【教育之窗】溺爱孩子如同杀子——读《特别狠心特别爱》之心得

标签:
育儿严慈相济 |
分类: 教育杂谈 |
溺爱孩子如同杀子
http://sucimg.itc.cn/sblog/o150ba842c87d97104a38bf188399eee7
【写在前面】
《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现在心里鸡汤盛行,似乎成了贬义词。参照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当今的父母最需要学习。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养分,不是那种省吃俭用,再穷不能穷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并让他参加各种特长班和补习班;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而是父母的精心陪伴,陪他接触大自然、接触万事万物;陪伴他品读《三百千》、《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蒙学经典和“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以及中外名著,从小培养他终生阅读的习惯;从小引导他进厨房,培养他做家务、会生存的能力,唯有如此,他才能在家规的约束和家风的熏陶下,成长为一个知礼仪、明事理、守规矩、懂感恩、爱读书、好劳动、能担当、有血有肉的正常人,而不是背离教育初衷畸形发展。无论如何也要分清楚,前人的某些教子经验和理念值得我们吸取和学习,越是浮躁,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越是可取;知名学者谦谦君子胡适先生母亲冯顺弟的教子之道,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些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心灵鸡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外面刮什么风,我们自己必须有主心骨,不能被风吹迷糊,而失去了方向。坚持读书是指导我们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唯一途径。为了孩子,我们必须改变自我,学会成长,捧起书本,这样我们才不会感到寂寞无助,才能守住心灵。
2019年3月16日星期六农历己亥年二月初十有感而发
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2011年的春节期间,当时一看到这本书就立刻被封面上“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这些不同寻常的字眼深深吸引了。当时我一边备置年货、忙于家务,一边挤时间不分白天黑夜,不到三天就把《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上海犹太母亲培养富豪的手记一口气读完了。因为是借来的书,不便于随便涂画,读书时喜欢勾勾画画的我觉得意犹未尽,就把书中一些独到的教育理念和目录部分摘抄了一遍,以便于今后教育孩子作为参考。就在2011年4月23日世界图书日之前的几天,趁着当当图书网搞促销的时机,我一下子网购了三本,自己留了一本,给弟弟和妹妹每人送了一本。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买到心爱的书籍,如果觉得颇有可读性,我会多买几本,送给亲友,这是我多年保持的一个习惯。
在很多人心目中犹太民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尽管历史上从来不乏中伤犹太民族的种种流言蜚语,但犹太人却依旧是世人公认的既聪明又富有、在各个领域建树颇丰的民族。在当今世界,你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各个领域的巨擘很多是犹太人。众所周知,全球人均读书最多的就是犹太人,每人每年平均读书64本。他们所贡献给世界的成就,恐怕是难以尽述的,而他们尊师重教的传统,值得所有民族学习,更值得我们中国的父母学习和借鉴。
本书作者沙拉·伊马斯女士195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是一位犹太人后裔。她育有两子一女。90年代初期中以建交后,她想到父亲生前魂牵梦萦的故乡以色列去看一看。另外她听说犹太人的教育观享誉全世界,她想去以色列取教子经。那时,她刚离婚,自认为是个失败的妻子,但她想做一位成功的母亲。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沙拉女士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之后,收获了一位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和荣耀。很多人都认为,人生在世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这种成功并非世俗眼光中的拥有多少金钱和多高权力,而是经父母一手养育长大的孩子具有自立自强的生存能力、健全的人格、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学识。
随着《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的反复再版发行,沙拉的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被邀请到各种场合分享她的教子经。沙拉认为孩子一生中最本初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是生存能力的教育,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要有为家庭担当的责任心,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层面的灌输和所谓才艺技能的提高,生存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让孩子学会并善于做家务。说到这里,让我不由得想到同事闫瑶女士,她的孩子才读二年级,就已经在她的引导下学会了简单的烹饪,能做出好几种不同味道的饭菜。而且在幼儿园期间的三年里,孩子竟然没有请过一天假,只因为她长期带着孩子在各种天气情况下走路锻炼身体,几乎天天坚持,身体素质很好,这样的母亲让我感到敬佩。至于做家务,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杂志,曾做有过一个调查报道: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当今中国那么多的啃老族,如果这些啃老族的父母像向西方人一样会教育孩子,凡事不大包大揽,他们还会被啃老吗?做父母的还会倒过来“孝敬”晚辈吗?这些啃老族里不乏本科,硕士甚至名校博士生,毕业后无法自食其力,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整天窝在家里上网打游戏,大钱挣不来,因为好面子,小钱又不愿意去挣,有的甚至为情感受挫或者找不到理想职业,感到生存压力大竟然选择轻生,读了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呢?因为从小做父母的没有教给孩子学会生存,做家务是人生要学的第一门功课,三到六岁必须培养。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在社会上扎根难是事实,这不能全怪社会竞争环境残酷,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这双推动摇篮的双手有没有想方设法去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与素质?有没有自己所谓的“最伟大、最奉献、最越俎代庖的家庭教育“”,反而辜负了孩子的信任和寄托?实际情况是不会教育的父母给他们提供了啃老的土壤和环境,扼杀了他们生存的能力,致使这些孩子缺乏担当和责任心。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在竭尽全力、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一点点、一天天地毁掉孩子的生存能力和未来前途,完全背离了正确的教育方向。可是我们很多父母却还浑然不知,还以为自己是最负责任、最有爱心的家长!其实是在祸害孩子,日本、以色列和德国等民族是如此教育孩子的吗?
沙拉提到对孩子的:即时满足、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在我们当下的家长当中,比比皆是,因为这是我们国人富起来后,对孩子常有的爱的观念,实际上这些都大错特错,这样爱出来的孩子,往往容易养成我行我素、任性娇气、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安全感等不良的个性。沙拉提倡的“有偿生活机制”、“迟延满足或者适当不满足”以及“撤退一步学会放手”,恰恰是对那种爱孩子的错误观念最好的矫正方法。做父母的一定要狠下心来,领着孩子走,或者看着孩子走,绝不是抱着孩子走!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父母永远不要代替孩子成长。
生活再苦再累,有孩子就有安慰!孩子使我们的希望,一切荣华富贵都不如孩子珍贵。正因为孩子对我们如此重要,怎样爱孩子就成了一门艰深的学问。于是,家长们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该怎么爱你,我的孩子?”我们今天的父母应该如何爱孩子,怎样才爱得有价值?犹太家长有一整套的独特方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犹太家长对儿女的爱,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不做短线,他们做长期投资。“有偿生活机制不培养啃老族”,“挖掘每个孩子的富翁潜质”,“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延迟满足让孩子理解家长”,“参观爸爸妈妈的一天”,“100分家长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自觉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
不知我们做父母的现在是否感觉到: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似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怪圈,甚至说是畸形发展。尽管教育部门天天把素质教育挂在嘴上,但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曲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正如沙拉女士所言,没有主心骨的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舞蹈、书法、外语错当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停的跟风随大流给孩子报名参加五花八门的所谓素质教育课程。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事、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最必要的素质。这种素质,名牌学校、高级辅导班都没有精力和义务去培养,只有那双推动摇篮的父母之手才能给孩子这份价值连城的礼物。可是中国有几位父母有这样的意识呢?说到这里,有人也许会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是之于我而言,不读书,不信书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会更加无知。仅仅是最近几年,因为观看了一些非急功近利性质的关于教育的视频讲座,阅读了几十本相关书籍,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哪方面的教育是第一位的?生存教育应该排在首位!应该学习犹太人“生存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方式,从小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钱是靠自己的双手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不是父母给的,父母的钱是父母自己辛苦挣来的,教育孩子“要花钱,自己挣”,从小教给孩子理财术。从小教育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困难要勇敢、坚强,要有目标和生存能力,要学会帮父母承担家庭的责任。孩子童年时代最需要的是被爱(但不是无原则的溺爱)、陪伴和归属感的建立,这种归属感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力量是自觉的,而不是被动的,会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建立起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素养。21世纪,孩子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未来竞争,从小具备自信心、健全的思维模式,具备解决问题、管理自己、管理事务的能力,将为今后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积累,也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未来,而这一切都要靠愿意“狠下心来爱孩子”的父母去完成。
昨天看到幼儿园小四班群里老师给家长布置的五月份的学习任务,我就在孩子睡下之后,把以前写给家人的阅读《特别狠心特别爱》之心得的电子邮件,从电脑里翻出来,加以整理和修改。在这里我推荐这本书,并不是为了自我炫耀,而是为了资源共享。惟愿每个有孩子的家长,特别是孩子年龄还尚小的家长,更应该早点读到它,早点改变我们过去很多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让孩子们的人生早点受益,那样他们在未来的生活里,才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才会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也许就因为您读到了这本书,成为了更优秀的爸爸和妈妈,孩子们未来会因为有您这样的“狠心”爸爸妈妈,而发自内心的感激您在过往岁月里对他们用心良苦的付出。
对有志于把孩子教育成人的父母来说,这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相信很多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对这套书早有耳闻,沙拉女士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她对生活对教育的感悟能力、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不亚于教授的水平。总之,这是一套非常接地气的,实用性很强的书,书中的教育理念对我个人来说,有醍醐灌顶之功效!这套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犹太民族教育精华的家风传承!相信会给很多困惑的家长朋友们指明家庭教育的方向!教育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人人需要学习。尤其在社会面临转型的特殊时期,在各种资源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更需要读书学习。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学习,不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力量,必然会给孩子带来可怕的、可恨的负面影响。“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悲哀,“子欲学而亲不教”同样是悲哀!做父母的每天手机不离手,不是游戏,就是电视剧,抖音,这样做有意义吗?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影响吗?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首先做父母的必须自律,为了孩子,哪怕是假装读书也要装出来。电子产品可以用来听国学方面的音频,听各种名著,学习外语,不是用来玩的。作为父母如何科学地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这是一个与个人成败和民族兴衰密切相关的大问题。
最后我引用沙拉女士在书中的原话与朋友们一起共勉: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放手越早,孩子就会越早走上独立之路。溺爱是害,狠心是爱,家长学会爱,孩子赢未来!”
初稿于2016年6月18日 农历丙申年五月十四日
修改于2017年5月3日农历丁酉年四月初八
【图书信息】
以下是沙拉女士所著的两本书籍的相关信息:
1、《特别狠心特别爱(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
平装
沙拉
出版社:
平装:
语种:
开本:
ISBN:
价格:28元
2、《特别狠心特别爱(2):赢在家风
出版社:
平装:
语种:
开本:
ISBN:
定价:35元
怎样立家规,孩子才乐于接受并能严格执行?哪些是家长必须给孩子确立的原则和底线?营造良好的家风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本书是《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沙拉的最新作品。在书中,她与读者们分享了她营造良好家风获得成功的教子经历。
【关于读书】
http://sucimg.itc.cn/sblog/j180f61498e47ad98c8555fe2bc1773f8
【教育话题】
【国学经典】
《中国蒙学经典大全集》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治家格言》、《家诫要言》、《重订增广贤文》、《心相编》、《小儿语》、《续小儿语》、《女儿经》、《女小儿语》、《弟子职》、《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幼学琼林》、《笠翁对韵》、《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http://sucimg.itc.cn/sblog/o9766f67513dc5640f8456b6bcbd4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