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29
  • 关注人气:5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实验心理学

复习思考题

导言

实验研究过程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一、名词解释
心理实验、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学、自我观察法、费希纳、冯特、铁钦纳
二、单项选择题
1.“实验心理学”一词是(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 B. 1862 C. 1879 D. 1917
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 )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 B. 《心理物理学纲要》 C. 《实验心理学纲要》 D. 《民族心理学》
3.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开始于( )。
A. 古希腊 B. 18世纪中叶 C. 19世纪中叶 D. 20世纪初
4.从( )开始,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了一些感知范围内的问题。
A. 17世纪中叶 B. 18世纪中叶 C. 19世纪中叶 D. 20世纪初
5.( )年,赫尔姆霍兹用反应时间测量了神经传导的速度。
A. 1850 B. 1860 C. 1862 D. 1879
6.对于冯特来说,心理实验就是系统的( )。
A. 观察 B. 测量 C. 实验 D. 自我观察
7.在冯特看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粹的( )。
A. 人的心理 B. 人的意识 C. 直接

标签:

实验心理学

复习思考题

实验设计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第二章 多因素心理实验设计

一、名词解释
重复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区组实验设计、拉丁方实验设计、2k析因实验设计
二、单项选择题
1.2×3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实验被试组数是______。………………………( )
A. 2 B. 3 C. 5 D. 6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各种实验处理条件下的被试人数______。………( )
A. 必须相等 B. 不能相等
C. 尽量接近 D. 可以随意安排
3.多因素重复实验设计中的被试组数______。………………………………()
A. 等于1 B. 等于自变量数
C. 等于自变量的水平数 D. 等于自变量的水平数相乘
4.在心理学实验设计中,下列能够作为组内变量的是______。……………()
A. 年龄变量 B. 性别变量
C. 适应性强的刺激变量 D. 适应性很弱的刺激变量
5.在重复实验设计中,下列原因引起的数据变异不能从残差项中分离出来的是______。……………………………………………………………………………( )
A. 自变量的主效应 B. 自变量的交互效应
C . 被试

标签:

实验心理学

复习思考题

心理物理学

反应时间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一、名词解释
75%的差别阈限(或25%的差别阈限) 信号检测论 击中概率
虚报概率 似然比 辨别力指数 有无法实验 评价法实验
信号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或ROC曲线) 心理量表 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 比例量表 对数定律 幂定律
二、单项选择题
1. 最符合阈限操作定义含义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A.最小变化法       B.恒定刺激法    C.平均差误法       D.前述三种方法
2. 最小变化法实验中刺激系列应包含()个刺激值或刺激点。
A.3~5个          B.5~7个        C.5~10个         D.15~20个
3. 由()引起的误差是最小变化法所特有的。
A.练习与疲劳      B.期望           C.习惯     

标签:

实验心理学

复习思考题

记忆

思维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第八章  记忆与遗忘

  一、名词解释 
 系列位置效应    部分报告法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系列重建法    
(2009-05-31 23:02)
标签:

经典实验

吉布生

直通知觉理论

视崖实验

杂谈

分类: 心理学不同分支领域经典实验
   人类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为弄清这个问题,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视崖
标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顾名思义,定量研究少不了数据,而数据来自测量,但是测量的直接对象往往是可观察的现象,所以在不少研究者看来,心理学领域中的定量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就沦为是对人的外部行为的表面观测,是行为主义的。定量研究的基本假设是:“社会环境特征构成了独立存在的现实,而且这些特征具有相对时间和情境而言的不变性。实证主义研究人员借以发展知识的力量是:收集样本中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方面的资料,并运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这些资料。”

标签:

实验心理学

主效应

交互效应

多因素实验设计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在多因素实验研究中,主效应就是在考察一个变量是否会对因变量的变化发生影响的时候,不考虑其他研究变量的变化,或者说将其他变量的变化效应平均掉。换句话说,就是其他研究变量都不变化的情况下,单独考察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变化效应。

    交互效应,则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对因变量的变化发生影响。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应会因另一个自变量的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则我们说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交互效应。

    在分析多个自变量的效应时,要注意主效应与交互效应之间的关联性。我在《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第二章末尾,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录于此,仅供参考:

    在析因实验(多因素实验)中,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的主要目标是考察自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是否显著。一个自变量的主效应显著,意味着该自变量的各个水平在其它自变量的所有水平上的平均数存在差异;否则,就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如,在自变量A和自变量B构成的2×2析因设计中,如果A的主效应显著,那就意味着A1在B1和B2水平下的平均数与A2在B1和B2

标签:

表象的心理旋转

统计规律

个案

样本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在某种意义上说,表象的心理旋转的经典实验结果是一个统计规律。

PsyKey记录的数据导入Excel系统,再粘贴到SPSS

标签:

被试分组

统计回归效应

研究设计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开学以来,过于忙碌,竟未能在这里有只言片语,甚是惭愧,也请各位谅解!
    此一学期,为06级同学开设《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学实验》两课,一直盘算着要在这一专业博客里置办点更为相关些的内容,与同学和网友共享。没有很好地来做,一则是杂事缠绕,二则总有些“江朗才尽”之感。所以,越来越感到需要加强学习才好。
    今天,先就网友所提问题作一解答,仅供参考: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在选取被试时,常常会提到“统计回归”,如何理解呢?
    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统计回归效应确实是实验被试分组中容易忽视的一个统计学问题,它可能带来实验中的混淆变量,且不易被研究者和报告阅读者所觉察。比如:在进行一项语文教学研究中,为了验证某种教学方法是否更适合于语文成绩较差者,或者说是否更有利于成绩较差者的学习改进,研究者就对同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语文水平前测,根据前测的成绩将排名前27%的同学作为学优组、排名后27%的同学作为学差组。然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一个时期的教学,接着进行语文水平
标签:

实验心理学

准自变量

准实验因子

应用实验心理学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教学答疑

    有网友“西华是心”问:“准实验因子是否就是控制变量?实验因子是否就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的第42~43页有专门说明。现摘录如下:

    “机体变量是指可能对被试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的被试自身的特征或身心状态。如被试年龄、性别、身心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特殊训练、动机、性格、内驱力强度等,都是常见的对被试的某种反应可能产生影响的变量。在机体变量中,也同样包括研究者拟研究的和不拟研究的,所以机体变量也可被分为两类:自变量和额外变量。但是,当把机体变量作为自变量时,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变量,因为机体变量是被试固有的或相对稳定的特征,并非由研究者或主试随意操纵。不少教科书把这样的自变量叫做准自变量(quasi-independent variable)。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类变量虽然是研究者不能随意操纵的,但研究者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主动选择机体变量的水平并将其作为分组变量。许多情况下,不对准自变量与自变量作严格区分,笼统地都叫做自变量,除非有特别地要求。”

&nb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