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玄奘法师长眠地兴教寺

标签:
陕西西安兴教寺塔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西北篇 |
兴教寺,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佛教八宗法相宗祖庭之一,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的少陵原畔。兴教寺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后其弟子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也归灵于此,陪伴在玄奘灵塔左右。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于玉华宫(今陕西铜川境内),安葬在长安东郊白鹿原上。白鹿原地势很高,在大唐皇宫大明宫的含元殿就可以看到。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在他去世后举朝致哀,不仅如此,据说他每每在含元殿远眺灵塔而落泪。
为圣体安康着想,高宗的皇后武则天诏令将玄奘遗骨于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新建的佛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后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
兴教寺现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正院中轴线,将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和卧佛殿一线贯通,构成了寺院的主体建筑。山门为楼阁型砖砌,正上方镶嵌着“护国兴教寺”五个大字。山门内钟鼓二楼东西相对。现存钟楼为1931所建。
五楹大雄宝殿,红柱碧椽,飞檐凌空。殿内供奉着元代铸造的释迦牟尼镀金坐像,还供有明朝铜铸阿弥陀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西侧有唐朝铜铸观音像,东侧有明朝木雕地藏菩萨像。大雄宝殿绘有彩色壁画,殿后为讲经堂。
藏经楼位于东跨院偏门内,五楹架构,建筑宏伟,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屹立于参天古柏浓荫掩映之中,周围花竹密茂,雅致幽静,别有天地。
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三塔”已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在苍柏翠竹之中,三塔作“品”字形参差耸立。兴教寺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有价值的文物遗存就是著名的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是玄奘舍利塔、窥基舍利塔、圆测舍利塔三塔的合称。三塔位于兴教寺慈恩塔院内,中间最高的一座是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的玄奘舍利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西侧为造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的玄奘弟子窥基舍利塔,东侧为造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的新罗王之孙圆测舍利塔,形式均与玄奘塔略同。
玄奘塔立于兴教寺塔院正中,塔背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0)篆刻的《大遍觉法师塔铭》。玄奘塔为砖造,总高21米,五层,平面方形,仿楼阁式,底层拱洞内有玄奘法师塑像。中国砖塔之砌作木构形者,当以此为最古。
三座塔之北的慈恩殿内陈列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石刻像等。三座塔之后是三藏院,大殿内有精美浮雕,描述西天取经的经历。大遍觉堂建于1931年,供奉着玄奘大师法像。
法堂建于1929年,内供奉元代铜铸毗卢佛像,堂内四壁镶有《金刚经》刻石及明代佛像画轴卷。法堂后有卧佛殿,此殿内供奉长约9米的香樟木雕刻卧佛,金箔贴身,右肋而卧,金光闪闪,满殿生辉。
1961年3月4日,兴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14年6月22日,兴教寺内的兴教寺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由于离西安较远,来此旅游的人较少。(文中照片均为手机拍摄)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西北足迹:
【陕西省】
【陕西】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陕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三坑
【陕西】一代宗师玄奘与大雁塔
【陕西】唐代高僧义净与小雁塔
【陕西】千宫之宫唐大明宫遗址
【陕西】汉代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
【新疆】最美丽湿地巴音布鲁克
【新疆】大美北疆昌吉天山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