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代宗师玄奘与大雁塔

标签:
陕西西安大雁塔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西北篇 |
大雁塔位于西安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
新建的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1000亩,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设计。整个广场分为: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等。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今天的大慈恩寺为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座北向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藏经楼、寮房等。
玄奘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
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并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
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除了保存从天竺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
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在大雁塔北面是玄奘三藏院,全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将玄奘大师的辉煌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三个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
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师出生到四十岁取经回国的经历和动人事迹,称为“参学求法”阶段。
东院般若堂的内容是玄奘大师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阶段。
中间的大遍觉堂则以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了“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
位于寺门口附近的塔林有成纯公塔、觉科塔、治宽塔、清悟塔、然通塔、憨月圆禅师塔等8座塔。最高8米,最低4.5米,为砖石结构。塔建于清代。
西安各个景区管理非常好,从每个景区的卫生间可见一斑,据说是来西安旅游的外国人很多,也是体现中国的形象。大慈恩寺的卫生间叫静心阁,不但外观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内部环境干净舒适,又配有空调,真心的不错。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西北足迹:
【陕西省】
【陕西】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陕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三坑
【陕西】一代宗师玄奘与大雁塔
【陕西】唐代高僧义净与小雁塔
【陕西】千宫之宫唐大明宫遗址
【陕西】汉代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
【新疆】最美丽湿地巴音布鲁克
【新疆】大美北疆昌吉天山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