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千宫之宫唐大明宫遗址

标签:
陕西西安大明宫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西北篇 |
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唐末毁于兵燹。大明宫是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称为“东内”。
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
大明宫遗址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宫墙周长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40余处。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1961年3月4日,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进丹凤门遗址、含元殿遗址、考古探索中心需要门票共60元,其他地方不要门票。丹凤门遗址2005年发掘时实测门阙墩台东西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各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
历史上的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是大明宫的正门,由五个门洞组成,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凤楼。北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其规格在大明宫诸门中最高,同时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等大典的重要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门”之称。
出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可以步行到含元殿遗址。上午,走在丹凤门遗址到含元殿遗址的御道广场东侧有许多树可以遮阳,所以沿路有许多跳舞锻炼的大妈们。
含元殿属于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含元殿遗址保存较为完整。
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合作实施的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实现全面竣工;2004年,日本政府无偿文化援助的文物陈列馆和砖窑址保护厅相继建成,陈列馆展出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
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门宽5.3米,此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就在含元殿景区内,采用半地下式建筑格局,总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以独特的展示手段,将古代文物精品与新型展示手法完美结合,向世人全面展示了大明宫宏大的宫城规模、精巧的宫殿建筑以及博大精深的唐代历史文化。
馆内展出的文物共计267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9件,等级文物占全部文物展品的2/3以上,均为唐代文物精品。博物馆布置的不错,特别是大屏幕展示的大明宫四季变化图吸引眼球。
出了博物馆,附近还有大明宫的微缩模型,对大明宫全貌一览无遗。由于午餐有事,只能匆匆忙忙看两个小时,其他的遗址就不看了,这些遗址不要门票,估计也就一般般了。
返程走回丹凤门遗址门口,路经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中心坐落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御道广场西侧,是一个集观赏性、趣味性、科普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考古体验展馆。场馆分为室内展厅、户外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
游玩大明宫遗址公园,最起码需要4个小时以上,才能走遍每个遗址,特别是在博物馆应该花1个小时以上,仔细了解大明宫的历史与今生。大明宫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世界文化遗产。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的宫城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见证了唐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西北足迹:
【陕西省】
【陕西】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陕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三坑
【陕西】一代宗师玄奘与大雁塔
【陕西】唐代高僧义净与小雁塔
【陕西】千宫之宫唐大明宫遗址
【陕西】汉代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
【新疆】最美丽湿地巴音布鲁克
【新疆】大美北疆昌吉天山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