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银失窃 第三方支付有罪?

(2008-10-15 17:13:10)
标签:

电信

第三方支付

网银

账户

持卡人

it

分类: 产业评论

    近日有媒体报道“全国已经有57位消费者投诉反映,网上银行、信用卡的账户莫名其妙被盗,有个别用户反应资金通过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支付平台流至其它账号。而当他们要求该公司冻结账户资金时,却遭到公司的敷衍和拒绝。”从文字上看起来,似乎我们要对这个不作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感到愤慨和羞耻,可仔细想想,事情或许并不是媒体所导向的那样,到底在这样的事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呢?

 

    我们不能责怪记者在帮普通百姓维权时的义愤填膺,乃至表述在文字之中的那些带有些许主观倾向的思维定势。但毕竟记者是杂家不是专家,并不一定完全了解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意义。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并非银行系统,无论是环迅还是其他支付平台,都不能象银行一样要求客户信息的绝对实名,支付平台从根本上是没有办法拿到客户的真实信息,这些信息银行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及商家都是保密的。也就是说一笔交易到达支付平台时,支付平台不知道这笔交易是持卡人本人做的,还是他人盗用了持卡人的卡来做的。而支付确认的步骤都是在银行的支付页面来进行操作的。即使客户在支付时提供了信息,支付平台也无从核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从现实层面上来说,支付平台只是一个中介,而不是银行。

 

    而面对这些被盗账号的用户,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自然可以理解其焦急的心态,但换一个角度,任何支付平台都无权冻结资金,也没有技术认定账户是不是被盗用,因为支付手续等等都是在银行的界面上完成的,所以当客户怀疑账户被盗时,支付平台所能做的只有协助公安机关,提供账户交易记录,调查被盗情况,唯有公安机关认定之后,才能作出相应的处理。据后续新闻显示,在事发后,环迅处理问题迅速、到位,已有4成以上的被盗卡者的资金最终被环迅支付追回。

 

    再者说来,这篇新闻还是有哗众取宠的意味,诚然,现在网银被盗的事件已经层出不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变成了狗咬人,新闻价值意义不大,而抓住支付平台来做文章,强调被盗资金部分汇入支付平台,则显得新颖独特,有十足看点。但也容易误导人群,毕竟支付平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所有网民所熟知,这样的新闻放大的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增加了网民对所有支付平台的一种不信任感,但实际上,被盗账号的根源却并非支付平台和银行,大多是账号持有者由于电脑使用不当,误中木马或打开了虚假信息页面所致,其实刨根究底,媒体更应该强调的是如何教育网银使用者自我保护,如何防止受骗上当,而不是把问题和责任推到银行或支付平台上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做其实于事无补,反而在扼杀正在成长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说呢!

 

精彩博文推荐

绝色美女

素调卡布奇诺 小龙女彤彤的帽子戏法

清纯与激情 棒棒糖公主惊鸿一瞥

君君的中秋献礼——夏日午后

小龙女彤彤@樱桃成熟时补完篇

产业时评

黑幕揭批
游戏测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