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园:一个作家的忧患报告

标签:
励志忧患国家民族作家哲夫黄河杂谈 |
面对家园:一个作家的忧患报告
|
|
名家点评:李炳银
|
|
|
|
面对我们国家民族的现实社会生活,人们会有许多足以自豪的理由和欢快的心情。可是,当涉及到现实的生态状况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时候,大凡一个有见识,有理智的人,就都会感到忧虑和沉重。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的退化与下降,已经是一个堵着发展门口的重大问题了。
哲夫是一个在小说创作领域已经确立了地位的作家,但是,他却没有像不少小说家那样将自己封闭在舒适的环境,远离社会现实的紧迫问题,放弃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的责任,为了获得浮名和实利而主观编织一些无聊故事那样,而是自觉地走出书斋,投身到国家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来,在这样重大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喜悦和经历忧患,用力用心地参与到现实社会生活的潮流中来。这是一个作家的质感表现,是一个现实的知识分子报效国家民族的无私精神和行为。 当我看到哲夫厚厚的三本有关“长江、黄河和淮河的生态报告”(花山文艺出版社)的时候,我感到了哲夫在自己文学创作中放弃的果断和收获的丰厚。这三本书一百多万字的作品,是哲夫连续五年作为唯一的被邀作家参加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观察、记录和思考的收获,是他通过艰辛的亲历发自长江、黄河与淮河沿岸的真实生态报告。
哲夫的这些有关长江、黄河、淮河的系列生态报告,还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性的生态环境报告,它是集纳了非常丰富的相关信息而又投放了作家自己的理性分析认识、激情感受和强烈的文学表达之后的文学报告,所以,就更多生动形象的成分,更多文学的感染因素。
自然,文学关注生态环境对象,不光只是哲夫一个人。可是,在关注生态环境内容的作家作品中,哲夫算得上是较为投入和用心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哲夫的有关生态环境的作品,因为其已经形成的系统规模和表达的特点已经构成了此类文学表达中的一个亮点,并使这种文学表达具有了更加宽阔的审视眼光、少有功利的评判尺度、毫无私利的行动追求、而具有超越地域、国家、民族、政治、宗教、文化等局限的全球意识,表现出作家和文学的胸怀。 |
哲夫:莫非是我们为富不仁惹怒了地下的黑无常?哲夫:群体性事件的思考(书摘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