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地的幕后真相——警惕上市房企股价泡沫突然破灭

(2007-09-17 09:58:03)
标签:

房产/置业

房产

股市

泡沫

下跌

破灭

股价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国出现罕见的楼市股市同时狂飚的现象,与房价猛涨同时出现的是“地王”现象频出。一些地产上市公司开始陆续在全国范围圈地。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沈阳以及珠三角一些地区的二三线城市相继落入圈内。在上市公司强大资金支持下,全国各地不断有“地王”浮出水面。5月以来,万科、保利、金地、北辰、首创置业等上市地产公司,频繁穿梭于多个城市的土地出让现场,继而展开有声有色的“厮杀”。

    相比非上市房地产企业,这些上市公司在土地储备上的投入几乎已经不再有任何的顾忌,多个地块相继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离奇现象。业界多半把这种不惜代价储备土地的行为归结于上市房地产企业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看好,殊不知,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几大上市公司中,万科的土地储备达到2050万平方米,富力地产达到2451.4万平方米,保利地产则是1031万平方米,就连一向保守的金地,仅6月28日-7月10日,就在沈阳及武汉两地斥资21.8亿元买入建筑面积超过190万平米的两幅地块,8月1日,金地集团用22.6亿元在天津拿得33万平米(规划建筑面积,下同)的土地;3日,又以6.8亿元在西安拿得32万平米的土地。

    相对应的是,这些上市房企所开发的楼盘也成为各个城市房价领涨的“带头大哥”,以泛海建设在北京朝阳公园边开发的泛海国际为例,在两个月时间内每平方米从18000元涨到26000元,一平方米涨幅高达8000元,相比开盘时每平方米15000元的价格,上涨11000元/平方米。这个项目总体量多达270万平方米,也就是在一年多的时间中,该项目的实际资产价值翻了一倍不止。

    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超过25%利润的项目不做”的万科,在国内多个新开盘项目涨幅都位居同区域前列。以北京为例,2007年4月,万科东第销售均价为16500元/平方米,7月底,万科东第销售价格上涨至23000—24000元/平方米,高层部分户型售价达25000元/平方米,短短几个月就位居朝阳公园各在售楼盘房价之首。

    与不断炒高楼价和“跑马圈地”相呼应,上市房地产企业频繁增发,从证券市场超大规模圈钱融资。8月22日,金地集团发布公告,除发行12亿元的公司债进行融资外,公司还将通过公开增发募集180亿元左右的资金。而一个多月前,这家公司刚刚定向增发1.73亿A股,募得近45亿元。
      8月29日,万科公告,宣布增发31715万A股,募资100亿元,创下我国股市增发史上单次募资最高纪录。

     从2006年2月以来,泛海建设股价平均每月上涨近一倍,并以超过6倍的涨幅位居沪深两市涨幅榜榜首。上半年,泛海建设累计涨幅已达202.14%。

房价上涨——收益预期增加——股价上涨——融资大幅增加——疯狂储备土地——收益预期增加——股价上涨——再融资,至此,上市公司在这一轮楼市和股市中实现了双丰收,高价获取的土地直接在股市上实现了套现(而不再是通过未来露盘的销售),地产大鳄在不成熟的金融市场上实现数百亿甚至千亿资产的增值,土地储备只不过是为了股东权益的套现,至于未来,如果房价持续上涨自然皆大欢喜,如果房价下跌,风险早就转嫁股民,地产真相大白:房价上涨目的是为了推高股价,股市的融资成为圈地资本,圈地的目的还是为了推高股价,然后股东在高位套现,留下股市和房市一片狼藉。

     ——可惜其他的房地产公司,跟风而上,少了股市套现的手段,也许将搭进身家性命。

     这一轮的房地产过热,根源依旧回到饱受争议的土地出让方式。

然而,这些上市公司大量囤地的行为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相关部门领导在非公开场合与透露将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风险。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要求加大闲置土地,特别是房地产开发领域土地闲置处置力度。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国土资源部要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宗地规模,以缩短开发周期。第二,土地闲置费原则上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收;依法可以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对于违法审批而造成土地闲置的,要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清退。能够恢复耕种的要恢复耕种,不能恢复耕种的纳入政府土地储备,优先安排开发利用。

    无疑,加大土地出让的供应量,缩小单块土地的规模,成为了国土资源部未来一定时间内坚决执行的政策。可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拿地难的现象有望从根本上改善,“天价地”自然再难出现,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同一个区域,后拿地的开发商成本远低于先拿地开发商的现象。

    目前各大城市房价已经逼近市场承受力极限,房价的继续增长主要依靠市场对房价上扬的信心(与当前股市一样),银行紧缩房贷已成未来较长时间内的货币政策,加上针对房屋保有环节的各种税收呼之欲出,房地产行业的需求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大幅下滑。一旦市场需求出现回落,这些后拿地开发商完全可能降低利润期望值,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甚至低于“天价地”开发商的成本价格),“天价地”将很可能成为这些开发商的“滑铁卢”之战,严重的,可能导致这些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甚至于破产。

    ——当然,破产之前,那些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早就挣够了钱,大可以利用这些钱另起炉灶,只是可怜的股民就遭殃了。

 

我所有的评论文章:

1、政府抑制房价其实很容易

2、新政凸现威力,投资客开始大规模撤出楼市

3、闲置用地达10亿平方米,房产调控失效国土部门应承担首责

4、提高首付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最后警告

5、天价地的幕后真相——警惕上市房企股价泡沫突然破灭

6、房价争论已成“狗咬狗”游戏

7、下半年需求锐减北京楼市拐点或将提前到来

8、房地产行业已彻底价值沦落

9、“楼市无政府主义”危及社会稳定

10、决定楼市未来的六大问题

11、“伪专家”成房地产最大毒瘤

12、一年注资9000亿,银行成中国房产泡沫最大推手

13、房贷收缩定局,地产寒冬将至?

14、继续鼓噪房价上涨就是犯罪

15、警惕!北京楼市在疯狂边缘

16、政府有必要严惩楼市“带头大哥"

17、银行首付提高二成,房地产需求将下降一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