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母爱是孩子的天和地>

(2008-01-29 00:12:28)
标签:

孙瑞雪

母爱

留守儿童

育儿

 从母亲杀孩子,发展到现在大量报道的孩子杀父母。杀人的事天天都有,几乎都可以用人类的理性来理解,但杀母亲似乎是难以理解的。原因是生命的最早状态是依靠母亲而生存的。什么样的理由能让人杀母亲呢?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它有必然性。许多人都曾经生活在苦难中,因为存在着爱,而使他们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老师的训斥和辱骂,社会的不理解和不平只会使人心理变态,但还没有勇气杀人。现在到了杀母亲、就一定是到了绝望的最底限。实际上生存的最底限也是没有母爱,生存品质的最底限还是没有母爱。每一个有过孩子的成人,扪心自问,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才使我们孩子变成这样!

 

难道我们的生存环境艰难到了让我们丧失母爱的地步吗?我们在街上、邻居家、在某一公共场所,无处不见教训打骂孩子的现象。而周围环境却毫无反应和感觉?

 

当我们把希望寄托在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时,我们不禁要问:连最起码的人本性中的爱都没有的父母和老师,有什么道德和素质呢?

 

在动物界,如果动物幼崽出生后没有母亲,幼崽存活的可能性完全等于零。在动物的世界里,母亲跟母爱是并存的。如果幼崽由人类饲养,再放回自然界,它生存的机率几乎等于零。193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哈罗博士用婴猴做实验,发现婴猴对关爱的需求,超出对食物的需求。但实际这类猴子其后的处境才更引人深思,由于实验的过程使婴猴丧失了同母亲在一起的机会,这类的婴猴无法生活在猴群里,有的不久就死去,活着的几乎连跨骑的能力都丧失了。由科学家强行使其交配之后,所生婴猴几乎都虐待自己的孩子,甚至将孩子虐待致死。    

 

从婴猴成长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人类的成长在心理成长上并没有多少超出动物。如果今天,我们还要谈素质和道德教育,无疑,母爱是最高的教育。母爱使人正常化,母爱保护了人类幼儿的成长,即使一个孩子一天学都不上,有母爱的他也会是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母爱使自然界的生命得以繁衍,得以进化,使生命的个体在自己的种类中变得强大而有优势。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丧失,唯一不能失去母爱,一个人的成长中如果失去了母爱,从本质上来讲,他就已经失去了一切。动物界,母爱基本就意味着母亲的本能,而人类所不同的是,由于异化,母亲存在,但有时无爱,有时意味着暴力、遗弃、仇恨和失望,这种现象只有人类社会才存在。而本能的丧失,是我们人类需要警觉的事情。母爱是生命世界里的天和地,是人类存在的唯一不可替代的生存和成长的保证

 

 

 

 

 

 

以上是我今天看到的孙瑞雪于2000年写的《母爱是儿童的天和地》,看后感触颇深,真希望所有的为人母者都能看到孙瑞雪写的这段话。

 

之所以想写出来,是因为我经常遇到一些让我心痛的事情。我本人是中职学校的教师,有时(尤其是前些年)觉得自己的学校跟收容所似的,我们教的学生大多根本不是来学习的,他们大多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没人管,学习又不好,家长们知道不能放他们到社会上去,所以等于是放到我们这儿托管两三年。所以我们学校的工作基本成了看住他们,只要不出事。其实我们都总是天真地想“改造”他们,我在我的课堂上经常用一部分时间给他们讲珍惜青春的重要性,跟他们讲养个好习惯的重要性,可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他们十四五岁,尽管小,但很明显,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及习惯等都已形成,靠我们的力量去改变他们多少有点天方夜谭。前些年我还不相信,做为一名科任老师还经常找他们谈话,甚至喊到家里来谈,可是收效甚微,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什么都答应,背地里的行为却不会有所改变。我现在对他们已经有点儿麻木了。自从有了女儿后,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这些“表现不好”的孩子,他们基本上全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时班主任想跟孩子家长沟通下,打母亲电话推给父亲,打父亲电话又推给母亲,禁不住老师“软磨硬缠”后来的家长多半是一个走起路来颤颤危危的老太太,如果来的是父亲或母亲大多在见面时就是一顿痛骂。所以,我现在相信,在这样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孩子成为问题孩子一点也不足为奇。这群学生也许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有这样悲惨的人生。我经常担忧他们毕业后何去何从,我很怕知道他们的将来。

 

在去年春天我们一家去陕西的火车上,有个看起来不大的女孩一直盯着三月看,我以为她是喜欢三月,我还让三月喊她“姐姐”,后来她说“我家也有个女儿。”当时我很吃惊,因为她的脸上稚气未脱,分明就是个小姑娘。后来了解到她生完孩子才满月就不得不离家打工去了,孩子留给婆婆照看,我们在车上遇到的前一天她才坐完月子。我非常地不解,既然自己这么小,既然自己不得已非要出去打工,既然自己不能亲自带孩子,可为什么还要生呢?我们天天喊自己的孩子为“宝贝儿”,可是总有一些宝贝儿从出生起就注定成为“留守者”。

 

或许农村的留守儿童我们多少还可以理解,可是城市里也有不少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有些家庭是迫不得已让孩子与自己分离,而有些并不是。我记得我怀女儿时缺氧,经常到家附近的妇幼保健院吸氧,有一次遇到一位就要生产的妈妈,我随口说了句“冬天生孩子带起麻烦些哟”,她回了一句让我到现在都吃惊的话:“管他呢,反正又不用我带。”我当时还没有当母亲,但已经很不理解了,你不带那你生孩子干吗啊?孩子谁带跟谁亲,谁带的孩子象谁!还有一次,在我开宝宝店时,有位浓装艳抹的4个月宝宝的妈妈来买东西,我们随便聊,结果聊天中很骄傲的说了句她没有上班也不用带孩子——我当时哑然!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用带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事吗?是啊,也许是吧,因为我一直自己带孩子,非常辛苦,更可笑的是我家保姆知道我又上班又带孩子老公常年在外都在“要胁”我,因为她知道我离不开一个人所以竟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做出出格的事。她做这些事的前提她相信是“除了她没有人可以帮我”,所以那当时我非常伤心,因为我觉得我在别人的眼里竟然如此地“弱势”!但是我,绝不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我也绝不相信可以不用亲手带孩子就是值得骄傲的事。我们的孩子还小,当孩子两岁时五岁时十五岁时二十岁时,他们会因为带他们的人不同而不同!尤其是,无论家庭贫富,在母爱中长大的孩子和没有享受到母爱的孩子是绝不可能一样的。没有在母爱中泡大的孩子人生不可能完整!有什么样的母亲便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命运是我们造就的,这就象孩子的生命是我们赋予的一样!

 

欢迎阅读其他博文:

1\[图文并茂]向妈妈们推荐婴幼儿书刊(上)

2\[图文并茂]向妈妈们推荐婴幼儿书刊(下)

3\[育儿经原创]让小动物陪伴孩子一起成长[附图]

4\母女亲情,人间至爱

5\孩子健康快乐远比智慧过人更重要

6\你的习惯和爱好是否也在影响着孩子

7\生养孩子是对女人的考验

8\对付不爱吃饭的宝宝,试试我的新办法

9\[个人育儿经验原创]协调感觉统合,我曾这样做

10\[原创]中年为父,中年为母

11\[个人育儿经原创]我给女儿这样添加辅食

12\[育儿经原创]母乳并不总是最好的选择

13\[育儿经原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

14\[育儿经原创]让宝宝在怀抱中长大

15\[育儿经原创]强迫和引导

16\[育儿经原创]营养才是硬道理——剖析女儿具有超常记忆力的原因

17\关于婴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解析女儿语言能力超常的原因

18\关于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解析女儿语言能力超常的原因

19\[育儿经原创]宝宝使用筷子正当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