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中年为父,中年为母

(2007-12-27 00:31:50)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中年

父母

情感

 本文已被推荐到新浪亲子博客首页流水日志栏目

 

昨天在《知音》上看了篇孪生传奇〈16岁姐姐跨越时空拥抱零岁妹妹〉。内容是相隔16年出生的双胞胎姐妹之间有着特殊的感应。一对孪生姐妹怎么会相隔16年才出生呢?妹妹就是用世界上冷冻时间最长的胚胎孕育而成的生命,这一现象堪称医学界的神奇。本文结尾的一段话与我的想法竟不谋而合:科学研究表明,女性21岁至27岁时是卵子质量最高的年龄段,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个时期却不是最佳的生育年龄。几百年前以生育为职责的女性,如今面临界着巨大的生存压力,20多岁的女性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时间精力,都不适合孕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现在先天畸儿的增加,除了与环境污染有关,更与年轻母亲孕育宝宝时过大的生存压力导致的心情抑郁有关,而如果推迟生育年龄,在家庭和事业都已稳定,甚至已有很好经济基础的34-44岁之间生育孩子,则无疑能给腹中胎儿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生长环境,妈妈也能更好地享受做母亲的快乐,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母亲的身心健康都利大于弊。接下来讲的就是冷冻胚胎能让这一愿望成为现实。

 

我之所以认同上面这段话是有原因的,我是被动地成为高龄母亲的,在我28岁时,我意外怀孕并决定留下那个孩子,但当时买了房却没有拿到钥匙,我住在单位的一间地下室,只一间屋,妈妈本来在照顾我,但因为家中有事回去了,后来找的帮忙的人与我同住一间屋非常不便,在产前老公就安排我到他家生产。孕妇的心理很奇怪,当时觉得寄人篱下,什么都听婆婆的,其实婆婆也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我在预产期前几天准备到县城入院观察,老公的姐姐反对,婆婆说她听我的,我莫明其妙其妙地跟老公的姐姐睹气就没有去住院,结果在预产期那天夜里大出血,孩子没保住,我也差点命丧黄泉,还好,婆婆强硬地态度意外地保住了我的子宫。从出事那天起,我就下定决心从此一定自立,绝不靠世上的任何人,一切靠自己,绝不求人。事隔多年,我有幸再次怀孕,这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好转,有自己的房子,过着自己能做主的生活,所以我一直觉得女儿是个幸运的孩子,从怀上她起,我都在为她做主,在我的家庭里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不用面对任何矛盾,我一直认为女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与这种环境不无关系。

 

由于自己是大龄母亲,生活中也因此结识了其他一些大龄母亲,我们都是初为人母,我们都为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前程,我有两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她们因为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而放弃了自己薪水丰厚的工作,从事着时间相对宽松的工作。还有些母亲干脆做起了专职母亲。我的这些大龄母亲朋友,她们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婆婆帮带的,只有一对双胞胎孩子是外婆帮带的,其他基本都是请人帮忙自己带。所以这些他们的孩子都成长得比较好。我想这与她们物质条件优厚,并因母亲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而在处在一个孩子成长中的最佳环境中有关吧。

 

曾在报纸上看过一篇题为〈养儿育女——中年浪子的“人生伟哥”〉的文章,讲述的都是一些愤青男人在中年因为自己的儿女而回归家庭,是孩子让这些把自己武装得刀枪不入、百毒不侵的中年顽主温柔地崩溃。其中提到一个45岁而孩子刚5岁的父亲,他因为自己年轻时懵懂成为父亲让他而没有能力爱过自己的第一对双胞胎儿女,当他中年再婚后对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倾注了超常的爱,他自己亲自为孩子记了一本日记,他自称那时是“私人育儿大全”,尤其是,他认为不是他带大了儿子,而是儿子带大了他!其中还提到了几位中年父亲,他们因为事业有成不必再奋力拼博而有时间陪自己的儿女一起成长。

 

我的QQ群里有400个妈妈(也有少数父亲),我觉得她们都是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不止在群里,在博客、论坛里也经常遇到一些年轻妈妈非常想全职陪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可是生活和工作并不允许,我经常替她们惋惜——感动于她们那颗拳拳的爱子之心,无奈于现实的残酷。报纸上电话上也经常看到一些农村的年轻母亲生完孩子满月后就又踏上打工的征程。我经常在想,她们为什么不等条件好一点再生孩子呢?这样的话她们就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孤独地长大,她们的孩子也会在相对丰富的物质条件下长大——这都是孩子健康成长中必须的条件。

 

我个人认为,年龄稍大些再为人父母有如下好处:

一、有着相对较好的经济条件,可以为孩子提供相对丰富的物质环境。当在,穷人有穷的的养法富人有富人的养法,但不管怎么说,目前国内家庭中最大的开销主要是养儿育女,孩子吃穿玩上学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都有个共同的愿望:再穷不能穷孩子。如果经济条件相对较好,那么养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就会相对小些。

 

二、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是孩子健康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三岁决定一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一道理,孩子前三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三年如有父母较多的陪伴,且方法得当,这无疑是孩子成长中最幸福幸运的事情。

 

三、中年父母为孩子更肯做出牺牲。我家保姆经常说年龄大的夫妻生的孩子本来就聪明一些。但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根本就不主张年龄大的妇女生育孩子,尤其是高龄初产女容易出现流产难产等症状,胎儿畸形率也比较高,而且年龄越大越容易生出先天性疾呆的小孩。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年龄较大父母的孩子反倒比较乖巧懂事,我想这就是与父母肯为孩子牺牲更多的缘故吧。有些年轻的父母,尤其是70后80后,他们自己都没长大却为人父母,所以会有些父母生完孩子就算完成任务,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带。而一些高龄父母是很难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尤其是高龄父母在生育子女上大多有一段坎坷的经历,所以他们格珍惜自己的子女。

 

四、中年父母的婚姻关系更牢靠,和谐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高龄父母大多是多年婚姻后生育子女,夫妻早已过了磨合期,关系更牢固,彼此更容易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五、中年父母家庭关系更和谐。中年父母经历了多年的婚姻生活,岳婿之间、婆媳关系之间的关系都久经精考验,早已找到了平衡点,就算是老人帮带孩子也不容易产生矛盾,即使有矛盾大家也更容易化解。我看到无论在论坛里还是在QQ群里,只要提到婆媳关系大家就很容易引起共鸣。我个人认为,婆婆本没有帮助儿子带孩子的义务,如果帮带那就是帮忙,媳妇试图完全改变婆婆几十年的观念也是很天真的想法,所以,如果婆媳之间不容易找到平衡点,那不如请人来帮带孩子。我认为和谐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良性的促进作用。

 

六、上了点年龄的女人更愿意把身心放在孩子身上,因为她们已经完成了职业上的心愿,不会认为孩子是事业的障碍。

 

以上我罗列了六条中年(实际上不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中年”,而是指年龄相对较大,事业成功的男性和女性)为人父母的优点,但这并不说明我完全主张这一观点(毕竟本文开头讲的冷冻技术还尚未普及,及时可能那也需要一笔费用的)。我觉得这得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我身边同样有一些朋友,年轻时为了工作或者因为没有房子,做了一个又一个的流产,当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房子也买了几套,准备要孩子时才知道自己将面临比当年更尴尬的事——不孕不育。我虽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但也曾确实是不知不觉地进了不孕不育大军的行列。曾准备做过人工受精,也想过做试管婴儿,多次走房不育不孕门诊,曾经遇到过一些有着大致相同经历的人,那时我觉得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没有自己的孩子。当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才知道养儿育女原来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花钱、花精力、花时间、耗体力。但此时我又在想,如果不能给自己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那么不如没有孩子。有了孩子,我们就得对他(她)负责!也许我们不没有能力给孩子一个丰厚的物质条件,但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用心去爱我们的骨肉。

 

有了女儿后,我经常阅读一些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我最喜欢的两本书是《发现母亲》和《爱与自由》,前一本书告诉我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后一本书告诉我该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感谢上苍,让我在35岁时成为母亲,让我有了自己的血脉,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感谢女儿,她的成长告诉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她一起成长,能和女儿一起成长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原创]中年为父,中年为母

 

[原创]中年为父,中年为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