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价格三重奏:加价、涨价和降价
4个月前降价销售的迈腾,如今降价最高1.1万元。
目前车市,在高亢激越的降价基调中,仍然伴有厚实清亮的加价的重金属音和羞羞答答的纤细而带有颤音的涨价的乐段。于是,缤纷车市雄浑的交响中,响起了浪漫绚丽的车市价格三重奏。
降价,实在是已经平淡了的乐段,舒缓轻柔但了无声息。突然出现了加价的粗重音符,猛然让人为之一振,整个乐章呈现出勃勃生机。但生机只是短暂的发力。繁荣过后,粗重的音符又归于沉寂,乐曲中处处弥漫着舒缓轻柔的靡靡之音。重金属般的粗重音符成了历史的回忆。
忽然又有涨价的音符响起。乐段重新出现了新的跳荡。富于变化的节奏,轻快婉转的音符,重叠交叉的韵致,让这一段音乐重新充满了智慧的节律而丰富多彩。
前期的中国车市价格,就是这样循环变化,富有节奏,也丰富多彩。因为加价车的出现,人们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神经顿时亢奋起来,生怕失去了购买好车尤其是首批购买好车的机会。加价车使降价车黯然失色,尽管降价的幅度不小。这时的车市是加价车的世界。加价,排队4S店胜过往日的肃穆庄严让前往购车选车看车者几乎失去了高声问价的底气。然而,加价只是车市交响中的三通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精疲力竭之后,还须降价销售。
这就是车市的辩证法。
加价有多高,降价就有多大。
加价旺销之日,就是千方百计防止销售穷途末路之时。因为加价是供求关系失常、产品紧缺供不应求造成的。产品线开始运转而产品供不应求,这是产能的阻滞。产能的浪费必然造成成本的增加,在别人大幅降低成本之时它在浪费产能增加成本牺牲利润,用加价的短暂繁荣掩盖成本控制缺失带来的后续发展乏力,结果随着产能的补充和增加,供需关系呈扭转式变化,降价就不可避免。
没有一款降价车型跳出过加价之后就降价的窠臼。也没有一款降价的车型摆脱了降价的苦恼。加价时间最长的车型往往是降价最狠的车型,如雅阁。
加价往往离不开人为的因素。在不自觉的制造加价格局的同时,又不得不同时准备降价方案。因为他们的加价是以牺牲企业的信誉为前提的。将企业宣传积淀的品牌效应竭泽而渔,尽情挥霍,痛快淋漓之后,只能将降价方案付诸实施。明明知道,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是转瞬之间的事情。但就是想多赚一分是一分。
加价,的确是那最初的一通鼓,轰隆隆响过之后,再就是余音袅袅,声息全无。在此后的新品里,这加价的新车也只不过是新车而已,不小心就变得平庸而被淹没了。如果露出一点破绽,或许还要召回狼狈一番也说不定。
至于涨价,那也是三重奏中一串悦耳的音符。只是在市场的乐段中曲高和寡,无人欣赏。苦苦弹拨之后没有回应,没有共鸣,自己也便草草收场。但也给车市之乐章带来了丰富的奏鸣。毕竟也让一些变化减少了乐曲的平淡。
涨价,只能增加车价,不能增加身价。好车的身价,仅仅靠降价,是降不下来的。降价不会影响品牌的分量,反而给人以价格的亲切感。只有大品牌企业,才有降价的实力和资本。所以,目前,降价是品牌成功的标志之一。降价是名家大家的明智之举。价格掌控得体,品牌美誉度反而会上升。
至于销量捉襟见肘,面对市场不知所措,频繁降价穷于应付,降价之后销量没有丝毫变化,这种被动的以降价为惟一的促销手段的表现,只能说定价失策,操控失利,产品有失水准。
为了降价去过高定价,那又坐失市场良机,为未来车市增加了不谐和音。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优秀品牌的降价永远是最动听的音符。
(本文晓程原创独家供稿新浪版权所有转载请署名并和作者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