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价猛降企业稳赚的绝招
目前的降价潮一拨接着一拨,一浪赶着一浪:合资车降了国内车降,中级车降了经济车微车降。
曾有人说早在2005年,奇瑞轿车的单车利润就已经只有五百大元了。
行家曾说,降价对企业利润的侵蚀远远大于降价后的销量对利润的回补。
如此降下去,何时是尽头?三两年之后,或者长此以往,企业生产怎么接续,汽车工业怎么发展?
别说降无可降、赔本割肉。就是单车利润微乎其微时,企业靠什么生存?
别急。人家造车的能造出车来,也能卖出去。买的没有卖的精,到那时候依旧生效。
车价一降再降,企业一退再退,实在实在无路可退,还有一条退路:依靠绝招赚钱。
这个绝招就是退守售后,低价卖汽车,高价卖服务。
售后服务的价格是无法提高的。但,2004年到2006年,曾有上海大众、吉利、马自达6、南京菲亚等十余个厂家纷纷宣布降低零配件的价格。从去年开始,厂家在宣布降低车价的同,还不忘调低部分零配件的价格,以此呼应汽车整车价格下降,培养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占领市场。可是今年,只是整车降价急风骤雨,零部件降价风平浪静。
是零部件价格已经降无可降了么?绝对不是。
汽车的零部件大大小小数以万计,厂家宣布降价的只是几千或刚刚上千种,降价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原来前方退让,后方紧守。
就目前的价位来看,汽车零部件不降价就是高价。照这样的价格进行售后服务,就是高价服务。
有媒体作过统计,一家企业的零配件价格表显示,把一辆新的整车拆开了卖零件,获得的收益是新车的两倍!
汽车厂商和售后服务是个完整的链条似的利益共同体。
低价卖车,高价服务。玄机就在这里。
这就是汽车厂家的最后一条退路。
也是厂商的最后底线。
那么,服务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呢?
有资料显示,国际上汽车业的正常利润源中,汽车销售利润所占比例只有10%,售后服务利润比例却高达50%,零部件销售占10%,二手经营占20%。而且,目前,相对于整车销售利润缩水的状况,中国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利润高达40%,而整个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惊人。据预测,中国汽车售后市场2010年将达1900亿元的巨额规模,紧随车产业大国日本之后,在亚洲位居第二。
汽车售后服务的利润分为两大块儿:零配件和维修。维修服务中,工时费又占了一大部分。这部分利润是很高的。
厂商没法抗拒江河日下的车价下跌趋势,无法抵挡来势凶猛的降价潮,但他们可以在售后服务方面保持坚挺,负隅顽抗。在车价下降时,他们是被动的。但在售后服务的价格坚持方面,他们却是主动的。汽车价格大战中的互相拼杀的各方,很可能在战后、在售后服务的价格问题上结成同盟,形成默契。因为,汽车价格战中,互相拼杀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会在总结经验教训中成熟而清醒,从而彼此相拥,靠的更紧,价格同盟很容易形成。那时面对结盟后的多方共赢,他们将握手言欢,并有相见恨晚、悔不当初之感。
企业的退路有了,利润有了,弹冠相庆了。那消费者呢?
低价汽车买到手了,配置降低了,质量下降了。维修保养时间缩短了。
你还会发现零配件价格居高不下。维修方会理直气壮:你爱修不修,爱换不换,就是这个价。完全不是商量动员诱惑你买车那种光景了。
你会感叹;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这还不算现在就已经存在的养车环境不利于养车人的问题:停车空间少,停车费用高;利好政策少,限制要求高;以至于油耗、人工、保险等等费用,让你不堪重负,罗锅上山——前(钱)紧;让你拥有车辆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寡淡如水,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购车时的欢笑常常被养车后的烦恼所冲淡;变着花样的毛病,没完没了的修车,害得你意乱心烦。
消费者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现实。生产厂家也不愿意走到这步田地。聪明的厂商应该是低价卖车,优惠服务。
除非车价水份拧干之后稳定车价、保证汽车产销企业的合理利润。否则,全民炒作汽车降价、对汽车价格穷追猛打,逼急了,保不准会把企业逼到低价卖车、高价服务的最后一条不得不走的退路上去。
其实,现在,企业已经在向着这条路上张望了。
(本文晓程原创独家供稿新浪版权所有转载请署名并和作者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