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在“大嘴巴”上的父子两代名将

(2009-02-17 21:10:26)
标签:

隋炀帝

大嘴巴

宰相

权臣

贺若弼

建康

文化

隋文帝

贺若敦

分类: 读史杂记

死在“大嘴巴”上的父子两代名将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上天造人之时,将眼、耳、手、足都配成了对,唯独只给了人一张嘴。其意在让人多听、多看、多做事、少说话的。因为说出去的话若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普通的市井小民尚会因出言不慎而招致祸患,更何况处于政治漩涡中心的帝王将相们。古来因出言不慎而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但无论这些血腥的事情重演多少次,还是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前赴后继”的加入到因言毙命的行列中去。南北朝时期的名将贺若敦、贺若弼父子就是“大嘴巴”的代表人物。

    贺若家族本是居于漠北的部落首领,北魏时,进入中原做官。在那个天下分崩离析,战乱频仍的年代里,勇武的贺若家族以军功逐渐显贵。到了贺若敦时,贺若家族已经成为北朝著名的军人世家,贺若敦投效了北周政权,受到了北周太祖宇文泰的赏识,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受封公爵。

    贺若敦是一个纯粹的职业军人,史载他“不好文学”,但却有“气干”,勇冠三军,是一个天生的将才。在北周政权平定岷蜀和信州的叛乱中,他都立下了大功,成为了北周有数的几个统兵大将之一。

    北周明帝时,南朝陈国的军队围攻周的附庸后梁的湘州地区,后梁向北周求救。北周遂派遣贺若敦带兵救援。渡过长江之后,贺若敦连挫陈军,取得了一些胜利。偏偏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江水暴涨,淹没了周军的粮道,贺若敦军陷入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为了迷惑敌人,贺若敦在军营内秘密堆起几座土山,在上面覆盖上粮食,并让当地百姓到军营参观,让他们把这个消息传给陈军,使陈军误以为周军粮草充足,不敢贸然进攻。双方在湘州一带对峙了很长时间,都非常的疲惫,陈军见不能击败贺若敦遂建议两方罢兵,并愿意为周军提供船只渡江。贺若敦恐怕中圈套,要求陈军后撤百里,陈军听从了,贺若敦见不是阴谋,就带着部队回到了北周。

    此一战,贺若敦虽然没有立下战功,但也算是全军而退,尽管回国之时,部队的损失过半,但那是因为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疫病流行所致,属于非战斗性减员。可是把持北周大权的晋公宇文护却不这样认为,他以失地无功为由将贺若敦废为庶人。

    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近一年,好不容易全军而退,却落了个丢官罢职的下场,贺若敦心里的愤懑是可想而知的。虽然后来又被起用,但终究没能像同资历的那些武将一样,授封大将军,满腔的怒火让他再也管不住那张“大嘴巴”,开始大放厥词,甚至当着朝廷使者的面也是满腹牢骚。这些过激的言论很快就传到了宇文护的耳朵里。这位连皇帝的小命都操控在手的权臣怎能容忍贺若敦的满口狂言,他立即下令将贺若敦征召入京,并逼其自杀。到了此时,贺若敦后悔也来不及了,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他只好含恨自杀。在临死前,他一再告诫儿子贺若弼要谨言慎行,并用锥子刺破儿子的舌头,让他牢记这血的教训。

    贺若敦死后,贺若弼紧遵父亲的遗命,把平定江南作为自己的志向,并牢牢的管住自己的嘴,不过多的发表言论。与其父一样贺若弼骁勇善战,且没有他父亲“不好文学”的缺点,其人“解属文,博涉书记”,可谓文武全才。在权臣宇文护倒台之后,他受到了北周政权的重用,被进封为公爵,成为了朝廷的高级将领。

    隋朝建立以后,雄心勃勃的隋文帝,想要南下灭陈,一统天下。宰相高熲向他推荐了贺若弼,文帝就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驻军在隋陈边境。

    公元589年,隋朝集中了50多万大军,南下攻陈。贺若弼率领所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长江,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拿下了陈都建康外围的多个军事据点,兵锋直指陈朝的中心。陈军一时大乱,不过陈朝在建康好歹还有10余万军队,上将数员,而贺若弼只有8000军队,但是他并没有停步等着援军到来,而是以硬碰硬与陈军主力决战。双方大战数场,贺若弼终于击溃了人数虽多,但已军心涣散的陈军。不过也就在他与陈军主力大战之时,另一位隋朝名将韩擒虎出奇兵偷袭建康得手,先杀进了陈朝皇宫,抓住了陈后主。之后进入建康的贺若弼见灭陈大功归了韩擒虎不禁怒火中烧,两个人都没有古来名将的风度,公然的争起功劳来,甚至一度拔剑相向,即使到了隋文帝面前,两人仍是互不相让。正沉浸在一统天下喜悦中的文帝也没有怪罪他们,而是同时肯定了他们两个人都是灭陈的首功之臣,并同等的重赏了他们。贺若弼进封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他的哥哥和弟弟也一起受封郡公,至于赏赐的珍玩奇宝更是数不胜数,贺若家一下就显赫了起来,一时荣耀无两。

    完成了父亲平南遗愿的贺若弼可算是志得意满,但巨大的荣誉也冲昏了他的头脑,让他忘记了父亲用血换来的教训。跟乃父一样,贺若弼开始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起来。他满以为以自己的功劳和才干,宰相之位非他莫属,甚至在与同僚议论国事之时,俨然以宰相自居,谁知隋文帝任命杨素为宰相,而仍然让他做一名将军。心里不平衡的贺若弼怨气大发,口无遮拦的大发牢骚,终于惹恼了隋文帝,将他免职。

    丢了官职的贺若弼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怨言更多,终被皇帝投入了监狱。隋文帝训斥他:“朕任用高熲、杨素为宰相,你却说他们两个是吃才,你到底什么意思?”贺若弼答道:“高熲是我的故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他们的为人我很清楚,所以才说那样的话。”言下之意是他说的都是事实。按照当时公卿们的意见,像贺若弼这样诋毁朝中宰相,对皇帝不满的人应该处死。不过隋文帝还是念着他往日的功劳,不想过重的处罚他,而是将他罢为平民了事。一年后,文帝又恢复了贺若弼的爵位,但没有授予他实际的职务,只是把他当作曾经的功臣,加以礼待罢了。

    到了这个时候,但凡懂点政治的人都应该明白,天下太平了,皇帝能够善待曾经立过大功的将军就已经是开恩了,而且隋文帝还是一个外宽内忌的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一干大将,不少人都被他处理掉了,对贺若弼已算是格外宽容了。可就是这样,贺若弼仍然看不清形势,依旧任由那张“大嘴巴”信口开河,甚至在给文帝写的诗里面,还含着种种怨言。不过文帝终究还是容忍了他。

    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太子杨广即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隋炀帝。在炀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让贺若弼评价一下隋朝最富盛名的三员大将,贺若弼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把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们说得一钱不值,炀帝就反问他:“那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大将?”贺若弼言道:“这就请殿下自己选择了。”言外之意就是指他自己才够称得上是大将。在中国的历史上,隋炀帝是以阴狠忌刻,刚愎自用著称的,早在攻陈之时,他就和贺若弼有过矛盾。当时他是全军的统帅,而贺若弼在没有告知他的情况下,擅自提前进兵,奇袭陈朝。尽管战争的进程,证明了贺若弼的提前行动收到了奇效,但是作为三军统帅的炀帝还是十分的恼怒。进入建康之后,他立即就把贺若弼抓了起来,想要重重的治罪。但是他的父皇隋文帝却开释了贺若弼,并将其当作灭陈的最大功臣。君命不可违,炀帝只能暗气暗憋,但是这笔帐,他是一直没忘。而当他看到年近半百,已经没有实权的贺若弼仍然如此的狂妄时,他心中的怒火又一次燃烧了起来。于是,在他登基之后,贺若弼就被更加疏远了。

    古代的中国向来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之说,象贺若弼这样的前朝重臣本来就很难受到新皇的重用,更何况他还跟新皇有旧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尚还难保住自己的性命,况且不加顾忌,妄议朝政那就更难逃一死了。

    公元607年,贺若弼随隋炀帝巡视北方边境,炀帝与突厥的启民可汗会于榆林。为了彰显隋朝的富庶和排场,隋炀帝把场面搞得非常隆重和铺张,这让贺若弼颇有微词,他跟另外两个大臣高熲和宇文弼私下议论,批评隋炀帝的穷奢极欲,谁知隔墙有耳,他们说的话让人告到了皇帝那儿。炀帝本来就想找机会将贺若弼等一干老臣处理掉,这下可有了借口,他以诽谤朝政罪将贺若弼三人全部处死,并把贺若弼全家罚为奴隶,随从发配边疆,至此显贵一时的贺若家族覆灭。

    古人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观贺若父子就是这样的悲剧人物。父亲因“大嘴巴”得罪了权臣而被迫自杀。儿子起初汲取了父亲的教训,谨慎的过了半辈子,取得了巨大的功勋和成就。但荣华富贵冲昏了他的头脑,也让他的“大嘴巴”开始胡言乱语起来,结果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竟然得罪了万乘之尊的皇帝,不但自己身首异处,连整个家族都跟着一起覆灭。真是既可悲又可叹!

 

 

重点推荐

连载: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

 

                               推荐文章

 

被历代文人追忆最多的败军之将是谁         战国时代哪个国家因人才流失过多而灭亡

谁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贵的状元           元宵节:属于中国人的狂欢节和情人节

除了“坐怀不乱”,我们还能怎么做?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家族

一个谎言引发的惊天巨祸                  “雷池”为什么不能“越”

丘吉尔一生的两次“拉链门”事件           淫乱的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叔孙通:我才是孔子的好学生               止谤《百家讲坛》将亡文并序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羊倌?               吴起:一生都为婚姻所累的战神

《大秦帝国》:商鞅为何要三试秦孝公        刘邦与吕后的博弈人生

从英明仁圣到酗酒嗜杀的魔王皇帝           改变人类历史的四次“意外”

配角关羽是如何夺了武圣之位的?     《三国演义》中能够指点人生的五句名言

谁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病大虫”          “病大虫”就是“病老虎”吗?

苏东坡与“妻管严”和“老夫少妻”的流传   上帝之鞭——草原帝国三次横扫世界之谜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悲情英雄                “纸圣”蔡伦的权宦生涯

尉迟敬德:门神原来是情圣                 拿破仑是被“蜘蛛”打败的吗?

中国历史上最洒脱的抑郁症患者              李斯:都是老鼠惹得祸

北京奥运会不可忘却的十大人物              同是削藩,为何汉景帝与建文帝一成一败?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十句遗言            靠“拳头”搏得状元的北宋名臣

从“凿壁偷光”到“偷盗土地”的神童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十句遗言

被“坐皇帝”千刀万剐的“立皇帝”刘瑾     “娘子军”统帅的风云一生

“相亲”还是“不相亲”这是个问题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有多大权力

元帝国是亡于一次成功的治水工程吗?        不看《赤壁》的八大理由

异姓封王的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相(一)

被从历史中抹去的人类史上唯一的女教皇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相(二)

同为女王命运却截然相反的两姐妹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次战争(一)

让整个欧洲都为她而战的女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次战争(二)

缔造中国最伟大盛世的两位“穷”宰相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死对头

撼动大树的蚍蜉——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们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将

国家危难之时不可忘却的十句名言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无敌之师

中国古代十大英年早逝的“愤青”            春秋时代最乱伦家庭的人伦悲歌

统治日本二百余年的八句家训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的“非美丽”人生

中国历史上最侠肝义胆的诬告陷害者          拥有非凡人生的四个“遗腹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