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食记【七】——醉倒在古城的早餐桌上

标签:
西食记平遥各纤纤烤姥姥碗秃则美食 |
分类: 谗游杂记 |
记不得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第几次进平遥了,第三次、第四次还是第五次?
在古城的日子,像在听一首老旧而旋律低迷的歌,叫人忘了世事,一心地只想沉溺、沉溺……
每次来,我们都会住在这个叫做“一得”的客栈里,于是一来而去,跟老板娘混得贼熟,这是个长像清秀,连说话也淡声淡气的山西女人,我很喜欢她,因为她把她的客栈拾掇得浓艳却不见低俗,无论是床榻上的大花布、餐桌上的铜制烛台还是墙角跟上堆着的石墩,每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物件都容易将人吸进时空的漩涡里,而忘了今昔是何年。
我们只在第一次来时,选择了院落最深处那间所谓的“正房”,体验了一把当地主、地主婆以及少地主的感觉,后来,就全改选“偏室”了,因为“偏室”里温暖的大炕比“正房”的雕梁画柱的木架大床对我们更具诱惑力。虽然老板娘很贴心地在这样的客房里为我们这种游客另准备了一张小床以供孩子用,但是,每次,我们仨还是喜欢一起挤在大炕上。
清早,我会偷偷地先起身,独自去城里转一圈,漫无目的,只是感受一下被淡淡的煤烟子味、早起上班的古城人骑的小机车的尾气味、还有路边早点铺飘着的蒸包子味所笼罩着的晨。
再回客栈,老郭和洋洋已经醒来,都会冲我叫:“一大早又去乱逛!”
我无比享用在古城吃早餐的辰光,老旧的八仙桌、长条凳,还有透过贴着窗花的玻璃斜斜地洒进来的阳光。这是一场饕餮盛宴,虽然食物并不超常,不外乎鸡蛋、牛奶、南瓜粥、油条或炸馒头,再加上几盘口味挺好的小菜,但是,这样的早餐,会让人不知不觉地耗掉整个上午,吃一口,聊半小时,或者连聊都不聊,只托着脑袋望着窗外的小院发呆……
当阳光照亮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便可以去街上逛一逛了。街上有很多小吃,如各纤纤、烤姥姥、碗秃则……不用尝,只听着这些可爱的叫法,就已经能感觉到一股浓得不能再浓的地方气氛了。
在古城,还可以享受一把文化大餐,先不用说晋商的票号、老城的衙门,只是街头上那些个林林总总的店,便可以叫人逛到腿软。平遥的剪纸是很漂亮的,每次去我都忍不住要淘点回来,布制的小玩偶也叫人爱不释手,最有特色的东西是推漆工艺品,只是近来呈工业化流水作业之势,已找不到早年老艺人手工做的精品,特别是一副叫做“平遥月色”用蛋壳做的推漆圆盘,第一次去时嫌价高没买,以后若干次遍寻不得,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