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瘦身与美味兼收——奶油小餐包DIY

(2007-08-15 08:20:53)
标签:

美食/厨艺

奶油小餐包

肉松

分类: 我们仨
瘦身与美味兼收——奶油小餐包DIY
 

    周末的时候一家子去书城,进入大门后,三人习惯性迅速地各就各位

    洋洋一头栽进他的恐龙世界和童话王国;老郭依旧二话不说捧起管理类书,连翻看带做他的企业上市梦;我,自然是直奔我的主题——四楼的生活区,搜索花草养植手册和最新菜谱。

    近中午,三人汇合时,照旧是互相指着彼此怀里抱着的书大喊:“你又买这么多!”

 

    每每老郭叫嚷我们乱买书时,我就会冲着他嘻皮笑脸:“书是好东西!它是我们知识的来源!”呵呵,我说得没错啊!

    在《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与做人圣经》的序中,作者就提到:犹太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

    母亲会给孩子这样的答案

    “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不是钻石,而是知识。知识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永远跟随着你。”

    我想正是这样的理念,才造就了一个智慧的民族

 

    不扯远了,回归我的美食话题。去书城淘了一本《百变面包DIY》的书,转天我就起了个大早,做我的面包处女秀。

    要说这面包看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特别是揉面那一环节。

    书上说要用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将面团搓揉至光滑不黏手,且面皮能撑开成不易破裂的薄膜,这才表示面团已搓揉完成。

    我足足揉了近五十分钟,揉得小臂发酸,揉得我一边发蛮劲一边想我全当是减肥,可撑开面团时还是左破一个洞右破一个洞。

    直到老郭起来,看着我的惨状乐:“这种活嘛,还是得我来!”老郭真是大力无比,三下五除二,再撑开面团时,那个漂亮的薄膜就出现了

    看来我真的得跟老郭学打网球去了(详见写在“温网”之后——MINI水果冰),练就了手劲好回来揉面!

 

 

奶油肉松小餐包DIY

 

瘦身与美味兼收——奶油小餐包DIY

 

材料

直径8CM约20个

1、高筋面粉    395克

   盐            5克

   细砂糖       55克

   蛋           50克

   速溶酵母     10克

   水          215ML

   奶油         50克

2、蛋液          少许

   黑芝麻        少许

 

做法:

混合材料

1、  用配方中四分之一的水与酵母拌匀,放置5分钟至表面起泡,使酵母恢复活力

2、  将高筋面粉放入调理盆,再依次放入盐、奶粉、细砂糖、蛋,再倒入酵母水。

3、  将剩余的水分次加入,用手拌匀成没有粉粒的黏糊的团状,然后移至台面

4、  加入奶油搓揉匀,使面团出筋。然后甩打面团,加速使面团变光滑

5、  搓揉至光滑不黏手,且面皮能撑开成不易破裂的薄膜即完成

基础发酵

1、  将面团整形成圆形,放置于抹了一层油的盆中,盖上保鲜膜,静置发酵(我是放在烤箱中,再在烤箱底部放一盘热水)

2、  发酵完成时,面团体积会有原来的2倍大

3、  用手指轻轻戳入,凹洞不回弹即成

 

瘦身与美味兼收——奶油小餐包DIY

 

分割及中间发酵

1、  将面团取出,翻面置于台面上,用双手按压将面团中的空气挤出

2、  将面团分割成每个35克,再分别滚圆,盖上湿布,静置松弛15分钟,进行中间发酵

整形及最后发酵

1、  用手轻拍面团,挤压空气

2、  肉松包入面团,滚圆,收口朝下放置于烤盘上

3、  盖上湿布静置,进行最后发酵35分钟,至面团膨胀至两倍大(此时烤箱预热至180度)

4、  在面团表面刷上蛋液,点上黑芝麻

烘烤

1、将面团放入烤箱,至表面金黄色,即可(约十二分钟)

 

注:这么多的份量,要分两次烤,我是将面团分成两份,在第一份做最后发酵时,另一份放入冰箱,等第一份最后发酵完成,放入烤箱时,再把另一份拿出来做最后发酵,时间安排上就正好。

 

瘦身与美味兼收——奶油小餐包DIY

 

近日美食推荐:

在你的怀抱中爱上厨房--草莓冰淇淋DIY(发表于《北京晨报》)

又是“单反”惹的事——果香牛肉粒粒

夏末主打菜——创意生菜鱼松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