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和的与凶狠的商业

(2008-01-20 00:20:35)
标签:

商业

赚钱

互惠互利

传统

文化

分类: 经济
    在中药里,有一些常用药并非产自中国,例如乳香、没药等。早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已经有了这些外来药物的记载。乳香和没药的原产地在阿拉伯地区,是某种植物的分泌物。一般认为,古代远洋贸易中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最早将这些东西带到了中国。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乳香、没药的大规模交易才在中国出现。

    即便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算起,阿拉伯地区的乳香和没药等物品,被中国人认识并经常使用,也至少已经有600年多年的历史。但是,有一个现象比较有意思。在这600多年中,中国人长期使用乳香和没药,却没有考虑引进种植这些植物。从现在一般的生意人观念来说,这种现象多少有点愚蠢。如果中国人引进种植这些植物,不就可以自己生产,不再需要用瓷器、丝绸之类的东西与之交换吗?

    看看西方人历史上的做法。小麦原产地在今天的土耳其,葡萄原产地在中亚地区,后来都被欧洲人引进种植。东罗马帝国还想方设法偷盗了中国的蚕茧丝绸技术;后来的欧洲人还偷学了中国的陶瓷技术,如今世界顶级瓷器品牌属于英国;英国人因为每年要买大量的中国茶叶,还偷取了中国的茶树种子;橡胶树原产地在巴西,为了不让巴西独占,英国人不顾巴西禁止橡胶种子出国的禁令,偷盗了巴西的橡胶;西班牙人把美洲原产的玉米、土豆、辣椒等,引种到欧洲,然后才遍及世界各地;至于中国原产的杜鹃等观赏植物,被英国人引进到欧洲之类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不禁要问:当年的中国人为何这么“笨”,没有像欧洲人一样,将值钱的经济作物引种到中国?反而都被别人偷去了自己的生财之宝?

    从表面现象看,中国人不引进阿拉伯的乳香、没药等,是缺乏现代经济头脑。但是,看得深入一点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东方人传统生意观念的体现。现在做生意的人很多,人们经常会总结两种不同的生意经。一种是拼命压价,不管对方的承受能力;另一种是给对方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说得再简单一点,前一种是只管自己发财,不管对方死活,最好榨干对方最后一滴油水。这是一种凶狠的商业,不平等的商业。后一种是大家发财,互惠互利。这是一种温和的商业,平等的商业。

    人类的贸易历史很悠久,简单来说,东方人长期都接受后一种生意观念,就是大家发财,互惠互利。而欧洲人长期都是前一种观念占主导地位。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欧洲人的商业就体现了这种一切为自己的心态。今天所说的暴利现象,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那时候的希腊商人,也许做成一笔生意就足够富裕一辈子了。因此,虽然风险很大,但为了巨额利润,他们都愿意冒险。

    殖民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当他们发现某个地方富裕,有他们所需要的物产,他们不是像东方人一样,用自己的物产与之交换,而是用武力占领那个地方,让那里的人民为他们劳动,从而将所有的物产据为己有。如果按照欧洲人的这种做法,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舰队的郑和,完全有能力占领大量殖民地。但是,郑和没有做这么做。因为,东方人的商业观念,不愿意把对方逼死,自己独占好处。

    即便占领殖民地不太容易实现,偷取他人的优势商品,也被西方人视为退而求其次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结果是什么呢?本来双方都能相互交换的贸易往来,被彻底打破平衡。试想,如果600年前的中国能够自己生产乳香、没药等一系列阿拉伯产品,最终,阿拉伯地区能用什么来与中国交换?中国的商品也买不出去了。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在中国的商业就是这种状态。他们剥夺了中国所有的商业优势,然后用武力,压榨中国的最后一滴油水。他们只想自己一本万利地发财,根本不管对方的死活。

    被西方剥夺一切商业优势的民族,唯一能够与西方交换的,只有自己独特的物产,例如石油之类。但是,在殖民地体制下,即便拥有独特的物产,所有权也已经变成了西方人。幸亏不道德的殖民地制度被广泛推翻,某些有特殊物产的非西方国家还能富裕起来。但即便如此,现在的西方国家依然不断给这些国家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

    对于奴隶制,人们有一种说法,如果奴隶是生产工具,奴隶主至少要让奴隶吃饱,有体力,才能高效率地干活。但是,欧洲人的方法是,把每一个奴隶彻底压榨干净,然后再找新的奴隶。他们连给奴隶适当的生活条件都不愿意,他们连这种低成本都不愿付出,还谈何共同富裕!

    西方这种凶狠的商业观念还容易导致坑蒙拐骗、不择手段地不道德行为。纽约曼哈顿岛的“交易”,被某些西方教科书称为“史上最成功的地产交易”。当年的欧洲人,用几颗玻璃球和几支枪,便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曼哈顿岛。至今很多人仍为此津津乐道,而事实上,它就是一场欺骗,利用了印第安人的善良和对西方商业的无知。西方传统的商业观念还容易造成贫穷和富裕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的结果是,富人失去了压榨的对象,再难获得新的财富,社会矛盾加剧,最终爆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凶狠商业观念的结果。

    如今,中国逐步走向富裕,也给西方带来新的发财机会。中国在用自己的温和商业,冲淡着西方的凶狠商业。但是,西方改变了单方面发财的凶狠传统吗?他们当年偷盗世界各民族先进技术或独特物产时,根本不管各国法律和国家主权。如今他们挥舞着知识产权的大棒,到处收费。中国现在号称“世界工厂”,却饱受盘剥。以一个玩具为例。美国人在美国市场上付10美元买一个中国制造的玩具,中国的企业只能拿到1美元,这其中要包括材料、人工、能源等等所有的成本消耗,中国人的利润可能只有1美分。美国人只占据了流通,便占据了9美元的财富,而他们却在指责中国污染环境,不善待工人。他们不能少占一点吗?他们当然不愿意。

    如今,中国人的商业观念一方面接受了很多西方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凶狠习惯,另一方面也被西方凶狠的商业传统压得喘不过气。虽然西方的商业恶习,现今多少也有点改变,但是,这种改变还远远不够。对于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一方面应该恢复“大家发财”的传统商业观念,另一方面也应该对西方凶狠的商业传统保持充分的警惕。当中国开始建立互惠互利的东南亚经济合作圈时,西方国家也想挤进来,插一脚。亚洲国家要做的就是:不能让西方凶狠的商业传统,在东方人的合作圈里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文章:

人类的错误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