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儿识字认字早教友童赵明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文/豆爸
其实对于幼儿识字问题,我认为不要纠缠早晚的问题,孩子有兴趣就早学,否则就晚学,这方面并没有什么绝对权威理论,一切真理检验的标准是: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否乐于接受,其他的都是多余。专家学者是站在理论的高度上看问题,有时候甚至是空谈,并不如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特质采取不同的教育理念,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随波逐流。既然有那么多人在关注幼儿识字问题,有那么多权威专家认为幼儿早识字不好,那我也多些笔墨谈些反对意见。
一、片面将幼儿识字理解为学习抽象知识
这个前提就不对,文字虽然是抽象的,只是符号、图形,但是对于识字并不是简单、抽象地学习,幼儿识字和成人识字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此。在豆豆的识字过程中,我们都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学习,从来没有一本正经坐下来认字。我们在家营造汉字氛围,让孩子走到哪里感受到汉字;用电脑里的杜曼闪卡学习认字,先文字后图片,快速闪过;玩识字卡片猜字游戏;看巧虎里的汉字乐园及其他的汉字学习动画,这类动画都做得不错,会把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渐变给孩子看,有趣生动,如:“日”字,一个太阳,慢慢变成象形字的“日”,再不断变化成现在的简体字。所有这些方式,都是快乐学习的过程,形象生动,并不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家长掌握好方法、时间,孩子是很高兴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友童的孩子4岁前没有看过巧虎,因为友童认为巧虎里面有过早识字的内容,这有点让人不可思议啊。幼儿识字,不是牛鬼蛇神吧,有必要刻意排斥吗?豆豆的识字兴趣恰恰在3岁前缘起于巧虎里面的汉字乐园,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
二、片面夸大幼儿早识字的弊端
育儿专家友童认为,幼儿早识字会带给孩子认知混乱,可能导致孩子丧失自我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并阻碍认识真实的世界,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这个定论很吓人啊,我怎么观察,也没有发现豆豆有认知混乱、对周围事物没有兴趣。随着不断长大,他的阅读量加大,我可以感觉到阅读带给他的乐趣,因为他在享受快乐学习,严格说不是学习,识字、画画、运动等项目对于小孩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只是一种活动,一种除了吃饭、睡觉以外的活动而已。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对数字、图形、文字、运动偏好也会不同,大可不必一叶障目,杞人忧天。博友分享艺术也曾经提出“她的孩子因为过早识字忽略了美丽图画”,我只能说她的引导方法有问题,问题不在于孩子身上。豆豆会认字后,对于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强,除了图书外,广告牌、路牌、站牌等都喜欢看上几眼,高兴的时候就读出来。对于美丽图画也不见他忽略,他会很认真地蹲下来观察小蚂蚁、小蜗牛,追逐小鸟、蝴蝶、蜜蜂、蜻蜓,张开双臂拥抱大自然,兴致高时还能说出有关的动物生活特性或者古诗文等。幼儿阅读和成人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喜欢反复阅读,一个故事可以读好几遍,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豆豆看书,有时候第一遍是文字,第二遍是图画,第三遍可能就是图文混看。他每次阅读的重点可能都不一样,并不会忽略掉什么美丽的东西,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为什么说,3岁的孩子,一定要让他先去注意图画,这未免过于僵化。
我尊敬的赵明主编还严重地认为“早识字孩子会输在起跑线”,她说的好像是写字、握笔问题,这些也是我一贯反对的,这些应该到学校由老师来雕琢。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识字问题,大师有些偷换概念了。还有明净姐姐等人认为,现在家长让孩子早识字是功利驱使,迎合早教机构,不能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功利的家长是有,应该说是少数,大多数家长还是理性的,幼儿识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方法,阅读的习惯。
我认为幼儿识字并不是要刻意去教,也不是片面灌输给孩子,而是一个有趣、快乐的互动过程。早识字也不等于早读书、早上学。我们的权威专家们正以自己的影响力影响着一大批年轻父母,在我看来有些误导大众。其实,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多动脑子,多思考,而不是见到名家的理论、观点就盲目崇拜,失去自我,今天学A理论,明天又去学B理论,貌似不断吸收别人先进理论,实则是害了自己孩子。我们能做的是,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一切从孩子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你的宝贝也是多才多艺的,不同的才艺,不同的天性,会造就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让我们摒弃所有争论,让孩子自然、快乐地成长吧。爱识字的,就让他多看书;爱画画的,就让他多涂鸦;爱运动的,就让他多动动。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不要把你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相关文章链接:
明净:《国情决定教育的功利性》
新浪专题: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