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爸
最新博文:幼儿早识字没有什么不好>>>(2009-05-20 23:09:32)
注:此乃为人父母3年来,真正认真写的第一篇育儿文章,有些汗颜,也算是前期工作的小结。之前早就想写此类文章,苦于无法静心思考,常被琐事困扰,今晚得此机缘成就这一短文,实为偶然,今后定当多多思考,尽量多发些育儿感悟与大家分享。此为绝对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最好与本人联系。
今晚浏览新浪育儿博客,看到了“早期教育栏目”推荐的博友分享艺术的大作《过早识字让孩子忽略了美丽画面》,一口气读完,文中观点不是很令人赞同。本人认为讨论是否让幼儿提早识字(注意:不是过早——凡事不能过,过则不利)没有多大意义,就如同在讨论人们是否需要吃饭的问题一样,当然这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家长高兴可以多教,不愿意可以少教或不教。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幼儿要怎样识字,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以下以小豆豆近一年来的识字历程实践,来总结或者说分析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抛砖引玉,以期共同讨论这一每个孩子、父母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这个“早”字到底有多早,一般的育儿专家认为早教应该是0-3岁,本来不是很赞同,个人以为应该是早于小学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时期、2-3岁时期,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虽说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注重孩子的早教,但是在现实中还是有不少朋友认为“我们的孩子是原生态的,现在我们什么都不教,让他快乐成长”,“等到上了幼儿园、小学,他自然就会学到这些知识”,本人实在是不敢苟同这一看法,当然这是一个“萝卜青菜”问题,谁也没有资格去评判谁的教育有问题。但是对于孩子适当的早期教育,是会对孩子受益终身的。从历史名人的早期教育和豆豆识字的实践过程来看,孩子早识字好处多多,例如可以较早开发孩子潜能,使其日后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比同龄人更强。孩子通过较早的识字,能够从小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使其对更多的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兴趣,甚至长远来说有助于他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本人亲身感受,孩子一旦认识了一定的文字,他就更有探索、研究的乐趣,会不断去深入了解,同时可以触类旁通,如会很乐意去看一些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书,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效果比不识字的孩子要好,接受更快、更容易。我们所熟知的大文豪钱钟书、叶圣陶等人无一不是从小扎进书堆,饱读四书五经终成大业。当然我们反对培养书呆子,教孩子特别是幼儿识字是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的,不能靠简单的灌输来达到成人的目的,这样是拔苗助长、本末倒置。也不必有很强的功利思想,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多么出色的人才,杰出人才是金字塔尖的那一小部分,他们的成才很多也是牺牲了常人的乐趣,我们更愿意孩子是金字塔下的基石,普通而平凡,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稳脚跟,踏实、快乐生活,享受人生,我想这就足够了。所以没有必要给自己或孩子太多的压力与计划,这是很多年轻父母所有的缺点,或者说是时代特点--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的社会说决定的。(好像扯远了)
其实孩子只是将文字作为一个图形印刻在脑海里,并不会如上文说的“孩子识字后会对更多的美丽画面失去兴趣”,这是片面的,或者说是博友教育孩子识字方法有问题。关键是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不要刻意灌输孩子识字,应该把握方法,寓教于乐,不要片面追求效果,更不能超前、提早,过早抹杀孩子的童真,本人以为2岁半—3岁是孩子开始识字的最好时机,不宜提前到2岁半之前。日本的石井勋教授在《幼儿智力开发法》一书中说:如果从5岁开始学汉字,到入学前一年,智商能达到110;要是从4岁开始学起,学两年,智商能达120;若从3岁开始学三年,智商能达到125一130。且不说其理论是否有根据,但是从豆豆身上可以找到这个答案。虽然市面上有不少“0岁早教”方案丛书,本人并不赞同过早开发孩子潜能与智力,作为家长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孩子识字的时间段与方法。下面介绍一下豆豆识字历程的一些点滴,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仅供参考,不可照搬照抄:
1、营造氛围:豆豆识字始于2岁,刚开始我们是有意识地营造家庭的“汉字氛围”,即在家里的每个地方都贴上打印好的汉字,汉字与某一物品相对应,如在电视机上贴上“电视机”的文字,让孩子走到哪里都有汉字,甚至睡觉的床、喝的牛奶、拉的马桶等都有文字,刚开始我们并不刻意让孩子去认字、识字,只是让孩子把这些文字都当成一个个图形,实际上很多早教书上也是这么认为的,孩子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每天以此当作游戏,大人一念出来,孩子很快就能指了,如此反复有意、无意训练了一阵时间后,开始让孩子念出来,大人指一处孩子念一个,亦是采用互动的游戏方式进行,有时还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孩子会表现的很积极、很兴奋,大人就在他答对时给予鼓励、表扬,更刺激了孩子爱认字的兴趣(这应该就是时下流行的“赏识教育”吧)。营造氛围还有很多方式,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可以放些古代经书、诗词CD,如经典的《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唐诗宋词》等,孩子反复、无意识的听,会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这就是“印刻教育”,等孩子熟悉CD诵读的内容后,再配上相应的图书、文字,孩子带着半读半猜,很快很猜出不认识的字,假以时日,结果可想而知。
2、多管齐下:就是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多个平台对孩子进行识字教育,这一过程应该是在孩子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否则极易产生厌学,就是通常所说的“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首先是引导孩子阅读,这一阶段,当然是家长读给孩子听,刚开始看的时候,重点应该是边读边比划书中的图画,把孩子的眼球吸引到图画上(这样也许可以避免博友“分享艺术”出现的问题),孩子熟悉故事情节后,再反复阅读,这时可以把重点放到文字上,边讲故事边指着文字,孩子的目光会随着你的手指移动,这一过程亦是要反复进行,记住,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看的书是不厌其烦的,不断的重复会有不断的收获。当然,越小的孩子自己的选择范围和能力越小,越容易接受家长的领导与安排,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专制些”,把你自认为好的文章、报刊拿出来(前提家长要先认真甄别),直接灌输给孩子,越大的孩子越叛逆,越会自己做主,这也是为什么要早识字的原因之一。还有字卡训练这一重要形式,这虽然带有明显的教学色彩,但还是比较实用的,而且市面上的字卡随处可见,字卡配图鲜艳亮丽,容易吸引孩子,也是孩子识字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次是给孩子适当看些电视,一天不能超过1个小时(据育儿专家说,超过的话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多看电视的孩子没有创造力),所看的内容家长也是要严格筛选,因为现在育儿早教的影视资料太多了,良莠不齐,大家可以让孩子看看巧虎、布奇乐乐园等幼教产品,巧虎快乐版里的“汉字小课堂”和布奇乐乐园里的“我爱汉字”的DVD视频,生动、比起汉字宫、洪恩识字等视频好些,更有趣。它的第一个环节会把汉字从实物或虚拟中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汉字,孩子很容易理解,如教“石”字,视频上先出现一块石头,石头慢慢演变成象形字的“石”,再经历演变成正楷的汉字“石”,此法是本人见过最具称道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把刚才所教的文字融合到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中,在叙述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文字,等于复习了一遍。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会喜欢上这一教育方式。
最后是利用电脑进行识字教育,一次5分钟,一天最好2-3次,可以利用电脑的识字软件,但是本人更推崇的是杜曼闪卡的教育方式,据不少早教专家介绍,在早期的婴幼儿识字方面,采用闪卡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时间少,速度快,孩子开心,复习少,步入阅读时间短,并且可以收到潜能开发的效果,据说这种快速记忆可以开发孩子的另外一半大脑。而采用传统的《0岁方案》或者幼儿园玩字的方法,孩子识字速度也快,但不能速读,需要大量时间复习,效果无法与闪卡相比。网络上有很多有心父母,制作了大量的识字PPT文件,也有一些有头脑的商家做好在淘宝上销售,这些现成的文字教学内容都可以很好地为我等服务,体现年轻一代父母的科学育儿。杜曼闪卡的好处网上堆积如山,在此不再废话。
3、循序渐进:对于孩子识字、认字,父母一定不能心急,更不能说孩子笨蛋之类的话语,而是应该有耐心,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走进汉字的殿堂。一般是采用先识单字,后词语,再到短句、长句,最后到文章阅读,此为传统的“从识字步入阅读法”;也可以采用“从阅读完成识字法”,即学习很少量字即开始阅读。如此反复训练,你的孩子在三周岁应该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相应阶段的儿童读物,如《嘟嘟熊》、《婴儿画报》等。本人倾向于传统识字方法,这更符合低龄孩子的学习心理,当他认到一定数量的字后,能够独立阅读,其心理的上满足是大人无法理解的。
这里所说的循序渐进不关是识字的过程,对于读物的选择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刚开始给孩子看的可以是卡片(正面是文字、背面是图片,或者图文结合)和大图册(一副图下面只有简单的一行文字);接下来可以看看那些婴幼儿画报、图书(这类书也是以图片为主,配上简单的文字介绍,但是已经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了),比较符合孩子的兴趣;等到孩子已经能够在大人指导下完成阅读后,让他过渡到独立阅读,这时候看的图书还是以图为主,不要苛求孩子逐字逐句正确阅读,可以有他自己的语言;再下来就可以考虑给他一篇有趣的或贴近生活的短文,只有配上一些简单图画,以文字为主,当然这些字不能是难字、生僻字等。我们对于豆豆的阅读就是这样进行的,由易到难,现在刚满三周岁,他已经能够独立阅读《嘟嘟熊》、《婴儿画报》、《幼儿画报》等低幼读物,据本人保守估计在300-500字(无法具体统计孩子的认字数量)。
4、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说兴趣是快乐学习的种子,有了兴趣孩子才会快乐学习。这和前面说到的“寓教于乐”有些类似,又不一样,故而要独取一段详细论之。并不是所有的幼儿(指3岁以下)都适合提前识字,关键要看孩子是否有兴趣,如果他对画画或者音乐有兴趣,你就不能强迫他来识字、看书,那样会适得其反,让你后悔终身。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确切地说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当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豆豆的兴趣就是看书、识字,他把这当成是一种乐趣,例如带他出门,他会注意街上的店名招牌、广告等,煞有介事地念出来,我们都会及时送上掌声与鼓励,碰到不认识的字他会说“爸爸读”、“爸爸教我”,这样日积月累,以孩子惊人的记忆,结果常常是大人们所料想不到的。我们从来没有很正式的说,“孩子来,坐下来,我们来读书、来学习了”,尽量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这应该就是常说的“玩中学”、“寓教于乐”,孩子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很重要一点,孩子的兴趣源于父母,父母喜欢读书看报,孩子也一定会静心坐下看书;父母爱运动、爱动手,孩子也一定是那样的,这在我周围都是可以应证的,各位父母们注意观察看看,是否这样。如果说“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有些过,那么父母的言传身教一定会影响你的孩子,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你影响,这是一定的。从这个角度上讲,父母就应当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来影响自己的宝宝,好的兴趣、好的习惯,孩子受益无穷。
5、亲子互动与赏识教育
这本是两个话题的内容,但是看到篇幅越来越长,怕网友不耐烦,就合并简略叙之。亲子阅读应该是互动的,不是父母一味把整个故事读给孩子听,也不是孩子一个人拿着书翻看。在阅读前,家长首先要先把故事看一遍,大致了解情节和要向孩子灌输的道理,然后逐步讲给孩子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激起孩子的兴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向孩子发问。在孩子回答正确地情况下,不要忘记表扬一下他:宝贝,你真棒聪明或你真聪明之类的鼓励。我认为亲子阅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家长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家长听,也可以是家长、孩子一起读,家长在读的时候应该尽量配上手势语言,要边读边指着文字或者图画,重要地方要停下来讲解,这样的阅读就是大人与孩子一起享受的过程。据育儿专家介绍,亲子阅读使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沟通,使孩子的情绪健全、稳定。父母亲切、柔和的语言,能排解孩子压抑的情绪,有益其人格性情的良好发育。
至于赏识教育,不得不提到号称“中国赏识教育之父”的周弘,他把自幼双耳失聪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周弘的名言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太好了”。我们作为父母的要象周弘一样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在他成长的历程里多给一些赞美、肯定之词,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等,不断给予孩子鼓励与表扬,这样孩子的学习热情会更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论是在孩子的识字教育,还是其他教育中,都要贯彻这两个法宝-亲子互动与赏识教育,一定会让你与孩子有所收获。
上面说了很多,大多是豆豆识字过程中的一些个人感悟,可能有很多不足与错误,请大家批评指正,共同讨论如何育儿,让宝宝们健康、快乐成长。
新浪专题: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认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