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李大霄之“创业板不该享有高估值特权”
(2013-05-28 10:54:36)
标签:
创业板小公司蓝筹公司微软代价 |
分类: 理性投机/投资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创业板指数迭创两年新高,该板块股票的分化走势也明显加剧。而就在多空双方激辩创业板后市之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昨日发布“过高的价格买创业板股票不如48.6元买中石油”的微博引发市场热议。【赟注:这话逻辑虽然有问题,但有一定道理,仅是个不恰当的比喻而已,尽管48.6元买中石油是个大错误,更错的是目前在过高的价格去买创业板个股。48.6元买的中石油,未来有机会回本,但是目前在过高的价格去买创业板个股,未来血本无归的机会很大】
李大霄:这不是我第一次看空创业板股票,总体而言,这是我第三次看空创业板。第一次看空是在首批创业板股票上市的第一个交易日;第二次是2010年年底。看空的理由总体上是一致的,就是估值太高。创业板首批股票上市首日的PE估值几乎集体“破百”。2010年年底,创业板指数冲上1200点,板块整体面临的高估值难以为继。目前创业板股票整体市盈率在60倍以上,相当于大盘在6124点历史最高位时的估值水平。这个时候应该理性一点。
日报2问: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主要是“两高六新”企业,具备高科技、创新、高成长等特征,许多投资者都认为应该给予更高的估值,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李大霄:创业板不该享受高估值特权。A股市场上经常流传种种谬论,最典型的就是“小公司估值要比大公司贵”。这是绝对错误的。找工作的时候,多数人希望到大公司,而不愿去小公司,为的是有平稳的工作机会。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创业板企业多数处于初创期,整体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低。估值时应该充分考虑这种风险折价,这也是成熟市场创业板股票估值偏低的内在原因。【赟注:“小公司估值要比大公司贵”,这话太离谱,是黑嘴、傻傻机构和一些害群之马为操控股价而讲故事…小公司要成为蓝筹公司,恐怕得10年20年的努力,并且能成为蓝筹公司的也是极个别。如此,蓝筹公司稀少,物以稀为贵,大家都想要,大家都去抢,自然要给溢价,小公司刚相反:折价交易!港股几百只仙股就是明证,美过小市值股仅给3倍市盈率就是明证.】
日报3问:许多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认为,现在的创业板公司未来有可能成长为微软、Google这样的伟大企业,现在可以给予高估值。这是在“编故事”吗?
《该跌照样跌与A股IPO8次暂停情况 IPO发行PE经历4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