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21:46)
标签:
y染色體
單倍羣
突變
父系
|
分类:
人類學雜記
|
我集合了一些最近測試的Q-M242支系的全序列,包括復旦和源基因捕獲測試的Y染色體高通量數據、公開可得的一些數據(比如1000Genomes)和一些在別的機構測試上傳到源基因的bam,計算並細化了Q單倍羣的樹形。更新的樹形(含部分重要節點的共祖年代)見源基因网站 https://yoogene.com/goods/yfullreport 裏面的“Y染色體樹”。
标签:
語言
詮
y染色體
線粒體
語音
|
分类:
人類學雜記
|
終於在學術雜誌上又發出了一篇我有重要參與的文章,文章已經確定被NSR(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中國《國家科學評論》)接收。文章的作者都是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的,包括金院士,還有張夢翰、我和鄭鴻翔三個博士。文章的主筆人是張夢翰博士,他是數學背景出身,統計學功底很好,在潘悟雲敎授門下讀了語言學的博士,畢業以後又到了現代人類學實驗室作了博後。我是主要做Y染色體的,同時也是語言學愛好者。而鄭鴻翔博士是線粒體方面的專家。硏究人類歷史,語言和遺傳都是重要的硏究材料,我們這樣一個團隊也就正好湊夠了人來硏究,人類的語言和遺傳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
(2017-04-12 22:07)
這是我在微博問答裏面收到的問題:
“人类男性的Y染色体在不断衰减,XX又不能繁殖后代,人类以后不是要绝种了?Y染色体为什么会衰减,还要多久会完全消失,在这之前人类能找到新的繁殖方法吗?”
我的回答如下(本文在原答案的基礎上又有所修正和補充):
首先,人類的 Y
染色體“不斷衰減”就不是個事實,因爲有修復機制。(之所以這個謬論被傳得這麼火,我懷疑是和部分女權主義人士有關。)此外,就算 Y
染色體徹底衰減掉,也是有辦法有雄性的。
Y 染色體本身結構非常複雜,全長約 60 Mbp,除掉兩端共約 2.5 Mbp 的和 X
染色體連鎖的僞常染色體區段(pseudoautosome)以外,即非重組區(non-recombining
region),其中一大半是高度重複的異染色體質(heterochromatin),其餘一半眞染色質(euchromatin)部分的近半區域也都是
2、3、4、6次之類的重複片段,在整個 Y 染色體中只出現一次的片段只有 10 Mbp 左右。Y 染色體上的基因很少,在 100
這個數量級上,準確數量不太容易算,有一些假基因,因爲生存必要的基
标签:
攷古
古dna
分子人类学
姓氏
皇族
|
分类:
人類學雜記
|
(溫馨提示:簡化字版本見後。)
嚴實(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敎育部重點實驗室)
新浪微博 @polyhedron
我們做分子人類學,就是通過DNA瞭解人和人之閒生物學屬性的關係。其中Y
(2016-02-01 13:44)
之前我寫過《人類學雜記——23.
回族的Y染色體》(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ddf790101eoha.html),大體結論已經在裏面了,現在國內的回族數據又多積累了一些,大概公開一下結果,見餅圖。
因爲回族在全國分佈不均勻,且我這裏測過的樣本仍不是很多,採的也不勻,本文還是把回族相互獨立樣本量較少的省份進行了合併統計。首先Y染色體的民族以測試者可追溯的父系的民族爲準,地域看祖父出生地,相互獨立樣本指的是相同來源(若無明確家譜,則以村爲單位且同姓)且測試出的STR結果很接近(一般是0~3/17個STR的差別)的所有只按一份樣本統計。
結果如圖。雖然樣本量還不是太大,因此統計誤差也會比較大,但從西北到東部,父系的西方來源比例明顯是逐漸降低的,陝甘青新的回族有近一半的西方來源,到華東就只有不到10%了。回族西方
(2015-01-03 18:46)
标签:
緬甸
緬甸語
漢藏語系
y染色體
民族
|
分类:
人類學雜記
|
緬甸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民族衆多。
★地理篇★
按照緬甸官方的行政區劃,緬甸聯邦共和國目前包括7個省、7個邦和1個聯邦特區(首都內比都)。7個省以緬族爲主,包括中部的實皆省、曼德勒省、馬圭省、勃固省、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及東南方的德林達依省。7個邦爲少數民族集中區,包括西部的欽邦、若開邦和東部的克欽邦、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大體上,省分佈在海拔較低的平原地區,而邦在山地爲多。除這些政區,還有一些自治特區,比如果敢、佤邦等(這兩個在官方的撣邦裏,緊鄰中國)。另外,緬甸又分爲北部的上緬甸(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曼德勒省、馬圭省、實皆省)和南部的下緬甸(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勃固省)。
标签:
y染色體
清朝
滿族
愛新覺羅
人類學雜記
|
分类:
人類學雜記
|
(溫馨提示:簡化字版本見後)
經過3年多樣本的積累,終於能夠對愛新覺羅皇族的Y染色體做一個定論了。這是我寫的《愛新覺羅皇族的Y染色體》。分了中英文兩個版本,因爲學界有不能一稿多投的規矩,我們決定英文仍去投正式的同行評審刊物,而中文的就直接發blog了。
标签:
y染色體
線粒體
父系
母系
相親
|
分类:
人類學雜記
|
大家好,“庸俗的人類學”第二彈來了!(前一篇是好久之前的《Y染色體型與性格》了。)看不慣傳統漢字的可以找後邊的分隔線,下面有簡體。
爲什麼需要庸俗的人類學呢?因爲各種庸俗沒用胡撦的東西是人類相互勾搭的基礎。比如星座、血型,不會有幾個男生眞信這些,但好多女生認這些。博主因爲太科學了,大衆娛樂的東西基本沒碰過(動畫片算麼?),也不善於搭訕,平時在實驗室接觸的女人也就那麼幾個(誰讓你測Y染色體成天只給男人抽血!)。但攪科硏的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獻出祖傳的染色體的需求。(……)博主雖然出身不好(家裏一堆臭老九),但也出國讀過書,能用若干種語言唱歌,騎過川藏。老大不小的了家裏催得挺急,自己也挺鬱悶的。。。(喂,我要看的好像不是徵婚廣告吧?)
好,我先打住,說正題。總歸星座、血型那些太不科學了!好在血
(2014-09-08 13:39)
标签:
線粒體
母系
dna
鄭鴻翔
漢族
|
分类:
人類學雜記
|
最近拿到一批實驗室內部的線粒體數據,統計結果挺有意思,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主要工作由鄭鴻翔博士完成。
大體上是這樣:靠近根部的,絕大多數非洲的類型是L,最早分出的是L0支系。走出非洲的所有支系的共祖是L3,其中M和N是走出非洲的兩大支,N下面的主體稱作R。除L
M N R外,其餘的大寫拉丁字母都是相對小的支系,屬於M N R之下。主要是開始命名時先做的美洲土著,命名成了A B C
D(其實這幾支在東亞、中國都有),然後把其他發現的亞洲、歐洲的支系分別從字母序的兩頭分別向中閒命名,最後剩下的就是L M
N了。而且很多字母單倍羣之閒又有包含關係,比如C和Z包含在M
标签:
str
法醫
親子鑑定
疾病
基因
|
分类:
人類學雜記
|
(溫馨提示:簡化字版本見後。)
曾經在做曹操家族Y染色體時,就看到有這樣的評論,說國外的科學家都是向着未來,硏究怎麼治病、增產、改造人類,就中國的科學家只往回看祖先,你們做這事兒有什麼意義(大意,原話我忘了)。
首先,國外的人也對找祖先、尋根很感興趣,也有很多公司和硏究單位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同時中國相當多的科學家也在做面向未來的硏究。瞭解古代和發展未來都是必要的,不可偏廢。所謂以史爲鑑,歷史經驗能爲今後發展提供很多重要的參攷,使社會少走彎路。如果回溯歷史不重要,那歷史學和攷古學乾脆都解散算了。之前這裏我也回答過一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ddf790101gis0.html ,包括《复旦大学研究曹操的DNA有什么意义?》和《如果曹操的后代中间有人喜当爹,DNA的研究结果会不会没意义?》,也不在此重複講了。這裏再補充說一些分子人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