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微笑解读民工冻死何以被网友痛批?
据16日《京华日报》消息 13日晚,中国社科院教授唐钧做客央视《新闻1+1》栏目,在解读两起民工冻死事件过程中,唐钧面带笑容,被网友批为“冷血无情”。事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面相就是如此,自己的笑与对待此事的态度无关。
http://images.blogchina.com/static/uploadsFolder/2012/12/artpic_0a42df6e5b6d4b781d2194db63fa1c3a.jpg
一个个体的微笑能折射出公共情绪的微妙反应。杨达才在车祸现场的微笑如此,唐钧解读民工冻死事件的笑评亦是如此。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考虑怎么吃得健康穿得漂亮,而不是考虑如何吃饱穿暖这些问题的背景下,两名农民工先后在城市里被冻死,着实令人痛心。在此背景下,教授竟然“笑评农民工冻死”,足见其冷漠无情!
没错,诚如唐先生所说,逼人改变自己面容,是一件很尴尬的事。表情不是表演,就像动物在愤怒时会龇牙咧嘴,害怕时会毛骨悚然,高兴时会手舞足蹈一样,它都是个体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一旦被强制,就失去了本真。
但是,人又和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有情怀,有悲天悯人之心,能通过理性认知表达自己感性世界。不管是情绪上的传染,还是感同身受的体验,大部分人还不至于沦落到“笑谈悲情事件”的地步。
农民工被冻死,如此严肃的社会话题,其本应拒绝任何形式上的“嬉笑”渲染。唐先生声称自己面相如此,况且只是在谈论政策,并不涉及对此事的态度。的确,刚性的政策与人之情怀并不成任何比例关系,先天长相也不是在一个节目中就能“即兴”改变的。但唐先生似乎忘了,作为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秘书长,其社会责任并不是“笑哈哈”地对现行政策进行一番解读,而是更应看到这些不足背后,自己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此沉重与严肃,又怎容得下那刻在脸上的笑容与回荡在耳旁的“呵呵”之声?
或许是政策与现实的距离太远,抑或是唐先生只是把这个节目当成“业余任务”来做,他的一脸轻松,他置身事外的态度,都让人心生悲凉。如果说,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无法救助这些露宿街头的农民工,是政策上的“后天硬伤”,那么,没能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政策,没能把他们从街头拯救出来的政策执行者,一心研究于“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的唐先生,难道没有半点自责?
在“感情冷漠与理性残酷”的交相辉映中,唐先生一脸轻松地在公众场合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这种脱离人文情怀,徒具“笑话”观感的表达形式,可见其内心冷漠到了何种程度。

特别推荐(hot)
>>>姜文两封“情书”,妙用十大典故 >>>七任美国总统,十个中文名句
>>>葛优“舌战”,五招制“敌”
>>>央视兔年春晚六位主持人学历揭秘
>>>盘点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十大明星 >>>娱乐圈最知名最成功的十大“肄业生”
>>>黄昏之恋
>>>水煮“先秦名句”(第一回)
>>>三十而栗,四十而不获
>>>我寄相思与明月(散文)
>>>一封信暴露90后十大恶习 >>>双语:百句美到窒息的中外爱情诗
>>>8位80后作家,18句经典语录
>>>别样孔夫子

2012/12/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