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 |
分类: 素菜类 |
孩提时,总觉得饭菜都是人家屋里的香,走亲戚时往往贪嘴一些,但又要顾忌礼节,对于肚里那丝丝的欠缺,会产生一阵小小的惋惜,然而很快又会被别的事情代替,比如说游戏,玩乐。
我母亲年轻时特别勤劳,每日必定起早为我们做早餐,但大多都是稀饭面条之类,现在还有长者来我家时,对她的面条念念不忘,一再好评。但彼时,我们吃得久了也就觉得腻味,有时特别希望哪天她能睡过头,给我们一点早饭钱,打发我们到外面吃。
配有韭菜和肉馅的炸油饼,是我们很爱的东西,外脆里糯,韭香浓郁,缺点是吃了口气大不说,由于过于油腻,常常导致整个上午昏昏欲睡,学习状态不佳。后来我们就改做吃豆花。四川吃豆花的习惯有所不同,基本上爱吃咸口,还要佐以辣椒油、酱油、葱花之类。你颤巍巍地将豆花勺进嘴里,随之而来的嫩滑与香辣又让你忘却了刚才起勺的紧张,心房打开了,舌尖宛如沐浴在春雨之中,偶尔出现的油酥黄豆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不知不觉间,你让整个春天都驻进了心里。
豆腐是个智慧的产物,相传是由汉高祖刘邦之孙,喜欢炼丹的淮南王刘安所发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我幼时并不理解这些智慧,不习惯那浓烈的豆腥气,吃上两块就会觉得脑袋发晕,也不爱喝豆浆。而现在,我几日不吃豆腐,内心就会感觉些许的空虚,我时常想,上辈子我是否出家为尼又或为僧?
尼和僧可以不食肉,但豆类不可或缺,因为它的营养价值极高。比较高级的斋菜,往往在造型和味道方面有仿真效果。有一道石宝蒸豆腐,为忠县石宝寨寺庙的斋菜,大概是把豆腐块油炸后,加以同做粉蒸肉类似的调味料,进行蒸制,视觉效果跟粉蒸肉极为相似,不拿筷子尝试,难辨其雌雄。
蘸水豆腐的“蘸”字极有趣,能让吃也变得生动起来。对面的王表叔,经常把买来的豆腐,大块掰开后用白水煮透,蘸以油盐酱醋、大蒜、辣椒油、花椒油做成的味碟。另一种蘸水豆腐,吃起来外脆里嫩,香味浓郁。将豆腐切成块,裹上干淀粉,在平底锅里以中小火,半煎半炸的状态制成金黄色后捞出,趁热蘸着味碟吃。热吃豆腐要配上热酱,用少许油将生姜大蒜米、小米辣炒香,加少许清汤或清水、鲜味酱油烧开后,放入韭菜碎,关火即做成味汁。豆腐不宜与葱花同食,但与韭菜一起能产生强烈的共鸣,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这里面的小米辣椒,亦可换作拌饭酱、老干妈、辣椒油,又别有一番风味。
——————————————————————————————————————————————
我的更多美食,请点击下面的图片或者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