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西兰南岛的土地,我便被奥马鲁(Oamaru)这个小镇深深吸引。这座被称为“白石之城”的太平洋边小镇,安静又充满浓郁的欧洲氛围,藏着一段段令人着迷的历史故事与独特风情。
抵达奥马鲁时,暮色降临,小镇昏昏暗暗的,匆匆拍了一些照片(有兴趣的读者篇末可以一瞥)便去晚餐。我们住在市中心,满心期待着第二天清晨的日出,想在这座陌生又迷人的小镇,迎接第一缕阳光。天还未亮,我就匆匆出门,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只为寻找最佳的观日地点。然而,或许是对这里还不够熟悉,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心中虽有些许遗憾,却也不影响我对这座小镇的期待。
晨光渐亮,我漫步在奥马鲁的主街上,仿佛穿越到了欧洲的某个小城。街道两边,维多利亚时代的商业建筑静静伫立,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
海港街和泰恩街上的建筑,是这座小镇最珍贵的宝藏。它们建于19世纪60至80年代,作为新西兰保存最完整的维多利亚时代商业建筑街道之一,采用奥马鲁本地优质的石灰岩建造而成。
一块块洁白的石灰岩,历经岁月的打磨,依旧坚固而美丽,承载着小镇的历史与记忆。这些建筑风格独特,细节之处尽显精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辉煌,让人不禁感叹奥马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终于明白它“白石之城”的美誉从何而来。
继续前行,一座一战纪念碑映入眼帘。此时,恰逢圣诞树装点街头,纪念碑与圣诞树同框的画面,令人动容。
走到维多利亚街道的尽头,右侧是一座位于矮丘上的大教堂,圣卢克教堂是1865年修建的,1912年完工。古老的英式建筑,建筑风格简单大气。
纪念碑旁的建筑是奥马鲁市政厅(Oamaru Town
Hall)。这座建筑以其显著的钟楼而闻名,是新西兰奥马鲁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奥马鲁市政厅不仅用于市政活动,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
其实在我们下榻 “布莱登奥马鲁酒店”的小街对面也有一个不小的教堂,雪白的墙壁、高高的屋脊好尖顶钟楼
此时太阳不知从哪儿出来的,乌云散去,变成的白云蓝天。绕着教堂转了一圈
昨日下午拍的片子,只能作为到此一游的记录。奥马鲁经典的建筑群集中在海港街、泰恩街与泰晤士街,诸如国家银行、奥塔哥博物馆、剧院、邮局等,都是历史悠久的代表性作品。或许并不需要逐一进入参观,只是压一压马路,在咖啡馆靠窗的座位来上一杯拿铁,就已经足够享受了。
这里是蒸汽朋克文化的发源地,门口有一个老旧的蒸汽火车头。博物馆内展示了蒸汽朋克的各种元素,旧工厂、铁轨、火车、蒸汽机和爬满铁锈的汽车等,充满了工业风的科技感和复古气息。
这处蒸汽朋克景点收集了精心挑选的工业蒸汽朋克雕塑和各种管风琴,并且可租赁踏板朋克,感受骑行趣味——这是一种蒸汽朋克主题的自行车,可围绕小镇骑行,感受其中的乐趣。
走在泰晤士街老街上,仿佛穿越回了奥马鲁的历史。两边的建筑大多是哥特式风格和威尼斯哥特风格,街上有很多有趣的本地店铺,如酒吧、面包坊、古董店、书店和工艺品商店等,全部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模样。
小小的奥马鲁公园是个街心花园,虽小但很有特色
如果天公作美,用花园做前景,拍建筑物很美
这些建筑都还保留着当时的原貌,大多是当时流行的哥特式风格或者是威尼斯哥特风格。
在这里,我还会看见穿城而过通往海边的铁路,能看见漂亮的屋檐,五彩的鲜花
当地人骑着自行车,或者牵着小狗,悠闲地经过。
怀塔基河的毛利语意为哭泣之水,流经坎特伯雷平原,在奥马鲁以北注入南太平洋坎特伯雷湾。
它是一座兼有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海港小镇,曾在十九世纪末的淘金时代繁盛一时。
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中,恍然间你会觉得自己穿越回了维多利亚时代。
在奥马鲁的时光,安静而美好。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独特的韵味与魅力。漫步在街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心灵也仿佛得到了一次净化。虽然没能看到理想中的日出,但这座小镇给予我的惊喜与感动,早已弥补了那份遗憾。
【新西兰·奥马鲁】白石之城的静谧时光
踏上新西兰南岛的土地,我便被奥马鲁(Oamaru)这个小镇深深吸引。这座被称为“白石之城”的太平洋边小镇,安静又充满浓郁的欧洲氛围,藏着一段段令人着迷的历史故事与独特风情。
抵达奥马鲁时,暮色降临,小镇昏昏暗暗的,匆匆拍了一些照片(有兴趣的读者篇末可以一瞥)便去晚餐。我们住在市中心,满心期待着第二天清晨的日出,想在这座陌生又迷人的小镇,迎接第一缕阳光。天还未亮,我就匆匆出门,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只为寻找最佳的观日地点。然而,或许是对这里还不够熟悉,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心中虽有些许遗憾,却也不影响我对这座小镇的期待。
晨光渐亮,我漫步在奥马鲁的主街上,仿佛穿越到了欧洲的某个小城。街道两边,维多利亚时代的商业建筑静静伫立,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
海港街和泰恩街上的建筑,是这座小镇最珍贵的宝藏。它们建于19世纪60至80年代,作为新西兰保存最完整的维多利亚时代商业建筑街道之一,采用奥马鲁本地优质的石灰岩建造而成。
一块块洁白的石灰岩,历经岁月的打磨,依旧坚固而美丽,承载着小镇的历史与记忆。这些建筑风格独特,细节之处尽显精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辉煌,让人不禁感叹奥马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终于明白它“白石之城”的美誉从何而来。
继续前行,一座一战纪念碑映入眼帘。此时,恰逢圣诞树装点街头,纪念碑与圣诞树同框的画面,令人动容。
走到维多利亚街道的尽头,右侧是一座位于矮丘上的大教堂,圣卢克教堂是1865年修建的,1912年完工。古老的英式建筑,建筑风格简单大气。
纪念碑旁的建筑是奥马鲁市政厅(Oamaru Town Hall)。这座建筑以其显著的钟楼而闻名,是新西兰奥马鲁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奥马鲁市政厅不仅用于市政活动,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
其实在我们下榻 “布莱登奥马鲁酒店”的小街对面也有一个不小的教堂,雪白的墙壁、高高的屋脊好尖顶钟楼
此时太阳不知从哪儿出来的,乌云散去,变成的白云蓝天。绕着教堂转了一圈
昨日下午拍的片子,只能作为到此一游的记录。奥马鲁经典的建筑群集中在海港街、泰恩街与泰晤士街,诸如国家银行、奥塔哥博物馆、剧院、邮局等,都是历史悠久的代表性作品。或许并不需要逐一进入参观,只是压一压马路,在咖啡馆靠窗的座位来上一杯拿铁,就已经足够享受了。
这里是蒸汽朋克文化的发源地,门口有一个老旧的蒸汽火车头。博物馆内展示了蒸汽朋克的各种元素,旧工厂、铁轨、火车、蒸汽机和爬满铁锈的汽车等,充满了工业风的科技感和复古气息。
这处蒸汽朋克景点收集了精心挑选的工业蒸汽朋克雕塑和各种管风琴,并且可租赁踏板朋克,感受骑行趣味——这是一种蒸汽朋克主题的自行车,可围绕小镇骑行,感受其中的乐趣。
走在泰晤士街老街上,仿佛穿越回了奥马鲁的历史。两边的建筑大多是哥特式风格和威尼斯哥特风格,街上有很多有趣的本地店铺,如酒吧、面包坊、古董店、书店和工艺品商店等,全部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模样。
小小的奥马鲁公园是个街心花园,虽小但很有特色
如果天公作美,用花园做前景,拍建筑物很美
这些建筑都还保留着当时的原貌,大多是当时流行的哥特式风格或者是威尼斯哥特风格。 在这里,我还会看见穿城而过通往海边的铁路,能看见漂亮的屋檐,五彩的鲜花 当地人骑着自行车,或者牵着小狗,悠闲地经过。
怀塔基河的毛利语意为哭泣之水,流经坎特伯雷平原,在奥马鲁以北注入南太平洋坎特伯雷湾。
它是一座兼有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海港小镇,曾在十九世纪末的淘金时代繁盛一时。
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中,恍然间你会觉得自己穿越回了维多利亚时代。
在奥马鲁的时光,安静而美好。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有着独特的韵味与魅力。漫步在街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心灵也仿佛得到了一次净化。虽然没能看到理想中的日出,但这座小镇给予我的惊喜与感动,早已弥补了那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