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雅芳河漫步,转角处,基督城植物园悄然展现在眼前。这座占地三十公顷的植物王国,宛如一颗镶嵌在新西兰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完美交融,为每一位来访者呈上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推开古朴的园门,我们被一个精致的喷泉吸引住了,
逛基督城植物园不去看看喷泉肯定是不完整的,漂亮的皮科克喷泉( Peacock Fountain)位于植物园入口的坎特伯雷博物馆边上。有人曾把它翻译成孔雀喷泉,或者说其状像孔雀,那都是以讹传讹。这个爱德华时期风格的喷泉1911年与世人见面,是当年“基督城美化协会”使用John Thomas Peacock遗赠的款项所打造。所谓的Peacock其实是为了纪念John Peacock,并不是因其形状像孔雀。
因为有孔雀装饰,叫“孔雀喷泉”也没错。静静地看着它,聆听水声,仿佛能坐上一整个上午。
与喷泉大门并列的有两个铁门,那个门入口有个雕像。雕像人物叫威廉·塞夫顿·摩尔豪斯(WilliamSefton
Moorhouse, 1825 - 1881年),他曾在1858
-1862年间,1866
-1868年间担任过坎特伯雷省的领导职务(Superintendent)。
时光仿佛在此刻倒流。1863年,这里不过是一片天然湿地与沙丘,经过岁月的精心雕琢,如今已蜕变成繁花似锦的梦幻园林。脚下蜿蜒的小径,仿佛是通往秘境的通道,引领着我一步步深入这座植物的殿堂。
走到雅芳河畔,眼前的景色宛如一幅18、19世纪的油彩画。河水悠悠流淌,倒映着岸边的绿树繁花,游船缓缓驶过,激起阵阵涟漪,大雁在水中游戏,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河畔的垂柳随风轻摆,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植物园的故事。坐在河畔,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流水潺潺,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随之消散。
雅芳河,河水清澈透明,水草在流水中缓缓飘着,阳光透过清澈的河水照在水草上面,闪闪发亮,河底的小石子也在水中颤动着。水中时不时有野鸭嬉戏,它们顺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悠悠地漂浮着。水面倒映并晃动着两岸的小树,还有街边五颜六色的房屋、几棵参天大树,以及树枝丫之间露出的湛蓝天空。
乘坐手工打造的爱德华时期风格的平底船,悠闲地穿行于雅芳河上,你会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最让人着迷的,是那一万多种本土与引进植物构成的奇妙世界。本土的毛利橡树高大挺拔,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岁月变迁;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在此落地生根,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不同的植物在这里相互映衬,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无论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是郁郁葱葱的枝叶,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与美好。
薰衣草、迷迭香等香草植物散发着令人沉醉的气息,微风拂过,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这里的杜鹃花好像没有国内的色彩浓烈,却自带洋气,别有风情
清晨刚下过雨,花瓣、绿叶含着水滴,显得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漫步园中,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一万多种植物构成的斑斓世界。本土的银蕨挺拔坚韧,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不仅是新西兰的标志,更承载着这片土地的独特记忆;引进的奇花异草与本土植物和谐共生,共同编织出绚丽的色彩。我时而驻足观察花朵的精致纹理,时而仰头欣赏参天大树的巍峨身姿,每一株植物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诗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十座风格迥异的附属花园如散落的明珠,各具特色,宛如十位性格迥异的美人,各有风情。静待人们去探寻她们的独特魅力。
自动喷灌利器
玫瑰园里,不同品种的玫瑰竞相绽放,粉的娇嫩、红的热烈,各色玫瑰争奇斗艳
花瓣层层叠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浓郁的花香萦绕鼻尖,令人如痴如醉
英国式园林的优雅与新西兰本土的自然风情在这里完美融合,离不开这些园林花匠们的辛勤呵护。
将160余年的时光沉淀成触手可及的诗意,让基督城“花园之城”的美誉实至名归。
离开时,我频频回首,基督城植物园的美景已深深印刻在脑海。这里不仅是植物的天堂,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它以独特的魅力,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与美好。
【新西兰基督城】雅芳河畔的繁花深处
沿着雅芳河漫步,转角处,基督城植物园悄然展现在眼前。这座占地三十公顷的植物王国,宛如一颗镶嵌在新西兰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完美交融,为每一位来访者呈上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推开古朴的园门,我们被一个精致的喷泉吸引住了,
逛基督城植物园不去看看喷泉肯定是不完整的,漂亮的皮科克喷泉( Peacock Fountain)位于植物园入口的坎特伯雷博物馆边上。有人曾把它翻译成孔雀喷泉,或者说其状像孔雀,那都是以讹传讹。这个爱德华时期风格的喷泉1911年与世人见面,是当年“基督城美化协会”使用John Thomas Peacock遗赠的款项所打造。所谓的Peacock其实是为了纪念John Peacock,并不是因其形状像孔雀。
因为有孔雀装饰,叫“孔雀喷泉”也没错。静静地看着它,聆听水声,仿佛能坐上一整个上午。
与喷泉大门并列的有两个铁门,那个门入口有个雕像。雕像人物叫威廉·塞夫顿·摩尔豪斯(WilliamSefton Moorhouse, 1825 - 1881年),他曾在1858 -1862年间,1866 -1868年间担任过坎特伯雷省的领导职务(Superintendent)。
时光仿佛在此刻倒流。1863年,这里不过是一片天然湿地与沙丘,经过岁月的精心雕琢,如今已蜕变成繁花似锦的梦幻园林。脚下蜿蜒的小径,仿佛是通往秘境的通道,引领着我一步步深入这座植物的殿堂。
走到雅芳河畔,眼前的景色宛如一幅18、19世纪的油彩画。河水悠悠流淌,倒映着岸边的绿树繁花,游船缓缓驶过,激起阵阵涟漪,大雁在水中游戏,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河畔的垂柳随风轻摆,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植物园的故事。坐在河畔,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流水潺潺,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随之消散。
雅芳河,河水清澈透明,水草在流水中缓缓飘着,阳光透过清澈的河水照在水草上面,闪闪发亮,河底的小石子也在水中颤动着。水中时不时有野鸭嬉戏,它们顺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悠悠地漂浮着。水面倒映并晃动着两岸的小树,还有街边五颜六色的房屋、几棵参天大树,以及树枝丫之间露出的湛蓝天空。
乘坐手工打造的爱德华时期风格的平底船,悠闲地穿行于雅芳河上,你会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最让人着迷的,是那一万多种本土与引进植物构成的奇妙世界。本土的毛利橡树高大挺拔,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岁月变迁;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在此落地生根,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不同的植物在这里相互映衬,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无论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是郁郁葱葱的枝叶,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与美好。
薰衣草、迷迭香等香草植物散发着令人沉醉的气息,微风拂过,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这里的杜鹃花好像没有国内的色彩浓烈,却自带洋气,别有风情
清晨刚下过雨,花瓣、绿叶含着水滴,显得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漫步园中,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一万多种植物构成的斑斓世界。本土的银蕨挺拔坚韧,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不仅是新西兰的标志,更承载着这片土地的独特记忆;引进的奇花异草与本土植物和谐共生,共同编织出绚丽的色彩。我时而驻足观察花朵的精致纹理,时而仰头欣赏参天大树的巍峨身姿,每一株植物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诗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十座风格迥异的附属花园如散落的明珠,各具特色,宛如十位性格迥异的美人,各有风情。静待人们去探寻她们的独特魅力。
自动喷灌利器
玫瑰园里,不同品种的玫瑰竞相绽放,粉的娇嫩、红的热烈,各色玫瑰争奇斗艳
花瓣层层叠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浓郁的花香萦绕鼻尖,令人如痴如醉
英国式园林的优雅与新西兰本土的自然风情在这里完美融合,离不开这些园林花匠们的辛勤呵护。
将160余年的时光沉淀成触手可及的诗意,让基督城“花园之城”的美誉实至名归。
离开时,我频频回首,基督城植物园的美景已深深印刻在脑海。这里不仅是植物的天堂,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它以独特的魅力,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