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雾迷离的丙中洛来到贡山县城,换乘等候我们的当地越野车,向独龙江乡而去。由于某些路段进行临时性全封闭管制,我们的车队排在独龙江公路口,即将进入的是修了50年的独龙江公路(贡独公路)。
这段时间公路正在拓宽修整,以后大概可以通行大车。
在巍峨的高黎贡山深处,生活着云南9个“直过民族”(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之一的独龙族。林木葱郁的独龙江畔是我国境内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由于险峻的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全乡地势呈“二山夹一江”的地貌。长期以来,独龙江乡一直是我国最偏远、最封闭的乡镇之一。
高黎贡山险峻的山腰地带,独龙江公路蜿蜒其间,这条与外界连通的唯一通道,是独龙族同胞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命脉,承载了独龙族人的无限希望。
没有公路前,这条路人背马驮要走3天。有了公路,还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它是唯一的路。
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2014年4月10日,高黎贡山隧道的顺利贯通,宣告独龙江大雪封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进出独龙江的时间从原来8至9小时,缩短到了3小时左右,独龙族同胞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让独龙江冰雪封冻从此成为历史。
从土路到公路,它等了50年。从公路到开通隧道,结束半年封山,又等了15年。
这条紧紧贴在悬崖边上,最窄处仅两米多的公路,大胃口地“吞”掉近10亿元人民币。
这条路沟谷纵横、沼泽泥潭,以及气候环境条件差、寒冷缺氧······
独龙江公路的险峻可不仅于此,在其中一段长达23公里的路段上,有着大大小小的400多个转弯,可以说,不足百米的距离,就有一道弯要过,任谁去体验一次,光是看了,估计都会让人感觉头晕。
行驶在这段路程上,双手要不停的打着方向盘,并且,还要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不然车辆会一不小心撞到山壁,或者来到悬崖边上。
很多车主行驶到公路之后才发现,只有坐在每一个螺丝都拧紧的越野车上,才能发现那96公里路不是弧线,更像一圈一圈的弹簧,在不断绕圈前行。当走到半途时,有感觉有些吃力。
但又是一条险峻、复杂、景色又绝美的公路。
这里山高谷深,重峦叠嶂
这里绝崖巍峨,雪峰竞雄
这里有古木参天,青苔绿絮缠绵纠葛
途中停车迪摩帕观景台,迪摩帕群峰,傈僳语为老五的领地,距贡山24公里;离独龙江57公里。
迪摩帕,傈僳语,意为老五的居住地。因先前一个名为阿迪的男人迁徙至此,狩猎、刀耕火种的生活而得名。迪摩帕观景台东为黑娃底河谷,西临普拉河河谷,东南远跳碧罗雪山。
观景台下,就是著名的独龙江人马驿道。为解决独龙族人民的交通问题,1956年,贡山县修筑独龙江人马驿道,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历经8年最终完成总长65公里的人马驿道。驿道从贡山县城丹当出发,溯普拉河而上,经吉速底、双拉娃、嘎足、其期、东哨房,翻越南磨王垭口后,沿高黎贡山西坡而下,经过西哨房、米里王、孟顶等地后,至原独龙江乡政府驻地巴坡。为了保障独龙族群众的基本生活,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往独龙江运输物质,国营的“国家马帮”,最多时有五百多匹骡马,每年运送600吨左右的粮食和其它生产、生活物资。1999年9月,独龙江公路开通后,人马驿道最终完成使命。著名的纪录片《最后的马帮》记录了这一情景。
离开迪摩帕观景台,弯道一个接一个,路途更加险峻,不时见到路边被撞坏的护路桩缺口。
秋千洛神树桩观景台。观景台因有两棵百年云南铁杉枯树而得名。观景台对面巍峨的雪山名为秋干洛,海拔约4200米,意为山神居住的地方,是独龙族、怒族、傈僳族心中的神山之一,神话传说道:他护佑着山脚下的黑娃底、双拉娃、梨利当、迪摩帕等村庄及民众世代平安、繁衍生息。
这里有绵延万年,矗立着不语千古静谧
车在山谷间盘旋,车窗外掠过的是蓝天、白云、雪山、古树和幽深的峡谷······
接着就是穿越一个接一个的防雪棚洞
既可防雪,也可防水、泥石流或坍塌
进入“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
独龙江隧道长6680米
人生活在这雪山脚下,抬头便是气象万千的风景,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一路走走停停,过了约3个小时,总算见到独龙江标识
然后一路下坡,七拐八弯来到独龙江乡,下车走路,脚步不稳,感到晕晕的
独龙江是一条江,也是一个乡,独龙江乡是贡山县的一个乡,位于贡山县城的西北部,因为是独龙族的世居地而得名。独龙族是人数较少的民族,据说只有7000人左右,集中居住在中国境内的独龙江流域。过去,因为道路条件的限制,独龙族人与外界的交流很少,因而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优美自然的环境,成为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中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由于独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进去旅游的人很少,但是独龙江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诱惑······
【滇西秘境行】穿越“雪山环绕”的魔鬼公路
从云雾迷离的丙中洛来到贡山县城,换乘等候我们的当地越野车,向独龙江乡而去。由于某些路段进行临时性全封闭管制,我们的车队排在独龙江公路口,即将进入的是修了50年的独龙江公路(贡独公路)。
这段时间公路正在拓宽修整,以后大概可以通行大车。
在巍峨的高黎贡山深处,生活着云南9个“直过民族”(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之一的独龙族。林木葱郁的独龙江畔是我国境内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由于险峻的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全乡地势呈“二山夹一江”的地貌。长期以来,独龙江乡一直是我国最偏远、最封闭的乡镇之一。
高黎贡山险峻的山腰地带,独龙江公路蜿蜒其间,这条与外界连通的唯一通道,是独龙族同胞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命脉,承载了独龙族人的无限希望。
没有公路前,这条路人背马驮要走3天。有了公路,还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它是唯一的路。
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2014年4月10日,高黎贡山隧道的顺利贯通,宣告独龙江大雪封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进出独龙江的时间从原来8至9小时,缩短到了3小时左右,独龙族同胞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让独龙江冰雪封冻从此成为历史。
从土路到公路,它等了50年。从公路到开通隧道,结束半年封山,又等了15年。
这条紧紧贴在悬崖边上,最窄处仅两米多的公路,大胃口地“吞”掉近10亿元人民币。
这条路沟谷纵横、沼泽泥潭,以及气候环境条件差、寒冷缺氧······
独龙江公路的险峻可不仅于此,在其中一段长达23公里的路段上,有着大大小小的400多个转弯,可以说,不足百米的距离,就有一道弯要过,任谁去体验一次,光是看了,估计都会让人感觉头晕。
行驶在这段路程上,双手要不停的打着方向盘,并且,还要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不然车辆会一不小心撞到山壁,或者来到悬崖边上。
很多车主行驶到公路之后才发现,只有坐在每一个螺丝都拧紧的越野车上,才能发现那96公里路不是弧线,更像一圈一圈的弹簧,在不断绕圈前行。当走到半途时,有感觉有些吃力。
但又是一条险峻、复杂、景色又绝美的公路。
这里山高谷深,重峦叠嶂
这里绝崖巍峨,雪峰竞雄
这里有古木参天,青苔绿絮缠绵纠葛
途中停车迪摩帕观景台,迪摩帕群峰,傈僳语为老五的领地,距贡山24公里;离独龙江57公里。
迪摩帕,傈僳语,意为老五的居住地。因先前一个名为阿迪的男人迁徙至此,狩猎、刀耕火种的生活而得名。迪摩帕观景台东为黑娃底河谷,西临普拉河河谷,东南远跳碧罗雪山。 观景台下,就是著名的独龙江人马驿道。为解决独龙族人民的交通问题,1956年,贡山县修筑独龙江人马驿道,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历经8年最终完成总长65公里的人马驿道。驿道从贡山县城丹当出发,溯普拉河而上,经吉速底、双拉娃、嘎足、其期、东哨房,翻越南磨王垭口后,沿高黎贡山西坡而下,经过西哨房、米里王、孟顶等地后,至原独龙江乡政府驻地巴坡。为了保障独龙族群众的基本生活,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往独龙江运输物质,国营的“国家马帮”,最多时有五百多匹骡马,每年运送600吨左右的粮食和其它生产、生活物资。1999年9月,独龙江公路开通后,人马驿道最终完成使命。著名的纪录片《最后的马帮》记录了这一情景。
离开迪摩帕观景台,弯道一个接一个,路途更加险峻,不时见到路边被撞坏的护路桩缺口。
秋千洛神树桩观景台。观景台因有两棵百年云南铁杉枯树而得名。观景台对面巍峨的雪山名为秋干洛,海拔约4200米,意为山神居住的地方,是独龙族、怒族、傈僳族心中的神山之一,神话传说道:他护佑着山脚下的黑娃底、双拉娃、梨利当、迪摩帕等村庄及民众世代平安、繁衍生息。
这里有绵延万年,矗立着不语千古静谧
车在山谷间盘旋,车窗外掠过的是蓝天、白云、雪山、古树和幽深的峡谷······
接着就是穿越一个接一个的防雪棚洞
既可防雪,也可防水、泥石流或坍塌
进入“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
独龙江隧道长6680米
人生活在这雪山脚下,抬头便是气象万千的风景,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一路走走停停,过了约3个小时,总算见到独龙江标识
然后一路下坡,七拐八弯来到独龙江乡,下车走路,脚步不稳,感到晕晕的
独龙江是一条江,也是一个乡,独龙江乡是贡山县的一个乡,位于贡山县城的西北部,因为是独龙族的世居地而得名。独龙族是人数较少的民族,据说只有7000人左右,集中居住在中国境内的独龙江流域。过去,因为道路条件的限制,独龙族人与外界的交流很少,因而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优美自然的环境,成为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中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由于独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进去旅游的人很少,但是独龙江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