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秘境行】在老街里感受“春城”秋日(下)

2024-01-26 12:03:11
标签: 东方书店 昆明老街 林徽因 西南联大 文化

在昆明老街文明街古朴清幽的街道上,有一间隐藏在上世纪历史长河之中的东方书店。

店名是诗人于坚写的,黑底金字

东方书店建于1926年,为毕业于北大英语系的昆明人王嗣顺所建。2018年,书店在文明街原址重建,店门口有一块石板。

两侧对联为“古来最长久人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去过浙江南浔,便知道这对联出自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其为张静江故居所题写。无论历世多少年,读书的重要性从未被人淡忘。

书店正如其名,面朝东方,迎接初升的第一缕晨曦,也仿佛寓意了向阳而生的理想信念。走进东方书店,是一股浓郁的复古气息,红漆木架的装饰,嵌花仿古地砖将读者引入另一番天地。右侧吧台的上方悬挂着民国大家的黑白相片,闻一多、林语堂、林徽因、胡适、钱钟书、周旋……瞬间将人的思绪带入到民国时期。曾经这间书店就是出没着这样的文人墨客,如我们现今光顾书店的顾客一样稀疏平常。

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这是林徽因诗里的昆明小楼。

书店的创始人王嗣顺先生,是昆明本地人。当年是云南省保送进清华的预科生,后转入北京大学英语系。曾是胡适先生的学生。受东西文化思潮碰撞影响,1925年,王嗣顺先生从北京回到家乡昆明。就有了这家书店的故事。后来,因为西南联大迁址昆明,一大批文人和名师齐聚春城,这家本就选书特别思想前卫的书店,渐渐就成为了大家聚集地。成为教授名家、莘莘学子的思想交流地。

一楼的左手墙上的醒目处,挂着一张旧照。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是美国老兵克林顿·米勒特当年援华的作品,在昆明期间,他用世界上第一代柯达彩色反转胶片,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东方书店》正是克林顿·米勒特当时记录下的珍贵镜头之一。

旧门、旧墙、旧书架和墙上民国名士的照片营造出浓厚的民国气息。

著名作家汪曾祺当时也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他的《读廉价的书旧书摊》中还能看到这位大家在东方书店卖旧书换吃食的趣事,曾在文章中写到,到了文明街,出脱了字典,两个人便可以吃一顿破酥包子或两碗焖鸡米线,还可以喝二两酒。

沿着窄小的木质楼梯上到二层,梯阶上是由旧书和古籍堆砌而来的“书山”。是真的书山,不是某些书店用来装饰的空壳美陈,毕竟,东方书店的选书,是出了名的“严格“。

东方书店一直秉承着八不卖的原则:心灵鸡汤不卖、成功励志不卖、成仙修道不卖、禁闻野史不卖、厚黑谋略不卖、发财宝典不卖、养生保健不卖、算命卜卦不卖……

书店里打卡的最佳位置

上到二层,有忽悠豁然开朗的感觉。与楼下的三寸之地形成强烈反差。二楼视野开阔,靠窗望去可以看到整条老街的风貌。高数米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拱形圆门的设计,正有民国年代借鉴西方建筑风格的特点,一时之间复古的情怀油然而起。

读者可以坐在临窗的位置,学习读书,安静地度过一个无人打扰的清晨,或是悠然的午后。阅读的力量在宁静中蓄力,这或许是我们与名师大家亲密接触的唯一方式,也是获得心灵重启的能量来源。近一百年的书店,谁又不想读懂它的故事呢?

复古的布置和老物件的怀旧,不过是东方书店的文艺外在,真正的精神内核,是在于书籍的尊敬和严格。

无论是经典巨作的版本选择,还是小众书目的内容筛选,抑或作家新书的推介,东方书店,秉承着百年来的风骨,从来不追随大流,随处可见书店老板个人眼光的痕迹。

幽静典雅的环境和古朴厚重的气息令人如有穿越联大风云往事之感。来此开启一场闻氤氲书香、品茗香馥郁的逍遥游,蓦然浸润心间的,是一抹联大学子刻骨铭心的爱国情怀和一缕追忆往昔沦肌浃髓的联大之思。

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方书架、万卷书田以及老旧物件,一隅一景皆耐人寻味。架上书堆方是富,壶中日月始为长。

 

在东方书店,不需万千思绪,只需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皆可心安。

昆明老街主要分布于光华街、景星街、文庙直街、钱王街、文明街……数条老街小巷阡陌交错,在昆明老街的建筑群落里,最古老的有近900年的历史,它的每栋建筑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承载了昆明人的童年回忆。

而今改造后的钱王街,经典的民国元素,整齐的建筑,林立的商铺,夜上海的民国风情街也不过如此。从位于人民中路的钱王街北口牌坊步入钱王街,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钱王广场”。

钱王街是昆明老街的核心街区,900年城市之心,对于这条街来说,最辉煌的时期留在了百年前清末民初的那段时光。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偏居西南一隅的昆明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西南联大、护国运动、飞虎队、陆军讲武堂……这个时期的昆明人才济济,文武双全,甚至成为了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昆明市中心的南正街、小银柜巷和邱家巷一带,自古就是这座城市政治和商业的风水宝地,商号林立,聚集了很多商业巨擘和名门望族,其中一位叫王炽的云南弥勒人在这里创建了同庆丰商号,开启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钱王王炽的故事曾经被拍成过电视剧,是赵文瑄主演的,由于王炽的人生太过传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电视剧看一下。简单概况起来就是:草根出生,一根扁担挑货起家,却财富大过胡雪岩,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世纪末全球第四大富豪,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赐封的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李鸿章赞誉其 ‘犹如清廷之国库也,老百姓送了他一个响亮的外号——钱王!

这条街也于2007年被昆明市政府命名为钱王街,记录并传承这个传奇云南人的故事。这一带在清末、民国时期成为了老昆明的商业、金融繁茂之地,有各种商号、票号,为首的是始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同庆丰票号。

如今位于钱王街北段的钱王府已成为云南白药的办公场地,不对外开放。

与钱王街隔着一条“文庙直街”的昆明文庙。它是云南第一座孔庙,由我国元代杰出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建成。唐朝时孔子开创的儒学广泛传播中华大地,也传到了云南,但使云南儒学得以真正振兴的是元朝。1274年,赛典赤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后即倡导学业,于五华山右麓首建文庙,庙宇至1276年落成,共五十三楹,大成殿在中央,孔子塑像朝南端坐。

1647年明朝灭亡,文庙毁于战乱,其后50余年未能重建。直至清代迁长春路再修,庙宇占地方圆1.8平方公里,金碧辉煌,盛极一时。1941年,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昆明,日机两次轰炸昆明文庙,文庙古建筑毁坏惨重,除棂星门侥幸保存完好外,其余建筑均遭破坏,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201511月,昆明文庙在原址上重建,11还原当年毁于战火的大成殿,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建设完成。

从昆明钱王街北口步入街道不远处,就是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是在一所古院落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里面陈列了最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普洱茶,还有制茶的工具,当然游客也可以在此歇脚,品尝到清香悠远的地道的云南普洱茶。

钱王街北段正中心的四合院是现在昆明文旅服务中心和昆明老街规划展览馆,院里的一块照壁,在本地网红界颇有名气,时常可见穿汉服的、戏服的、时装的、韩服的男女们在这拍照,拍视频,颇有穿越时空之感。神奇的是,这面墙古典、沧桑、沉稳、大气,古今中外,无论什么风,都能包容在这一壁之下,气韵妥帖,老少皆喜,甚是经典。

这些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错落有致但不乏鳞次栉比的美感。

每一扇细木窗格,都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每一座雅致宅院,都如一部风云变幻的电影。藏匿于建筑群落之下的,是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街道与民居的碰撞,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

即使在今天看来清新自然的老街小巷,也掩盖不掉昔日车水马龙的喧闹与繁华。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