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秘境行】在老街里感受“春城”秋日(上)

2024-01-25 10:24:48
标签: 昆明老街 对月楼 抗战纪念堂 聂耳故居 旅游

到过昆明多次,没去逛“昆明老街”,这次“滇西秘境游”安排时间打个卡。虽已入冬,但昆明刚刚进入最佳秋景观赏期,趁着银杏金黄,来场“街市行走”吧!不仅可以感受昆明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在老街巷中探寻人间烟火气!

踏上石板铺的“光华街”没几步路,就看到一双扁扁的像独特的纸片楼相对而立,原来这就是昆明著名的“对月楼”。

弯曲弧形建筑的楼体与普遍的方形建筑风格迥异,和上海武康大楼一样是中国少有的弧形建筑,黄色的外墙、弧形的墙壁、新奇又浪漫

墙壁上的法文来到这里仿佛步入法国街头

正是因为与众不同,对月楼成为了老昆明人的集体记忆。时间回到1944年,为纪念云南作为第一个把日本人赶出本省的省份,在原云贵总督府的旧址上修建了胜利堂建筑群,最初名为志公堂,随后改为中山纪念堂1946年落成时改为抗战胜利纪念堂。胜利堂从设计之初,其外形就饱含了对抗战胜利的纪念之意,之后修建的道路和建筑形似酒杯,凸显了举酒双杯庆胜利的寓意。

 

在老街光华街中段以北有一占地面积宽广的建筑群,它就是抗战胜利纪念堂。它原址为清代云贵总督署,19467月改建为抗战胜利纪念堂,1947年初竣工。

在大礼堂正南与大门之间还建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样式古朴,颇有汉唐墓碑之风格,碑北面上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意在纪念为抗战及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人民英雄。

胜利堂占地面积28.12亩,其主体建筑为大礼堂,大约可容纳1500人开会。大礼堂建筑飞檐翘角,屋脊、斗拱、门窗廊柱等均具民族建筑特色,古朴庄严,巍峨高大。

纪念堂正大门外,可以看到东西两侧呈弧形对称矗立着两栋非常狭窄而细长的三层明黄色欧式建筑,它们就是酒杯楼,因其在空中看宛如酒杯的弧形边缘而得名,当初纪念堂的设计者这样设计的意蕴,在于表达痛饮美酒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今天这两栋楼每天游人如织,早已成为昆明老街的标志性打卡拍照地,随手一拍都是难忘的美照大片。

广场上有汉藏民在翩翩起舞,一旁有个雕塑,反映抗战时中美军民的战斗友谊。

酒杯楼在几十年的使用中由于缺少维修,慢慢陈旧一度到了面临拆除的地步。酒杯楼不再鲜亮,昆明人发出了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不能使美丽的酒杯就这么沉沦空对月,这也是酒杯楼改名对月楼的缘起。后来酒杯楼经过修缮、完善,改造为酒店,形成了现在的对月楼。

两层土木结构、带有双重檐的临街房子,独具老昆明特色的原木底色,甬道街东侧的这里,是聂耳音乐之路的起点。

这里却曾诞生了一位影响中国百年的重要人物——聂耳

光绪三十年(1905),聂耳的父母从云南玉溪来昆谋生,租住于此开了一个小医馆,取名成春堂1912214日,聂耳在此降生。

19867月,政府将其命名为聂耳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其室内展柜中陈列有聂耳创作的部分歌曲的手稿复印件等。

成春堂药铺感受音乐家聂耳的生活足迹

走访昆明的老街区,绝对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这里不仅能让你感受到昆明悠久的历史,还能尝到地道的云南美食。

在文明街寻味各类具有云南特色的美食

漫步于老街之上,在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小巷里,寻觅曾经的昆明记忆。

在昆明的老街区,建筑多保留着清末民初的风格,每一座建筑都像是在讲述着往日的故事。走在这些石板路上,两旁的古色古香的店铺,仿佛带你回到了过去。在这些老街上漫步,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手工艺品店、茶馆和小吃摊,这些都是体验昆明文化的绝佳地点。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