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小W,勤劳耐苦,市场嗅觉灵敏。20年前就买了辆大卡车跑个体运输,后来搞煤炭生意,再后来做纺织布料买卖。前几年,看到本地招牌特产——香榧的价格连年攀升,于是爬到本地海拔最高的山区(600米以上)承包了1300亩山地,主要种植香榧。正当头批香榧果子开始收成,反腐风暴四起,作为佳品的香榧,价格狂跌。好在农林经济将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的,小W依然充满信心。他还间种中药甘草、茶叶等。
昨晚他来电话探望我,顺便谈了一点他目前的经营情况。他说,销路尚可,就是效益较低。
我说,刚开始总是这样的,以后随着产量增加,就有规模效益了;如果再能创出个好品牌,那就更有成效了。
说到这,我想起自己去年8月写的一篇小文《何不创个品牌出来?》,遂请他有空浏览一下——
何不创个品牌出来?
我前一篇小文《希望再次涅磐重生》,讲到W女士投建了一个农场和一个农产品工厂,W女士请我去那看一下。8月12日下午,我饶有兴趣地前去参观与学习。
我先到了“神仙居现代农业园”。该农场面积2000多亩地,处在永安溪江畔,土质肥沃。目前开发利用面积过半,主要种植了20多个国外引进的有机蔬菜产品;还有少量有机葡萄和名贵花草。
农场产品开发兼管理负责人小李说到,目前这些从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国引进的有机蔬菜,在市面上零售价大约为普通同品种的一倍。“这价格卖得不高吧?”我说。
“是呀!”小李答道,“因为刚开始,卖不高啊!许多超市还嫌我们贵呢!”
“那怎么办呢?”我问。
小李说,为了寻找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他们开始大力投入开发生产“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是一味名贵中药材,有中国九大仙草之王之称。野生铁皮石斛对生长条件非常苛刻,以致数量稀少。即使人工种植的,目前也十分短缺。
于是,我又兴致勃勃地去了他们的农产品工厂,参观“神仙居农业”育苗车间,看了铁皮石斛人工育苗现场。这里正在规模化人工培植铁皮石斛幼苗。据工厂技术总监兼管理负责人陈主任说,第一批试制的铁皮石斛已经移植到户外的农业园大棚里,再过几个月就可完成整个生长期。
铁皮石斛人工培植,室内幼苗培养期为8个月,移植户外再需生长2年左右,这样总共时间大约为3年。
“等到这个铁皮石斛收成之后,你估计销售情况会怎样?”我问陈主任。
“这就很难说了啊!”陈主任回答道,“农产品运作周期是很长的,也只有像我们吴总(W女士)这样的人才会去搞这行当,忍受等待。”
据专家预测,人工培植生产铁皮石斛估计还有十年黄金时期,之后将进入相对“饱和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意味着,神仙居农业的铁皮石斛只卖三批之后,说不定就要失去高附加值利润了。这不禁使人想起“人工西洋参”的命运。
这两个农业基地的骨干,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和开发产品的追求精神,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称赞。
通过参观和学习交流,也感觉到,企业似乎仍然停留在“以产品为导向”的阶段,尚未真正重视品牌建设,不曾很好地想过要坚决走品牌之路,还未完成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企业转型的过程。虽说公司已注册使用“保时绿”和“神仙居”商标,并且“保时绿”牌樱桃番茄、黄秋葵、芦笋以及“神仙居”牌杨梅、金菊花等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A级认证,其中樱桃番茄还荣获过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但这些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打造。
重视产品及质量,这固然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品牌影响力不足,势必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提升,获利能力也将会逐渐下降。只靠“喝头口水”来赚取高利润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为什么日本人租赁我国山东某块土地,种出来的有机蔬菜能够卖出每斤几十元或上百元的高价?而我们引进他们的品种,生产出来的同样蔬菜却只能卖几元钱?
人工培植的西洋参现已掉价得不成样子了吧?但为什么“许氏西洋参”却仍然还有点优势呢?倘若铁皮石斛以后遭遇类似人工西洋参的命运,神仙居农业的铁皮石斛又会怎样呢?
这就是品牌问题。
于是,我与农业园的小李简单地探讨起这个问题来。
建设农副产品品牌,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依靠当地某个出名的传统优势品种;二是创造自主品牌。
仙居自古盛产优质杨梅,闻名遐迩,但农业园种植杨梅显然是得不偿失的。“那么除了杨梅,仙居还有什么闻名天下且适合农业园种植的有机农产品吗?”我问小李。
“好像没有了吧?”小李回答。
既然这样,上面讲的第一条路好像一下子找不到,那就走第二条路吧:创造自主品牌。
说到创造农产品自主品牌,不由得让人想到王石最敬佩的人——褚时健。他是烟王红塔集团原董事长,晚节不保,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后来因严重糖尿病保外就医。那年他已经75岁了,身体虚弱,居然承包了2000亩荒山地(面积与神仙居农业园差不多大),开种橙子。橙子挂果要6年,但几乎就在丰收的第一年2010年,褚时健就打响了品牌“褚橙”(也叫励志橙),风靡昆明大街小巷,远销省外各地,成为一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褚时健硬是把普普通通的一种云南冰糖脐橙,打造成与众不同的品牌,获得不菲收益。
这就是品牌的威力。农林畜牧渔,只要是商品,就应树立品牌。
产品做出来之后再销售,这叫“推销库存”;其实,真正的营销或品牌建设,是在还没有产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如果褚时健等到橙子收摘了,再做品牌营销,那他能在收成的头一年就创出品牌“褚橙”而畅销吗?
“是呀!”小李叹道。
“当然,我举这个‘褚橙’例子,可不是要你小李也去找个年高体弱的名老头或名老太,以此搞个品牌农产品哦!哈哈!”我说,“既然暂时没有现成的地方特产名品可借光,那你何不创造一个出来?”
“行吗?哈哈!”小李问。
“哈哈!不行吗?”我反问。
相关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nhp.html
《希望再次涅磐重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dx0a.html
《质量好是不够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qerk.html
《“以产品为导向”不适时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