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唐桥陵(一)

标签:
人文历史观光随拍旅游 |



↑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位于蒲城县西北约15公里处的丰山西南。桥陵以丰山为陵,海拔751米。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
其山形如展翅欲飞的凤凰,故而当地人称其为凤凰山。
↓李旦生于公元661年,崩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六月,冬十月葬于桥陵,并因此将蒲城县改名奉先县,隶京兆府。
李旦为唐朝第5位皇帝(算上武则天女皇应该为第6位皇帝),是高宗李治的第8子,则天皇后的第4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曾先后两次登上皇帝宝座(公元684——690年、710——712年),时间不长,无甚建树,却不失明智,及时禅位三子李隆基,退居太上皇,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p4
p5
↓“唐睿宗桥陵”石碑 为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隶书,矗立在朱雀门献殿遗址附近,1984年蒲城县政府用青砖砌护起来。
桥陵于1956年8月6日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6
p7
p8
↓墓碑一旁的大树上绑扎着红布条,可否是什么祈福之意。
p9
↓这里矗立着“爱心林纪念碑”,在碑前平台的边沿处,新修筑了台基的垛墙。
p10
p11
↓朱雀门外神道 处在安王村东面。神道长625米,宽110米,呈南北走向。
p12
↓从西侧华表望向桥陵
桥陵以山为冢,开凿寝宫,绕山筑城,设四方神门。陵园平面呈刀把形,面积达8.5平方公里,周长约13公里。封内20平方公里。
陵园四面城墙高大,南墙长2871米,西墙长2836米,北墙东至2433米处为沟壑所断,距西北角楼约450米,东墙全长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势向西折进427米,再南至东门,直通东南角遗址。朱色墙身宽1.3米,墙基宽3米。四方神门门前两侧均有石刻和门阙,陵墙建有角阙。
神道两侧分列着壮观的石刻群,包括:华表1对、翼兽1对、鸵鸟1对、仗马5对、石人西侧9个东侧7个,蕃臣1件。
p13
↓华表 通高8.64米,比乾陵华表高0.64米。华表又名“望柱”,属仪卫性石刻,象征“王者纳谏”、“识衡路”。华表上雕有覆莲12瓣;八棱形柱身上线雕缠枝卷叶纹及各种祥禽瑞兽图案,柱顶为仰莲承桃;基座有神兽、花草线刻。
p14
p15
↓桥陵遗存石刻有53尊,处在朱雀门外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次为: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它们排列在长625米、宽110米的神道两侧,组成了蔚为壮观的石刻群。这些从盛唐时期走来的石刻雄浑大气,虽然历经近1300年,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精品的露天博物馆,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遗存代表,有“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誉。
桥陵与乾陵并称为唐代皇陵石刻艺术之最,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桥陵石刻相比于乾陵石刻形体更为高大、精美,富于写实性。
p16
p17
↓獬豸 怒目露齿,肩生双翼,头生犄角,四肢发达,腹有祥云,粗尾拖地,体魄健硕。其高约3米,重达10吨左右,是用整块青石雕成。这一大型圆雕獬豸石刻,是唐十八陵中的唯一一对。
p18
↓肃穆的陵园
据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开间献殿外,还有十几座阙楼、下宫、陵署等,房屋建筑达140间。陵前原有浩泉,明末干涸。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
p19
p20
↓石马之奇
p21
p22
p23
↓何来颜面
p24
p25
p26
p27
p28
↓鸵鸟浮雕 出现在盛唐以后的陵墓石刻中。桥陵鸵鸟浮雕非常写实,为石刻艺术中的珍品。
鸵鸟又称鸾鸟,汉代从波斯传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鸵鸟有着桥陵石刻六大待解之谜:其一是奇特的眼睛。说是若站在一侧鸵鸟跟前看对面的鸵鸟,就会发现唯有鸵鸟眼睛呈白色,乒乓球大小。而走近再看,鸵鸟的眼睛与身体各部位同为一块石料,一样的颜色,无特别之处。
其二是绵绒绒的鸵鸟颈。细观石鸵鸟的雕刻,脖子下的绒毛竟也刻得清清楚楚,丝丝分明。当你把手放在鸵鸟脖子下时,则有毛绒绒、绵乎乎的感觉。
p29
p30
相关文图链接:
《高力士墓》
《冬游龙首坝》
《破落的唐代宗元陵》
《恓惶的唐顺宗丰陵》
《满目疮痍的章陵》
《再观唐敬宗庄陵》
《观唐武宗端陵》
《观唐中宗定陵》
《观唐太祖永康陵》
《观唐贞陵》
《观唐贞陵(续)》
《唐贞陵北仲山》
《观唐崇陵》
《观唐崇陵(续)》
《哭泣的嵯峨山》
《观昭陵九嵕山》
《观长乐公主墓》
《观韦贵妃墓》
《观唐肃宗建陵》
《春来寻访建陵》
《唐贞顺皇后敬陵》
《观唐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