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案惊奇:甘肃遗存古罗马军团后裔?*

(2010-04-12 18:03:30)
标签:

悬案

克拉苏

古罗马军团

陈汤

郅支城

分类: 文史

拍案惊奇:甘肃遗存古罗马军团后裔?

文/书生意气3000年

 

    公元前54年,古罗马共和国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统率七个军团共四万多人,进攻帕提亚帝国(中国史称安息)。第二年在卡莱(今叙利亚境内)的决战中惨败,三万多人战死或被俘。克拉苏在一座山岗上被围,不得已前往谈判时被杀。他的长子、第一军团长普布利乌斯带领残部6000多人败逃,从此销声匿迹,不知所终,其下落成为西方史学界的千古之谜。

    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的十七年后,公元前36年,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奇袭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斩杀了北匈奴单于郅支。(详见拙作假传圣旨而斩获奇功的大汉牛人!)在城池防御战中,匈奴人“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再就是郅支城“土城外有重木城”。记载于《汉书·陈汤传》的这寥寥二十几字,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千年易逝,旧事难忘。公元1957年,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德效骞最早提出了“古罗马军团东迁假说”。公元1989年,中国西北民族学院的教授关意权补充了德效骞的假说,并与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哈里斯共同进行了研究。哈里斯实地考察,找到了甘肃省永昌县的者来寨,发现这里很多村民具有欧洲人的特征:身材高大,眼窝深陷,眼珠发蓝,鼻子高直,满头金发。哈里斯回国后发表了相关论文,法新社迅速转载,声称揭开了古罗马军团消失之谜。中外各大媒体纷纷报导,赞同此假说的学者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想要最终盖棺定论。

 

    好,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研究成果吧。根据他们的假说,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也有人认为,他们是被帕提亚帝国俘获的那部分罗马人)向东逃到今中亚地区,最终被郅支单于收留,成为匈奴人的雇佣军,并参与了抵御汉朝甘延寿、陈汤大军的作战。战败后,这些罗马人被汉朝安置在张掖郡的骊靬城,即今天甘肃省永昌县的者来寨。总之,部分罗马士兵最终落户于中国甘肃,繁衍生息。推断出此假说的证据如下:

 

    一、筑城与阵法。

    汉军进攻匈奴时,郅支城有内外两重,土城外修建木城,而且匈奴兵“夹门鱼鳞阵”,用圆形盾牌组成方阵,这都是当年古罗马军队所独有的作战方式。因此上述学者认为,是罗马士兵到达匈奴地界,向匈奴人传授了这一筑城和布阵之法。另外,据说郅支城之战后,汉军将这些罗马战俘带回了中国。

 

    二、置县骊靬。

    据说关意权教授注意到《后汉书》的一条记载:“汉初设骊县,取国名为县。”唐代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时说:“骊靬即大秦国也,张掖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清代王筠《说文句读》说:“骊靬本西域国,汉以其降人置县,有定音,无定字,故《张骞传》作犛靬,《西域传》作犁靬。”也就是说,当时中国人称古罗马为“骊靬”,为了安置古罗马战俘而新设立的县,也就叫作“骊靬”了。

 

    三、DNA与骨骸。

    如今,永昌县骊靬文化展览馆保存着一具完整的男子骨骼,它是2003年发掘的99具汉代遗骸之一,通过骨骼比例特征检测,它具有欧洲人种特征。者来寨村民还提交了91份血样进行DNA鉴定,结果证明他们拥有大部分的中亚和西亚血统。这些被部分专家认为是“确凿”的证据。

 

    四、遗址与风俗。

    者来寨的西边有一段黏土夯垒的S形残垣断壁,被认为是骊靬城遗址,只有10米长、1米高,南墙正中有个阙口,应为城门。1998年从当地农民家中还出土过汉代的铜盔,顶上有“招安”的字样,被认为是来自古罗马战俘。当地村民在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律头朝西方。另外,据说村民与古罗马人一样崇尚牛,举行斗牛活动,正月还吃一种像披萨饼的食物。

 

    好,尽管各种相关的报道连篇累牍,言之凿凿,证据其实就是以上四点。我们来逐一仔细分析一下。

 

    其一,德效骞教授认定“鱼鳞阵”和“重木城”是古罗马军队所独有的作战手段,这并没有确凿的证据。退一步来说,即便“鱼鳞阵”和“重木城”曾是古罗马人独有的,难道没可能在古罗马的对外征战中,被西亚、中亚的众多民族之一接受和效仿,再传授给匈奴人?凭什么认定匈奴人军中就一定有罗马人?好比中国人的造纸术于8世纪传入阿拉伯帝国,再由阿拉伯人于12世纪传入欧洲。假如我们不知道阿拉伯人在其间的作用,是否就可以断言中国人于12世纪到达欧洲,并传播了造纸术呢?还有,说“罗马人成为了匈奴人的雇佣军”,“汉军看到匈奴人的奇特阵形,感到很吃惊”云云,纯粹只是丰富的想像,没有任何根据。

    至于说郅支城之战后,汉军将投降的罗马人带回汉朝安置,更是毫无根据的臆想。其实《汉书·陈汤传》说得非常清楚:“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陈汤把投降和被俘者都赏给了随他一起攻打郅支的西域诸国国王。也就是说,再退一步来讲,即使有罗马士兵帮助匈奴人守城,他们的最后归宿也是在西域城邦诸国,即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和玉门关以东的骊靬城半点瓜葛也没有。

 

    其二,“骊靬”是否就是指古罗马,学术界还存在争议。“骊靬”首次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是中国史籍中的西域古国名,亦写作黎轩、骊轩、犛靬、犁靬、犁鞬等,皆是同音异形,这已是学界共识。然而“骊靬”所指何处,至今没有定论,可能是指古罗马全境,可能是指地中海东海岸的某地,其中以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一说,理由较为充分。公元前127年,张骞首次到达大月氏时,第一次听说“骊靬”国,当时的亚历山大城是托勒密王国的都城。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消灭托勒密王国,占领亚历山大城,在这以后,“骊靬”才会被用来指代罗马帝国。也就是说,即使汉朝设置骊靬城是为了安置罗马战俘,按照德效骞等人的假说,它也早于公元前30年,那么就不应该叫这个名字。

    至于说骊靬县是为了安置“骊靬国降人”,翻遍《汉书》和《后汉书》,找不到半个字的证据。即使在德效骞等人举证的唐代颜师古的《汉书注》中,也没有类似“投降”或“俘虏”的字眼。因此退一步说,即使骊靬是为了安置罗马人,谁说一定就是罗马战俘,还必定是克拉苏消失的第一军团?不可以是汉武帝时,安息进献的“黎轩善眩人”吗?追根溯源,这一说法最早源自清代人,离汉代已有近2000年。不过,清人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他们的“发明创造”如今得到了“发扬光大”。

    其实,近年来有学者整理了甘肃省出土的汉简,已经非常清楚地证明:在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以前,骊靬县就已经设立,政治经济已发展到了相当规模。它既早于公元前53年罗马军团的卡莱惨败,更早于公元前36年汉匈的郅支城之战。也就是说,骊靬的设立和罗马战俘毫无关系。(详细论证参见2000519日《光明日报》的《汉简确证:汉代骊靬城与罗马战俘无关》一文,作者张德芳。)

 

    其三,最可笑的就是这第三个“证据”,居然还被搞得沸沸扬扬,不亦乐乎,似乎运用高科技DNA就能解决一切。中国西北到中亚地区,自古就是各色人种杂居,丝绸之路开辟后,更是各种族来往迁徙频繁,种族婚配和分布状况复杂。永昌县正位于丝绸之路上,发现了汉代具有欧洲人种特征的骨骸,只能说明早在汉代,就有欧洲或西亚人在这里出现过,这不足为奇。怎么能够说明,他们就是罗马军团的士兵,而不是其他部族的商旅呢?除非墓葬里有能够证明他们确凿身份的文物,可惜没有。

    至于者来寨村民的西方血统,也是同样的道理。从汉代一直到元代,来中国经商、求学、出使、访问、定居的中亚、西亚人都很多,在中国遗留下一支血脉毫不奇怪。DNA的检测结果只能证明,者来寨这些村民的祖上来自西方。至于具体来源于何时何地,是很难搞清楚的,更不用说精确到公元前53年的那支罗马军团了。再退一步来说,即便检测出村民们的先祖来源于古罗马人(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也无法说明他们是士兵而不是别的职业。好事者以此为重大发现和论据,实在应该好好进行一下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入门学习。

 

    其四,据说者来寨西边的残垣断壁,被认为是骊靬城遗址,然而鄙人并未看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否定的证据倒是看到了。甘肃省的考古专家赵之祥曾亲自到者来寨实地考察,从古城墙的夯土中找到了明清时期的黑瓷片。也就是说,此古城最早也不远于明清,和汉代相差十万八千里。退一步来说,即使它就是骊靬城遗址,又怎么证明它与古罗马人有关?

    鄙人没有考证过汉代是否已有“招安”一词,不过,即便出土了写有“招安”字样的汉代头盔,也不能证明这个“招安”的对象就是古罗马人啊。汉代西域有众多邦国,河西走廊到河湟九曲广泛分布着古羌族部落,还有不堪压迫的汉族农民,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谁都可以与这“招安”二字扯上关系。

    至于当地安葬死者时头朝西方,村民与古罗马人一样崇尚牛,举行斗牛活动,吃一种像披萨饼的食物,无法证明这些习俗是自古有之。鄙人怀疑它们根本就是为了迎合“古罗马军团东迁假说”,近些年才出现的,其目的无外乎“开发旅游经济”几个字。这样的事例在当今中国并不罕见。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些习俗自古有之,死者朝西只能证明他们的先祖源自西方,崇牛斗牛在中国、印度等地都有,和罗马人扯不上干系。人类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就那么多种,出现相类似的情况很正常,非要把村民的食物往披萨饼上联系,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更何况披萨饼的发明年代尚无定论。还有一种未经鄙人求证过的说法是,元代的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将面条、馄饨、烤饼、火锅等一些中国饮食带回意大利,并改造成了意式美食。若此说确实,则中国与意大利之间有些相似的饮食,就更不足为奇了。说到底,这些和其他的所有“证据”一样,都只能提供一种有趣的联想和假设,而不是可靠的证据。

 

    综上所述,整个“古罗马军团东迁假说”的事实可以分为四点:一、罗马军团神秘失踪;二、汉匈大战郅支城;三、张掖郡设立骊靬县;四、者来寨村民拥有欧洲血统。然而,德效骞等人将这四点连贯起来的“证据”却站不住脚。也就是说,这四点事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其实,仔细研读德效骞等人的论文就会发现,他们的论据在关键的连接点上,除了推测,就是猜想,虽然可以自圆其说,却似小说家之言。

 

    科学研究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是有人前一个要求能够打120分,后一个却只能打40分。如今,史学界和大众传媒都热心于发布和破解“××之谜”,然而这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就好比某甲和其他1000人都进入过某乙的房间,某乙后来在房中遇害,我们仅仅因为某甲和某乙吵过架,就断定某甲是杀人凶手,虽然也能言之成理,却难免牵强附会。以这种方式“破解历史悬案”,吸引公众眼球,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其对学术知识的危害更甚于草菅人命。

 

绝美奇男骁勇将,乱世悲歌一曲长!                  假传圣旨而斩获奇功的大汉牛人!

传奇还是神话?重新被记起的白袍名将                文弱儒士难跨马,攻城掠地猛如虎!

军事史上最艰险漫长的斩首突袭                      一人灭一国!史上最牛的大唐使节

不要再盯着李白的“床”纠缠不休了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怀错了地方?

西班牙女郎:致死2500万人的恐怖流感                瘟疫与中国:改变华夏大历史的若干片段

黑色死神:蒙古细菌战引发的欧洲黑死病              天降恶花:比甲型流感早500年肆虐墨西哥的病毒

瘟神降临:终结古典欧洲的大瘟疫                    游荡的幽灵:霍乱引发的世界卫生革命

被妖魔化了千百年的可怜太监们                      恐怖鼠疫:历史上首次明确病因的大瘟疫

谁是秦始皇生父?--无聊的床第偷窥                  兵圣孙武的千年谜踪和战争传奇 

千古第一“宫刑案”结案报告                        自毁长城!临敌自杀!孤独的悲情皇帝

“诗圣”杜甫也谈过的住房问题                      绝域万里任独行:伟大探险者的传奇

用人头做酒器:恐怖的古代风俗                      幸亏“诗仙”李白当年没有被重用

剥皮抽肠!朱元璋的肃贪大屠杀                      剑指西方!蹂躏欧洲100年的匈奴铁骑

杀人狂魔!雄才英主!胆怯之辈!一代帝王的三副面孔     大汉将星陨落!千古奇冤?自取其祸?

武则天怕猫?立无字碑?揭秘一代女皇                彪炳千秋的高考落榜生

相隔千年,与杜牧关于赤壁之战的对话                飞将军李广自杀:性格能力注定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