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穿黄河游览炳灵寺石窟

标签:
甘肃临夏炳灵寺石窟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西北篇 |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
参观炳灵寺必须乘坐游船经过刘家峡水库,通常在旅游旺季坐满人才开,算上参观时间总计往返需要7、8小时;坐快艇往返只需3小时。刘家峡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
我们一行坐快艇包船从水库大坝上船,1小时左右抵达炳灵寺石窟,上船后就直奔石窟参观,大概也是一小时左右,然后在景区码头的船上尝一尝黄河鲤鱼,再返程回到大坝附近的游客中心,有时间还可以看看水利枢纽博物馆。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位于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黄河上游河段,有许多峡谷和川地相间出现,河水穿过千岩壁立的深邃峡谷,水势有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壮观,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刘家峡。
刘家峡水库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呈西南-东北走向,湖岸线长55公里,水面最宽处6公里。水库湖面辽阔,风光旖旎,既是一个良好的生态观光地,也是游览炳灵寺的必经之地。向阳码头以东,10里河岸白沙展露,绿柳婆娑,被称为“十里柳林”。
炳灵寺石窟是我国石雕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因保存有中国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画和石雕,其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十分广泛,被誉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炳灵寺石窟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不论是西秦的骠悍雄健还是北魏的秀骨清像,不论是北周的珠圆玉润还是隋唐的丰满夸张,或是宋代的求变写实,都采用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重在写神的传统技艺,它们是佛教观念、信仰、情绪的物化艺术形式。
其造型和雕饰,既笼罩着神奇的宗教气氛,又极富有现实的生活情趣。造像的主题是佛陀,庄严肃穆,详和可亲,菩萨含情脉脉,婷婷玉立;弟子幼稚天真,深沉世故;天王勇猛暴烈,怒目而视,无不塑造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炳灵寺壁画,保存到现虽然数量不多,却反映了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人民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艺术。这是炳灵寺壁画重要价值之所在。在169窟西秦建弘元年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与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妇女形象极为相似的女供养人。壁画用遒劲的线条表现了云鬟叉髻、帔巾飘带、盛装打扮的妇女形象。
隋、唐的壁画,由于元、明以来密宗画的刷新重制,保存不多。隋代壁画主要是8窟南北壁供养菩萨画像,姿态生动,神情各异。元、明两代的壁画较有特色的有3窟西壁上层元代佛教故事画,南壁元代八臂观音和168窟南壁明代八臂观音,以及172窟木阁上的明代木版画涅槃。这些以密宗为内容的壁画,其绘画技法仍然继承了唐宋传统。
据释道世《法苑珠林》文献记载,炳灵寺石窟的开凿历史可上溯到“晋泰始年”,即公元265年。在炳灵寺众多的洞窟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坐西面东的169号窟。
1962年在窟中的第6龛发现有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的墨书题记,此外,还在僧人供养像中发现有“大禅师昙摩毗之像”的题记。在第3龛存有“大代延昌四年(公元515年)”的墨书题记等。
169窟的题记是迄今为止中国现存石窟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造像题记,比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最早题记还要早整整100多年。169窟题记的发现对研究炳灵寺石窟的建造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对全国其它石窟的断代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后,炳灵寺石窟又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各朝代的不断开凿、营建、修葺、扩建,其间包括吐蕃王朝时期、确斯罗藏族政权时期及其后藏传佛教的长期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仅次于敦煌石窟寺的具有藏汉两种风格的著名石窟寺。
11世纪时,西夏与宋交战,西夏下令毁桥,丝绸之路改道,显赫一时的炳灵寺从此冷落了下来。此后,汉传佛教退出了历史舞台。15世纪,藏传佛教进入炳灵寺,到了清代的康乾时期,藏传佛教达到鼎盛,炳灵寺的佛教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时期。此时香火鼎盛,僧众多达3000人。
然而,从晚清开始炳灵寺石窟所在的河州地区民族矛盾日趋加剧,先后发生的社会动乱,给炳灵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第128,第147等大型洞窟被人为炸毁,大佛前的九层楼阁,木结构窟檐等寺院建筑被付之一炬,一些精美的佛教石雕造像成了断头残臂、身首异处。此后,寺院僧人纷纷逃离,佛事活动被迫停止。
1955年5月,永靖县炳灵寺文物保管所成立,对有价值的洞窟一一进行编号,结束了炳灵寺石窟长期无人管理的年代。至此,使这千年石窟和胜境,重照寰宇。196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炳灵寺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中照片均为手机拍摄)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西北足迹:
【陕西省】
【陕西】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陕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三坑
【陕西】一代宗师玄奘与大雁塔
【陕西】唐代高僧义净与小雁塔
【陕西】千宫之宫唐大明宫遗址
【陕西】汉代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
【新疆】最美丽湿地巴音布鲁克
【新疆】大美北疆昌吉天山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