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亲批评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家庭教育生活教育育儿技巧育儿 |
分类: 父母教育 |
在你的家庭中,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是谁来管教,是父亲还是母亲?很有意思的是,现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起主导的是母亲,这不仅是母亲和孩子接触时间较多,也是社会资源的紧迫和自己的不如意,逼迫母亲有焦虑倾向,不得已只好严格要求孩子,以期孩子能有好的出息。于是乎,不不批评孩子的父亲就出现了,而且越来越多。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在家庭中正常情况下,都是出现严父慈母的。在过去生产生产力不发达,劳动基本都是体力劳动,而父亲由于体力的问题,需要由其担任主要的劳动者。这就使父亲的家庭地位变得很特殊,加上父亲的工作场所和家庭距离很近,有时就是合二为一,所以孩子经常看见父亲辛苦的劳动,自然造就一个严厉的父亲。
现今的社会,体力劳动许多已经转化为脑力劳动,工作场所也远离家庭,孩子基本看不到父亲的勤劳。父亲回家以后,由于长时间没有见到孩子,以及精力的消耗,使其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上越来越多的母亲承担孩子的教育,所以,在现在许多家庭中出现了“慈父严母”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一个不喜欢批评孩子的父亲。
而另外一方面,出现慈父也是受某些教育理念的误导。一些崇尚自然教育的方法,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吃透,总以为让孩子自然成长就是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在以不批评孩子为教育基本原则指导下,不以命令和强行禁止孩子的行动,希望孩子能自由的成长,并自己获得实际经验。实际上,是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只是简单对立起来了。这些理想化的东西,看似正确,但实际操作中是有问题的。
让孩子能自然成长,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东西。孩子是一个社会人,早晚要融入社会,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受到批评,错误不能得到纠正,那未来进入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除非孩子可以离开社会独活。另外一方面,人类的知识就是在不断错误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放弃这些不用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岂不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父亲和孩子接触时间少,不是出于补偿心理而溺爱孩子,就是根本没有时间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到家孩子不是睡觉了或白天已经发过飙了,所以面对看起来非常“正常”的孩子,无从进行批评了。当然,也不能排除母亲过于强势,导致父母成为一个“懦弱”的人,就是批评孩子,孩子也不会信服,时间久了,父亲干脆甩手了。
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和举止,没有得到约束的情况下,未来怎么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而学习只是技能的补充。所以,孩子必须知道那些行为是被社会认同的,那些是大家都排斥的。孩子如何学好分辨,就是通过父母的批评教育来完成的。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和责任。
如果家长从来不批评孩子,或是母亲批评而父亲和稀泥,则可能让孩子陷入规则的混乱中,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判断。而孩子的逻辑、认知水平,都不足以让他们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往往只知道去寻求一种庇护,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而有悟性的孩子,可能多花许多时间和走大量的弯路,也是可以做到,但绝大多数的孩子,非常可能的是一直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批评孩子是非常不好的教育模式,特别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这样做的时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真正关心孩子的父亲应该是赏罚分明的,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不能因为溺爱等原因,看见孩子犯了错误而装作看不见,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自由是相对的,孩子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能真正成长。
另外,一个从来不批评孩子的父亲,别以为这样可以长久地讨孩子的欢喜,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在孩子小的时候,其道德判断是以结果为导向,当一个父亲不批评,且陪着玩和买东西收买,是最受孩子的喜欢。而孩子也会从中发现规律,社会性习得地学会控制父母,充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但这种不批评孩子的父亲,实际上并不能持续长久。当孩子进入学校这种半开放的社会,其思维和逻辑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孩子也进入期望做“好孩子”的阶段。完全满足孩子要求的父亲,就会慢慢失去在孩子心中固有的地位。孩子会认识到,父亲这样做,不是父亲想讨好和补偿自己,就是一位对谁都不敢批评的懦弱的人。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化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你遇到一个从来不批评你的人,其只知道逢迎和拍马屁,这个人一定是有内在的目的,不是有求于你,就是希望从你这有所图!只是人们太习惯听好话,让自己有良好的自我中心感。假若自己不能有清醒的认识,那挫折或危机到来,也就树倒猢狲散了。
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和敬佩的父亲是能够了解自己,同时又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而最不喜欢的是只知道严格要求,或是只知道放任的父亲。他们认为这类父亲不是什么都限制自己,就是什么都不管,感觉对自己也毫无感情。所以,一个能理解和懂得批评的父亲,可以说是非常有界线的,也是公平基础上的尊重。
所以,孩子犯错了,父亲能公正的批评和管教,是一种有责任的表现,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不仅不会伤害到孩子,还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也使未来孩子在社会上,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批评。当然,对待孩子的错误,如果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评,那就是指责和训斥了,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最后,有一很重要的点需要大家明白的是,批评只是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个教育工具而已,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就看你是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如何使用的。如果对孩子只有表扬、鼓励,而没有批评,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所以,正确的批评,其功效未必比表扬差,只是家长在批评的时候,一定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不能满眼都是孩子的不足。(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附图:对儿子的批评过度。本漫画出自《百事老爸可乐儿》,由友柏成长特别授权让我引用,特此表示感谢!
相关父母教育:
《教养坏习惯:以毒攻“毒”管教孩子》
《点评帮助孩子充满自信十句话》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老师不喜欢你的孩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