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为何不爱和父亲玩?
(2011-09-02 07:03:52)
标签:
父亲玩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家庭教育育儿技巧育儿 |
分类: 父母教育 |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看了我写的《孩子为何天性想与父亲玩?》,和我说她3岁的女儿,根本就不喜欢她的父亲。孩子父亲很喜欢女儿,只要有时间就和孩子玩,但由于每天早出晚归,基本上都是孩子快睡觉的时候,他才回家,想玩也没有时间了。于是,这位朋友问我,这是为什么,难道不是说孩子天性就想与父亲玩吗?
对于我朋友的问题,我想大家不用猜,也是知道问题所在的,其核心就是因为父女接触机会太少造成的。从孩子的角度看,她看现实中的父亲,和一个陌生人一样,基本没有正常的亲情联结。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孩子无法形成对父亲的依恋。从现象描述上看,父女之间的关系已经有障碍,不是健全的父女关系。
如果事情真到了我朋友的这个地步,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品质及社会性地进一步发展。未来孩子社会性不够成熟,喜欢依赖成人,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活动过度和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甚至会有欺骗及破坏行为,成年后还会影响到女儿的择偶观。当然,幼儿早期所受到的情绪创伤,是可以修复的。但这确实需要做父亲的,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耐心。
出现这个情况,做父亲的固然有责任,但说起来应该是这个家庭的责任。针对已经发生的这种情况,一个家庭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父女直接的关系呢?
第一,加强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相互交流
一个父亲在许多家庭中,是承担养家的责任,但这不是完全没有时间的借口。就像我朋友的丈夫一样,虽然回来晚,但也有许多时候是在孩子睡前回来的。此时这个父亲在做什么呢?看着电视在吃饭而已。我井中月想,如果父亲在孩子睡觉前,虽然自己已经很累了,但给孩子讲几个故事,或一起玩一些轻松的游戏,对父女之间的沟通是很大帮助的。
造成这个情况的出现,其实我朋友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她“忽视”了丈夫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每次父亲想与孩子亲热时,她怕孩子过度兴奋,总是借口孩子到睡觉时间了,把丈夫给打发走了。这在无形中,让孩子感觉到,父亲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些家庭中,妻子的过分强势,也会有同样的结果。
第二,父女交流中重质不重量
大家总以为父女要想关系好,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作为父亲,承担养家的责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让孩子知道父亲时间是有限的,就很有必要。但这也并不排除父亲每天给孩子一点有品质的时间,放弃你的所有的杂念,用心和孩子玩,每天15分钟高品质时间远比漫不经心和孩子玩2个小时有效!这样也是对孩子好的,他们会知道只要有机会,就要拼命和父亲玩,否则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第三,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氛围由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创造,温暖、和睦、互助或冷漠、疏远、拒绝,都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成长帮助最大的是,夫妻感情良好、恩爱。大家不要以为这样会冷落孩子,要让孩子明白:对爸妈而言,他们是互为重要的,虽然爱你,但孩子你只能排在第二位。一个真正温暖的家,是爸爸最爱妈妈,妈妈最爱爸爸,其次才是爱孩子的。
当父亲强势而夫妻关系不好,孩子就难以感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父亲的关爱,会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造成疏离感觉和回避父亲情形。若夫妻关系较好而妻子强势,孩子会认为父亲窝囊,无法认同,其社会化过程就相对迟缓,未来会具有特别明显的反社会化倾向和性取向。所以,这都对孩子都有极其不好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父女关系。
第四,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和了解父亲
作为一个家庭的经济、安全支柱的父亲,一般情况下,是很少把工作带回家的。好的父亲,一定会把工作和家庭分开,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如此以来,孩子就完全不知道每天父亲为什么要早出晚归,天天都在做什么。在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其父亲在为社会做什么,这是值得孩子骄傲的事情。孩子也可以通过对父亲社会工作的了解,不仅对开放社会有初步了解,也还可以增加对父亲的敬佩和亲情联结。
第五,这可能和孩子的气质有关
有些孩子从一出生,就表现出不愿人抱、不安分、不喜欢盖被子等特征。婴儿早先的这些气质特征,很可能影响父母对他们的印象与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那些见人便笑、喜欢人抱的孩子更容易赢得家长的欢心和细心照顾,从而易于建立良好的亲情联结。而那些不喜欢人抱、不易被抚慰的婴儿就可能遭受冷落,与人交往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进入幼儿期,这些孩子可能就是与父母不亲。
上面的五条,除第五条以外,其他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处,应该是每个父亲可以做到的。只是大家需要注意,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经和父亲有所隔阂,其改变关系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与儿童教育的特点非常吻合,即需要极其的耐心和坚持。也许你的教育,经过很久时间都没有效果,可是你再坚持一天,或者是一周,效果立即显现了。所以,对于改善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也是需要坚持做上面的几条的。
最后,提一下父亲的“补偿”心理。有一些父亲平时很忙,真的很难与孩子交流或玩。于是,这些父亲为了讨孩子的欢心,喜欢在周末“恶补”,带孩子拼命地玩,或买大量礼物送给孩子。这是非常不好的,孩子虽然在周末很开心,让你感觉孩子和你亲近了许多。但父亲的刻意“讨好”,很快会被孩子察觉并充分利用,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这些白来的“利益”,会变本加厉地“拒绝”父亲!(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像妈妈的老师,可遇不可求!》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孩子为何不要你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