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孩子就是比较出来的!

(2011-08-25 07:06:37)
标签:

比较孩子

活教育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家庭教育

育儿技巧

育儿

分类: 父母教育

  许多家长都有一个“不良”习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在不知不觉中,会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这种情况,就是你走在大街上,也是随处可见,比如父母会说“你不如谁谁乖”、“你什么时候也能像谁谁一样,有那样好的成绩”等等。不能否认,这些父母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以他人为榜样,学习其他孩子的优点,并实现超越。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听到这样的对比,会有什么想法?常见的说法是,这种说法多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使得他认识不到自己优点和长处,树立不了自信心。同时,由于家长会把自己的情绪,如羡慕、气愤等,变相地传递给孩子,提出对孩子过高的要求,最后不仅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起不到促进的效果,还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孩子不开心、无安全感、愤怒和嫉妒等。

  

  所以,许多儿童教育的书中,就提出不要对孩子进行比较。甚至说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父母最好的办法是关注自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同时学会从不同侧面去看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因此,父母要从正面的,积极肯定的角度审视孩子,不要因为好心做错事。

  

  上面的说法错了?你井中月的标题不是说“好孩子就是比较出来的”?其实,上面的说法是对的,只是我个人认为,这些儿童教育的教科书,没有把“比较孩子”这个事情真正说清楚,也太绝对了。孩子是独立的人,也是一个社会人,你以为你不对孩子进行比较,孩子就不比较了?他们会受到老师、其他人、同学的比较,而且自己也会主动和别人进行比较的。所以,在生活中,孩子是时时刻刻在受到比较的。

  

  在儿童教育中,父母不能把教育变成“死教育”,比较孩子,也可以说是“活教育”的体现。既然孩子时时刻刻都处在对比之中,我们作为父母的,就要善于利用“比较”这个利器!不是所有的比较,都是有害的,尽管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但也一样可以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只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长“比较”不好,确实是会出问题的。

  

  这里就出现问题了,许多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晕了,到底听谁的呀?我井中月虽然不是什么教育大家,但你如果按照我的方法来做,你就可以对孩子做出“好的比较”。那家长如何做到“好的比较”,就需要满足下面的标准:

  

  标准一:“好比较”要符合孩子的能力

  这条标准是最重要的,许多家长在比较孩子上,出现问题,都是没有按照这个标准做。比如,家长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怎么不向谁谁学习,每门都考100?”,或是说“你看别人都会算术了,可你什么也不会!”。家长的这种比较,基本都是在孩子还不具备对应的能力上。有时候,家长真应该反过来想想,你以为孩子傻呀?能考100分,非要考80多分?反之,如果孩子有能力考100,却没有考出,你要仔细想为什么了。

  

  标准二:“好比较”要不捎带自己的孩子

  父母在比较时,导致比较出错的,往往是这条做的不好。比如,许多家长对孩子不爱刷牙头疼,假如你们夫妻之间说:“谁谁每天早晨起来是一定要刷牙齿的,不刷牙就不吃东西”。同时,你说的时候要表出很钦佩的样子,但不要对着孩子。此时孩子会明白的,为了做你眼中的“好孩子”,以后会尽力去刷牙。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对孩子说“你看谁谁每天都刷牙齿的,你怎么就不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标准三:“好比较”要表达自己的善恶是非观点

  家长教育孩子时,要对善恶是非显出你的态度,看见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与不赞许,孩子会在无形中受着影响的。比如,你看见有人乱扔垃圾,你可以对孩子说:“这个人真不好,乱扔垃圾!我非常不喜欢”孩子听你这样说,看见别人的举动,听见父母的评价,就知道乱扔垃圾是不好的,也会养成和你一样的是非观念,并继而形成习惯。

  

  标准四:“好比较”可以运用到表扬时

  家长在运用对比时,如果是在表扬孩子,则约束条件可以是宽松的,也鼓励家长经常运用这类“好比较”。比如,你孩子原来考试都是80分左右,现在考90多分了,则你可以对孩子说:“你最近一定是努力了,你应该为自己取得成绩而骄傲!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和谁谁一样的!”当孩子听到这点对比,不仅增加了自信心,也知道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鼓励。当然,这个“谁谁”是应该比孩子略强的。另外,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本条和第二条有什么区别?

  

  标准五:“好比较”从来不挖苦诋毁

  父母希望自己孩子以出类拔萃的人物为榜样,向他学习,这对孩子的发展自然是十分有益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要挖苦讽刺孩子,特别是牵涉到孩子的人格和品质。比如,孩子某项事情想做好,但结果做得不好,你对他说:“你真让我感到羞愧,你怎么不学学谁谁,你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这种拿他人的长处来贬低孩子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下不了台,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委屈,因为你几乎没有看见孩子的努力,以后成绩可能会更差。另外,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本条和第三条有什么区别?

  

  标准六:“好比较”可充分运用到生活习惯上

  对于幼儿而言,习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生活习惯的培养,基本都是符合孩子的能力和认知的。比如,你要求孩子饭前洗手,孩子不想洗,你就可以明确地说:“饭前必须洗手,这是每个好孩子必须做到的,不洗手就不是好孩子!”当然,在这点上,如果家长能和孩子的界线结合起来,同时能以身作则,那效果会更好。思考:如果你说“饭前必须洗手,这是每个好孩子必须做到的,你不洗手就不是好孩子!”,和前面说的,是一回事吗?

  

  我井中月写到这里,希望大家能明白,只要家长能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以及孩子的努力,就算你的比较不是特别到位,也是可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效果。大家既不要过于迷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也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采取“活教育”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孩子成才,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的责任就是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孩子的学习效率和二次认知》            《儿童教育应该用心而非用脑

  《从左利手写字到孩子习惯改正》               《让孩子真心快乐是教育根本》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你忙工作时孩子来问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