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恭贺学员彭彦花出书:你的未来不是梦

(2013-04-29 19:02:34)
标签:

陈清贫

写作培训班

彭彦花

成长的姿态

文化

分类: 陈清贫教战系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彭彦花同学是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二期插班、算第三期的学员,刚来时基础也比较差。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系统学习半年以后,现在文字已经很了得了。

    现在她的纯文学作品经常发在《当代小说》,并被选入《小说月报》和《微型小说选刊》,还加入了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作家。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加入了这个班,哪怕从未写过,哪怕基础差,只要一起努力,事在人为,我们就能成功!

    “在生活的风雨雷电面前,即使只是一株小草,也要长成树的姿态。”彭彦花师姐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希望写作班其他学员多向她学习、并虚心请教,也早日获得突破。

    2013年4月,彭彦花刚刚出版了自己的新书《成长的姿态》。该书收录了她参加我们培训班后写的200多篇文章,印刷也比较精美,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我写了三篇序中的第二篇,给大家分享一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你的未来不是梦

                              ——写给那个捂着耳朵微笑生活的姑娘

                                 《知音》杂志社 陈清贫

    开办写作培训班的第二学期,班里来了一个插班生,是个安安静静的山东姑娘,她安安静静地上课、下课、交作业。再后来,她安安静静地上课、下课、不交作业。我催促她几次,她却调皮地说:“我给老师减负,所以不交作业。”

    催了几次,未果,只好由了她去。如果不是每次上课时看到她亮着的头像,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还在学习。

    就是这个姑娘,学习半年之后,突然QQ上发来消息说:“老师,我的第一篇文字见报啦!”自此之后见她空间里喜报纷至沓来,半年多就发表了将近一百篇。

    第三期的时候,她成为我们班里特批的免费学员,分享写作经验的课上,我才知道了她的一些坎坷经历和这些年她的默默努力。

    当同学们纷纷感叹她不容易,又问她在成长中的经验,她说:“捂紧耳朵,别去听那些负面情绪的话语。遇到挫折,别感到委屈,微笑着面对自己。若因为别人给的打击而拒绝成长,才是真正的委屈了自己!”

    后来我才得知,捂紧耳朵是她的处世格言,她说:“我知道自己的弱点,太容易受别人感染,要有选择地收听那些对成长有利的话语和思想,而对一些充满负面情绪和打击的话语,我选择——捂紧耳朵。”这些话,让我这个老师也对她刮目相看。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山东姑娘都这样,在面对理想的时候她有一种近乎绝决的意志。我曾经在讲课时提过,控制不住自己握鼠标的手去左点右击,很多时间浪费在了浏览网页上。为了集中精力不浪费时间,我会在晚上写作时断开网络。

    她听到后,做得更绝决,干脆停掉了家中的网络,保证晚上的时间全部用在学习和写作上。

    这些年来,她一直保持着安静的姿态跟在学习班里,偶尔来向老师报个喜:老师,我小说比赛得奖啦,奖品是个手机……老师,我唱歌比赛得奖啦,奖品是辆山地车……老师,我当群众演员的电影获奖啦……

    从她断断续续发来的消息中,看得出这是个既热爱写作又非常热爱生活、把日子过得精彩非凡的姑娘。报喜过后她又常常很久很久没有音讯。

    这不,距2012年春天在泉城济南山东同学会上相聚过去大半年之后,她又发来一条消息:“老师,我要出书啦,请您给我写点啥吧!”言语里透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喜悦。

    闻言,我也替她欣慰,这本集子是她努力过的印迹,翻看着她的书稿,欣慰之余也生出无限感触,想了许久,终归化成一句话:继续努力吧,可爱的姑娘,是花儿终会开放!(陈清贫写于2013-1-0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附录:彭彦花新书后记

    岁月悠悠,走在人生路上转眼已近三十秋。

    屈指算来,真正开始写字是在两年之前的夏天。不得不说,没有开始写字之前的日子,是另外的一种快活、逍遥。工作之余,我像所有年轻、爱美的女孩一样,有大把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为了不虚度大好时光,我痛下决心,参加了两个班:一个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是由《知音》杂志社资深编辑陈清贫老师开设的网络写作培训班。

    后来,机缘巧合,人力资源管理一度成为我的职业,成为我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初尝写作,却带给我一串串类似复活节彩蛋般的惊喜,让我这只曾经在情感途中折翼的鸟儿,慢慢长出一片片洁白的羽毛,终于艰难地从尘世的最低谷飞了起来……

    说实话,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认真的人,更不是一个勤奋的好学生。虽然陈老师每次在写作QQ群上课时,我都非常认真地听讲,关机之后,却把老师的叮嘱丢在脑后。

    陈老师曾一再强调要我们多写、多投稿,可每天下了班,我依然热衷于和朋友们流连于KTV、商场和大街小巷的小吃美味,任时光一点点流逝却丝毫不觉心疼,还美其名曰:不爱逛街的女人不是真女人,不爱美味的吃货不是好吃货。

    日子,云水不惊。虽然表面上我似乎过得很快活,很多时候,心头不时澎湃着一些莫可名状的情绪,使我迫切地想找一种方式去诉说,去宣泄……这愿望愈来愈强烈,终于有一天,像爆发的火山般,喷涌而出。

    一直记得 ,第一篇文字付诸笔端时的情景与心情,那么清晰地刻画在我的心头。2010年夏天的某个周末,当时我还在德州的某所学院工作。那天,我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在办公室里值班,随手点开不知谁下载到我电脑上的一首粤语歌曲——《陌上归人》,低沉的歌声静静地在屋子里流淌开来,一遍遍萦绕在我的耳边……

    歌词我听不懂,但那略带哀伤的曲调却迎合了我心底某种忧伤、落寞的情绪,往事排山倒海般呼啸而来,过往的种种在脑海里交织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于是便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处女作——《麻辣烫里的爱情》。

    写完后,照着本地《长河晨刊》副刊的邮箱投了出去,不多时我就把它忘在了脑后。两天后的上午,下课回来,随手拿起刚送到办公室的报纸,当我无意中翻看到自己的那篇小文竟然变成铅字时,真正体会到了“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觉。原来,好梦成真的感觉那么那么好!

    细细读一遍,再读一遍,极力按捺着激动、自豪的心情、尽量维持着人民教师的正统范儿走出办公室,在空无一人的卫生间里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挥了两下拳头,咧着嘴情不自禁地“嘿嘿”傻笑,我看见镜子里的那个她,眼神中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彩。

    是谁说过,行动点燃梦想,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就这样,正式踏上我的写字之旅,我开始把自己淹没在一本本书和一篇篇文字中,不断地揣摩、体会和感受……偶尔,会在心里轻声念叨着:别了,城东的麻辣串;别了,城南的麻辣小龙虾;别了,步行街的漂亮衣服和烤地瓜……

    从此时间成了最宝贵的东西,除了见缝插针般地阅读和吸收外,一有空闲就想坐到电脑前敲敲打打,偶尔聚会或外出办事,心里也会焦虑不安地算计着:这会儿能写800字了、2000字了……

    刚开始发表文字的那段时间,除了自己,身边的朋友们也都和我一起欢呼雀跃着,分享着我的喜悦。每一次,同事姐妹们只要拿到报纸,径直先翻到副刊版面上下搜索。若有我的名字,便会喜滋滋地拨了电话来恭喜,两个女人在电话里为一篇小文的发表大呼小叫、嘻嘻哈哈恭贺一番。

    那时,我还没有开博客,每次把发表过的文字贴到QQ空间作纪念时,那些已经经常在全国各地报刊遍地开花发表文章的学姐文友们,也纷纷前来留言评点或鼓励。

    就这样,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在网上,我与青海应小青、陕西萱小蕾、江西蔡源霞、浙江杨错、湖南郑淑彬等同学们,结为文字路上的知音,成为彼此鼓励、相互加油的好姐妹。

    在写作路上遇到瓶颈期时,更是因为有了这些老师、朋友们一直以来的热切鼓励,我才能坚持着写下去,直到今天……

    沉醉于文字发表的一份份喜悦里,沉迷于半夜敲击键盘声的那份清寂里,不管是汗滴如雨的闷热夏夜,还是寒冷的冬天面对空白的文档呵气成霜,那苦中亦有我说不出的甘甜。

    而上天从来不会亏待那些勤奋又上进的孩子,就连我深深痴爱的文字也仿若知我、心疼我,终是没让我的心血白白付出,发表的虽然多是些小豆腐块儿,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带给我各种惊喜和成就感。

    每一个爱文之人,共同的梦想不外乎著书立说。渐渐地,字写得多了,心中的梦想也大了,每次看别人出书也心生羡慕。

    2011年有段时间,我曾一度辞职回家想要专职写作,这本书稿中的大部分内容就是那时候整理好的,后来却因种种原因放下了,又出来继续工作。一个月前,公司里的文化顾问曹鼎先生找我,谈起我写的文字,曹老师建议我出本集子,并热心地为我联系了德州作协主席高艳国老师,请他帮忙联系出版事宜。

    面对我的感激,年近八旬的曹老爷子说:“你是出现在我视野里的一颗文学苗子,又是出自咱们公司,这是好事。”

    于是,这一个月来,许多人为我的这本书忙碌着,高艳国老师除了帮我联系出版的事情,还热情地帮我引荐了一位为本书写序的高芳芳老师;德州市中医院的徐连泉大夫,在得知我的书稿还没找到人校对且时间紧的情况下,非常热心地提出帮我校对书稿,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经过徐大夫认真修改过的书稿,密密麻麻划过的地方用标准校对符号修改了我总也把握不好的“得地的”,还对书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他独到的建议和意见;作为文学界一个无名之辈,出这本书我不但毫无自信,而且几乎是惶恐不安的。

    散文作家孟宪华老师一直以来殷切地鼓励我,并为我的书写了书评;而最初把我领进写作之门的陈清贫老师也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来鼓励我……

    感动之余,想想之前想要出书时的浮躁,忙碌半天事却未成,感觉那时候的自己心浮气躁,走得太快,连心灵和灵魂都跟不上了……而现在,我安然地忙碌在单位的活动和日常工作中,却有这么多老师朋友为我的这本书忙碌着。

    直到今天,高艳国老师发来消息让我把最终书稿交给他时,我才想起书的后记还没有写。

    坐在电脑前,一时之间百感交集,竟半晌不知该写些什么。我知道这本书实在太青涩甚至是浅薄,但它却是我用心血和时光浇灌的一朵小小的梦想之花。

    正如我的名字里有个“花”一样,正因为蓝天下有了各种各样的花儿,世界才会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有梦想,谁都可以与众不同!

    人生路上飘摇将近三十载,一路走来,关心、帮助、支持过我的人实在太多。若说感激,但一个“谢”字,终究是轻了,所以请原谅我不能一一提及,只想说,每一位,我都记在心里。

    睡至半夜,醒来,月朗星稀,辗转再难入睡,披衣开灯,放着那首依然听不懂歌词的《陌上归人》,写下这篇文字,代为后记。

    2013年1月6日凌晨5时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陕西三毛沉香红:非洲归来《苍凉了绿         第四期学员周明:处女作上《人民日报

 

第三、第四期学员,稿件上了《知音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         第五期李莉:第二课作业发《工人日报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预招第六期学员           第五期插班学员何潇湘:我的两次作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一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

 

第五期学员刘守民: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

 

林英:我和陈老师相遇太早却选择太迟           写作班学员郑焕梅:一篇处女作的诞

 

第五期插班生黄思正:我的一二课作业           第五期培训班作业选:遇见未知的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