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夜空,星河灿烂,浩瀚深邃。我们是如此的近,却又如此的远;我们是如此的熟悉,却又如此的陌生。每当我听到阿姆斯特朗的那句“我个人的一小步,全人类的一大步”时,都心潮澎湃,仿佛外太空的星球都是我们的邻居,仿佛包括我在内的地球人,都在分享阿姆斯特朗的壮举所带来的成就。
然而,就我个人而言,对太空的所知却是凤毛麟角。只知道一个月圆一次的月亮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球,只知道古人在她的身上赋予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而对于它的各种物理指标,却一无所知。很惭愧,这就是我了解的太空,沧海一粟。
坦率地讲,对于太空,我并不感兴趣。除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就是那些离地球或远或近的球形巨石,它们坚硬、寒冷,甚至充满着危险,丝毫不能唤起人类情感上的温暖跟愉悦,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然而这一切却在拜读了《玛雅星空》之后,有所改变。起初阅读,只是抱着完成作业的态度。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仿佛身临其境,为书中人物的团聚而喜悦,为人物的遭遇而扼腕,为人物的命运而感叹。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然而它却又是那样的可信,因为它符合逻辑的推理,情感的真实。作者以渊博的天文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神秘、奇幻的异星画卷,塑造了一个个性格迥异的玛雅星人形象,编织了一次离奇惊心而又化险为夷的惊险旅程。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创作中。《玛雅星空》也不例外。书中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又惊心动魄的情感经历既是小说的主线,又是绑住读者情感的一条主线。
“我”与女主角相处时的默契与恩爱,分离时的思念与牵挂,共赴生死时的信任与坚定,无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碰触到了我们最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全书结尾时娜多和“我”都坚持自己去安置炸药,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时,既是全书的情节高潮,亦是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高潮。
读到此处,尽生感慨:“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小说的情节是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紧张、惊险,跌宕起伏。常常是刚刚平静下来,又要吹响冲锋的号角。小说中的越狱自救部分,是最令我激动兴奋、血脉贲张的。
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凄惨、壮烈的越狱行动,血腥、杀戮的搏斗场面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每个人都成了嗜血的猛士,无惧无畏、勇往直前。作者这段细致的描写让我联想到了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通过大草原》中,也有一段激烈震撼的战斗场面。
将士们策动战马,挥舞战刀,人吼马嘶,以决绝的意志和必死的信念同敌人同归于尽。毫无疑问,厮杀的情节满足了所有男性读者与生俱来的黩武情怀。
我记得莫言曾经说过:“细节越详细,越真实、越可信。”无论是人物情感还是搏斗场面,从这个角度来说,《玛雅星空》都是成功的。
文学是人学,它抒发人的情感,展现人的遭遇,感慨人的命运。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玛雅星球都是遥远的;然而,不论从情感上还是情节上,《玛雅星空》都是真实的。
《玛雅星空》,遥远的真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两千年前,先贤荀子在他的《劝学》中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他几乎在中华文明的源头便定义了成功的准则。几千年来,多少人前赴后继,为了心中的理想锲而不舍。
诚然,成功是需要毅力的,但成功,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毅力。我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一个前人在关键时刻的点拨,在成功之路上的分量不会亚于坚持。
正如雷先生所说,作者以丰富宝贵的编写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令上百位写作新手受益。读罢《18技》,使我这样一个对写作有热情没路径的新兵受益匪浅。拨开困惑的迷雾,通往梦想的写作之途依稀出现在我眼前,尽管它依然模糊,但我却已不迷茫;尽管它崎岖坎坷,但我愿勇往直前。
作者在书中最大的特点也是给我最直观、深刻的印象,就是从实战出发。在实战的基础上总结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然后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相得益彰、实现共赢。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在具体的案例中通晓了理论的精神,晦涩的形而上变得通俗易懂了。
书中用绝大部分的篇幅介绍的是关于新闻特稿的写作,也足见新闻特稿写作难度之大。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了解到,写作新闻特稿,不仅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更要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尖锐的新闻背后有内容的洞察力、新颖的新闻视角,还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身体素质。
本书中,新闻这一原本枯燥客观的文字样式在作者的分析诠释下,竟能够生发得如此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真让我大开眼界。在第六讲特稿的谋篇布局一章中,作者为学生仔细介绍了新闻特稿写作的一些若干技法,仅导语就有6种之多,如经典片段式、直抒胸臆式、悬念存疑式。
不同的导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如能熟练运用,便可将一则新闻写得如小说一般情节曲折跌宕、人物栩栩如生,变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内,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自身水平;对外,我们要研究媒体风格。在第二章以及其他很多章节中,作者都提到了要把所投的刊物研究透彻,才能提升上稿率。我想,这对新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老师也曾经说过,刊物不可能按作者写作风格去刊登,所以作者必须顺应刊物,这是游戏规则。因此我们首先要掌握游戏规则,否则南辕北辙,离目标越发遥远。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章便是第十三章心法修炼。如果说其他章节是停留在技巧层面,那么该章便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作者提到意会才能开悟,不要自缚手脚。对此我感触颇深。书中所有的规范条例,是作为技艺对写作者的指导。
写作者不可不重视,却又不可太重视。不重视便会天马行空、杂乱无章;太重视又会循规蹈矩、刻板生硬。因此,尺度的拿捏便成了关键。
作者在此章论述中还列举了风清扬、张无忌等生动的例子以立论,这使我想到了上学时学习巴金的《怀念萧珊》中有一个观点我至今记忆犹新:“无技巧便是最高的技巧。”原来,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8技》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我打开了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它是迷途中指引我的长明灯,它是前进中支撑我的奠基石。

写作培训班作业选: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大雾弥漫武汉:再看东湖的晨景(图)
学员忆梦的第一份作业:缘识陈清贫
第四期写作培训班粟渔来武汉(组图)
陕西三毛沉香红:非洲归来《苍凉了绿》 第四期学员周明:处女作上《人民日报》
第三、第四期学员,稿件上了《知音》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奖
第五期李莉:第二课作业发《工人日报》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预招第六期学员
第五期插班学员何潇湘:我的两次作业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一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二
第五期学员刘守民: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三
林英:我和陈老师相遇太早却选择太迟
写作班学员郑焕梅:一篇处女作的诞生
第五期插班生黄思正:我的一二课作业
第五期培训班作业选:遇见未知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