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不是股市,固然都有泡沫之说。股市的涨停如同吃饭般的平常,只不过国人对股市的机制不是很理解,以为赚赔均等;楼市则不好意思涨停,股市可以围绕身价变动,不伤筋骨,除非长期跌停板,楼市停滞将致政府、银行、消费需求、供货链各方、服务各方犬牙交错,形成多角债,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所以,当前的消费现状亟需改变。从哪儿着眼呢?选择对象最好具备以下特征:是社会上一个比较明显判断的群体或阶层;收入与支出比较规律;具备较大的需求潜在量;享受政府各项政策惠及反应比较快;投资投机性消费动机不明显,自住或换代要求高;储蓄意识比较强并妥当安排适当投资。
无疑工薪阶层是最符合上述特征的群体。并且工薪阶层广义可辐射所有务工环境比较稳定的人员,狭义可以理解为公务员、企业型事业单位、管理层、政府服务机构、学校及社会福利机构从业人员、国资企业从业人员等等。
之所以选择这一群体作为打开目前不畅的房地产市场的缺口或突破口,是因为一是无论宏观调控需要取得些许成果以树立政府公信力,二则除了缓慢进程中的居住保障建设外,还须对市场进行适当推动与拉升,以免限入蚁穴致溃堤之嫌,三是从规范市场经济理论中寻找,消费信用的运用既为现实所证明是促进经济稳定前行的良药,又可适当降低国家信用风险,因为我国的金融机构大部分由政府资本控制。
工薪阶层的信用评价非常纯粹,有利于政府通过其他补贴措施提高这一群体的信用等次,有利于国家在房地产领域的施政局部试验成效的检验,而这一群体的收支某种程度可以作为消费领域的“经济晴雨表”,以这一群体作为突破的房地产局域市场,才会真正起到“经济晴雨表”作用。
消费信用建设,包括两大块,一块是信用支出,一块是信用收入。
信用支出,就是指通过合理的评价后融资单位所愿意承担的信用额度,以及针对普遍性阶层的信用特点推出的信用政策,具体到房地产业,还可以专属的金融品种来满足之。
信用收入,就是指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外资金使用的政策性倾斜、工改、社会保障改革、消除物价指数过度影响的货币津贴、其他合理但依属于所在单位效益部分的弹性补贴等措施,帮助、完善、提升、夯实该群体人员的信用升级。
这样,政府通过调控稳定市场,又通过局部人群的信用培养保持房市的中坚消费,以政府资本为主的金融机构出具针对性措施向这部分人群提供优质消费信用产品,收补强,支刚性而具统一平台,则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变现将促进目前楼市的良性发展。
同时,这部分人手中掌握着一定量的公产房二手房源以及市场初期置产留下的优质二手房源,如果启动了这一部分人群的居住消费,其置换出的二手房可有效对现市场供应予以弥补。而政府、银行也可以将此等资产作为评价信用的一个补充方面,因为并非所有工薪族均存在置产,所以这个只能是信用参考。
为了让楼市在调控后能够理性走旺,建议特事特办,即二手房交易的诸多控制措施在该项下应有所松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