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新闻标题:
1、北京:猪肉价涨,商务部恐动用国家储备!
2、700吨猪肉急调入汉,市商业局:猪肉储备充足,涨价空间不大,储备肉是否投入有待观察!
3、蛋价飞涨,老百姓紧急储备!
4、深圳均价逼近一万,北京商品房成交量急降!
……
慢慢说来。大约是前年的时候,回老家一次,发现临春节了,到处预约高价收购生猪的人很是络绎。发生什么事呢?原来是屠宰税取消了,你可以不养猪。结果大家都想着进城务工挣大钱,家里留守的妇女时兴坐堂,所以造成一时猪源紧缺。时隔两年多,猪肉看涨,农村无法预期市场,所以抓不住这个机会。好在国家有“战略储备”,不法商畈无法囤积居奇。
猪肉市场无须调控,有战略储备。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从养鸡开始。九十年代的暴发户从养鸭开始。俺说的是农村的情况。后来,菜篮子工程,各城市大力发展市郊生态农业与蔬菜加工,养鸡户减少了,转战城郊,鸡蛋市场非常平稳。这回蛋价上涨,估计是蛋制品增加了,导致蛋源不够。
蛋市也无须调控,因为鸡数不小,生蛋频率高,生意人没囤积的必要。
房子也是由老爷子主创走向市场开发的,迄今有些年头。自经济增长点让位于支柱产业以后,房价飞速向上。但房价上涨之初,国家没有说什么。直到零五年才引起注意。因为没了战略储备,我说的储备是指物资储备,只好发号施令起来。
房价市场为什么要调控?是不是因为没有储备的原因呢?有没有因此囤积居奇的现象呢?
大概原因几条:
1、缩食可以,短期露天可以,长期露天哪一家也受不了,这是房市的特殊;
2、物资储备是一国应付战争等紧急情况准备的东西,是下下策条件下的思想。没有设计房市崩盘,故没有相应的储备。
3、猪鸡都是可再生资源,土地是稀缺资源。
4、猪鸡源控制在许多人的手里,土地控制在一家手里。
5、土地有下家,猪鸡等没有下家。解释一下,土地为什么有下家?因为有国有的,有集体的,国有的大于集体的,集体用地自然成为国有用地的下家。而猪鸡一则是没有几个人愿意从事,二则猪鸡存在牛羊等替代品,所以无法控制下家,相当没有下家。
6、肉价蛋价涨确实是因为供不应求,随行就市的结果;但房价里头的供谁也说不清,求也只能用没房子想房子来概括。
源头的问题是:国家并没有对房子的父母进行储备,有也只是天然储备与权力储备。再一个作为物资储备是国家的财政保障使然,无论由哪个部门储备都别想弄好处。而作为土地储备与否,国家这个虚拟主体无法得益与控制,反之,因为土地财政与政绩工程,不储备反而有收益,储备了说不准哪天让国家这个人拿走了,什么都没有。
不储备,把它卖掉换来的除了财政,百分比,也许还有帽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