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杭州西溪 |
分类: 旅游..风情 |
这个收获的季节带给人太多惊喜和意外,除了宜人的风景舒适的天气,更可在此时把各色浓淡相宜、醇香馥郁的食物纳入唇舌之间,在心头细细品味出秋天的味道。
这一季的享受,在美丽的江南,杭州西溪。
西溪湿地名声大嗓于电影《非诚勿扰》。实际上,西溪始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当代,历史已是相当悠久。历史上曾经占地达60平方公里的广阔天地,而今受到保护的湿地面积只有约11平方公里。花上三、四个小时,就能徒步走一圈了。
杭州历史上曾有“西溪、西湖、西泠”并称为三西之名。西溪离西湖很近,不过5公里的距离。有这样一个历史与文化,天然与景观共存的湿地公园点缀在城市中,是杭州人的幸运。
正是周一的清早,飘着微雨,游人极少。大部分时候,都是我一个人撑着伞,走在被雨打湿的青石阶上。
西溪没有特别惊人的美景,也没有令人称奇的必到之处。它就像这似有似无的微雨,淡淡地飘洒下来,不动声色的打动人心,使人不知不觉间,已被它深深迷恋,舍不得离开。
诺大一个湿地公园,仿佛只有我自己。这一片天地,我来独享。
只有走到了河渚街,才稍热闹了一些。这里算是游客吃饭休闲的一片区域,有饭馆、商铺、小摊。但游人仍是不多。
粉色的花糕,绿色的青团,金黄的红薯、白色的芋头,全部十块钱三个。

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红色、绿色的菱角。去年曾在博友溢齿留香的微博上见过红菱,难以相信菱角居然也会有如此明艳的色彩。要知道我从小到大只见过黑色的菱角,而这次的西溪之行居然与红菱不期而遇,算是意外的惊喜了。


红菱、绿菱不仅颜色漂亮,形状也与平时见到的菱角不同,黑色菱角是两只角的,就像一个牛头,而彩色菱角则是好几个角,对比上下图即能看出,很明显的不同。
卖主说是不同的品种,红菱、绿菱是生吃的,也有人说红菱角是活水种出来的。反正我这北方人是弄不明白到底咋回事了。只知道漂亮好吃就行了,红菱真是特别的清脆鲜嫩,黑色的我已经看不上了
~~~~~不过有点小贵,这一小碗10块钱。
博友文武在评论中的介绍,抄在这里,多谢啦:这四个尖角的都是野生菱角,牛角状的是家养菱角。野生菱角吃的就是鲜嫩甜脆,家养菱角要等老一点煮熟吃粉粉的感觉
船上的圆盆,应该就是采菱角的工具了。去年也是在溢齿留香的微博上,看到一张农人坐在这个大圆盆里在河中彩菱角的照片。
芡实糕,10块钱一盒,15块2盒,仍是贵。
可惜没有遇到新鲜的芡实,特别喜欢新鲜芡实的口感和味道,只是身处北方,难得一见。
椰子10元一个。

我去的那天,正是西溪一年一度的“火柿节”开幕的日子。火红的柿子,是这里的绝对主角。
礼堂内四周的墙上,还留着那一个时期的文字和图画,里面摆放着西溪摄影大赛的作品。
很有时代感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因为几年前的一部电影,西溪开始被杭州以外的人所熟知。所以“非诚勿扰”这四个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西溪对外宣传的招牌。无论是景区地图、还是景区内的指示牌,都标着若干处“非诚勿扰拍摄地”。其实整个西溪都是美的,哪里都可入镜入画,又何止葛大爷拍过电影的那几处。



这是将相公祠房上的装饰
临水而居,多么惬意。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感觉不到有雨,水上却起微澜

极迷你的小花,显得我的手指如此粗壮


路过很多柿子树,树下总是有跌落的柿子,也能清晰地闻到有些腐败的味道。


留得枯荷听雨声
金桂飘香的季节,这几棵花还没有全开,但已是香气宜人。花香熏得游人醉~~~~

高宅是清朝文人高士奇的宅院。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44)之间。因康熙南巡时曾驾临此地而名声大嗓,在这里生活,日子该有多么舒适。。。。。。
西溪很美很舒服,杭州人有福,守着这么一片天然的湿地,让外人羡慕。
有机会来杭州,一定要来西溪走一走,花上一天的时间,在这里忘记俗事,做一个听雨人。
行走中国

西夏陵:纵有千年铁槛寺,终需一个土馒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