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龙口过年大饽饽年货饺子花灯 |
分类: 走走吃吃 |
忙得焦头烂额~~~发博文的时间可能变得不规律起来~~~俺们胶东人过年,尤其是村里人,那是一定要做大饽饽的~~虽然俺婆家所有加起来也不过四口人,但最少要做六十斤面粉,据说比起其他邻居家,那都没法看了,人家基本都是一百斤以上,不由得感慨起来:老百姓过年大于天啊,过个年到底做多少饽饽才算够?
你以为这饽饽的个头呢,对比楼猪的蹄子,这一个馒头就是一斤面团做成的
鱼和饼~~~~我婆家没做圣虫、长岁啥的,至于那些等我有机会再发,太后做了
同样,做饽饽的劳动场面那是痛并快乐着,早上五点就起来准备了,揉面整型都是纯手工操作,可苦了某田和俺公公,壮丁啊
这是某田的手~~~(以上和以下都是卡片机拍摄,目标小利于我行动,人家干活我咔嚓本来就挺招人烦的,所以凑合看啊)
这是俺公公的手,一看就是劳动人民,苦孩子出身
装面的大盆,当洗澡盆也够了~~~
大饽饽白的秘诀,就在于这碱面~~
又白又香的面团
啊哈哈,怎样判断碱是否合适,龙口的孩纸们笑了,烧一块尝尝啊~~~
大枣
这个模具很实用,让饽饽更周正的工具有木有~~~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玉米皮子~~~胶东特色有木有
做饽饽的态度不亚于做西点,那可是不差分毫,什么都要称,这样才能大小合适
俺婆婆的无影手~~~很快团圆了~~
那个模子你知道干什么用了吧~~~~
在模子印痕处挑出个鼻儿来,塞上枣
农村没有集体供暖,发酵饽饽要用箱子和毛毡,有想法~~~~
上锅蒸
无敌大笼屉
楼猪是个单细胞动物,想法很简单,大小就只会用蹄子作对比
蒸好的
找个皮糙肉厚的,不怕烫的手对了,别小看中间这几块肥肉,让饽饽皮油光锃亮的秘诀啊
放在簸箕里放放热气,可以拿出去晾凉了
+++++++++++++++++++++++++此处省略100字,蒸了四锅馒头后,中场休息+++++++++++++++++++++
中午吃什么,做饽饽的日子也要吃饭,但是就只能凑合了
冻~~~龙口的孩子们你们会懂得,这盘就是为了方便
哎,这是楼猪做的大锅菜,白菜粉丝羊肉片~~~看着太有工地的赶脚了,想哭
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吧~~~啊哈哈
俺滴,放点麻汁酱和韭菜花、腐乳汁,吃起来吧,对了我们四个人干掉两个大饽饽~~吃叉子之家那是白叫的啊
某田的中场休息,偷拍没商量
那炕太热了,简直烫熟了,除了那个缺把火的谁能往上躺啊~~~闲着了我四处逛逛,这杜鹃开得不错
某田小时候的玩具,那个不倒翁我好像也有过
没有电脑,禁止开电视的日子实在难熬,玩手机吧,俺滴地盘啊~~~
下午一点半正式开始,做饼和鱼
做这个饼一定要有个肚子,这样蒸出的饼才胖乎乎的,不然太单薄了不好看
明显胖了有木有~~~
啥叫技术,三层一起蒸的就是,叠宝塔
蒸好的饼和鱼,要好看还得要一步~~~
饽饽点啊,小时候偷拿太后的口红在双眉之间点的那个就是
漂亮么
下午把买来的年货整一整,农村过年也不过就这点事
鲅鱼
北极虾
小黄花
黄瓜鱼
虾肉
贝丁
我发现了什么,啊哈哈,肯XX大爷看到这个得哭的~~~~这个据说现在农村很流行的~~~(那啥俺把厂家商标都糊住了,所以别以为俺是搞推销,俺是良民懂不懂~~~,那啥小哇
)
大爷伤不起啊,伤不起~~~~~~
+++++++++++++++++++++++++++++++小年的分割线++++++++++++++++++++++++++
做饽饽是腊月21,这是小年的片,大相机拍的~~~
灶王爷牌大糖,甜得糊住你的嘴~~~
麦芽糖做的,但怎么个工艺,感觉好神奇,还是充气糖果
昨天的晚饭~~~~~
谁家过小年还不吃顿饺子啊~~~~
下锅~~~
出锅,那啥,柴火灶的大锅蒸出的馒头、煮出的饺子都不是小锅比得了的,两个字“地道”
荠菜和白菜、肉的混合,好逮啊~~~
昨晚开到文化广场时,看到了好多花灯,兴冲冲跑下去~~~~
你能再二些么~~~
盘龙柱
真精致,都是手工做的,了不得啊
我眼巴巴望着,想起太后白天路过的那句话:这么多,咱拿一个回家吧……
农村过年就这点事啊~~~~~(点击小图进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