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国 曾侯乙编钟-顶级国宝

(2008-01-07 15:08:52)
标签:

爱上博物馆

大王戈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

欣赏

分类: 博物馆之旅-从文物感觉文化

25-唐涅槃变相碑山西省博物馆

26-唐常阳太尊石像山西省博物馆

27-商大王戈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 <wbr>曾侯乙编钟-顶级国宝


商代前期。

 

玉质仪仗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米,堪称“玉戈之王”。

 

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28-战国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战国 <wbr>曾侯乙编钟-顶级国宝


刚出土时的编钟

战国 <wbr>曾侯乙编钟-顶级国宝

 

央视国际  探索·发现:2005—116 考古中国(32)
 

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像一只自西向东飞舞的蝴蝶,武汉城市的历史最早可以推及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蜿蜒而过的长江,使这座城市充满了一股天然的雄浑大气。当你走进湖北博物馆,曾侯乙编钟就能让你彻底领略楚文化的磅礴之气。


那是1978年的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在湖北随州的擂鼓墩古墓里,65个青铜的编钟整齐地挂在木头的钟架上,仿佛刚刚被埋入地下。这是世界考古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也是擂鼓墩古墓出土的最瑰丽的珍宝。
  
编钟由65个钟组成,总长度超过十米。编钟分三层,每层的钟形态各不相同,最上面一层的叫钮钟,中间及下一层的叫俑钟。编钟的大小差异很大,最轻的一件只有2.4公斤重,最重的一件却重达203.6公斤,整套编钟的总重量有五吨。钟架上有佩带宝剑的青铜武士,忠心耿耿地托着挂钟的木梁。编钟上刻着三千多个漂亮的中国古文字,包括对编钟的编号,记事,标音,以及乐律。那么,是谁,拥有如此豪华优雅的编钟乐队呢?
  
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只名为帛的大型钟,上面注有铭文,内容是说楚惠王56年,也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公元前433年,楚惠王从西阳返回来,为曾侯乙做了这件帛钟,送到西阳让曾侯乙永世享有。这些文字揭开了神秘墓主人的面貌。也就是说古墓的主人叫乙,是楚国的诸侯国曾的国君。在古代中国,钟和鼎的含义是一致的,都是象征王权的重要礼器。因此,当曾侯乙走向来世时,是一定要带走这套象征权贵的大型编钟的。
  
可是,考古工作者发现,一般的钟都是圆形的,可编钟却都是扁的?而很多钟上还有一个个的突起,这是为了美观还是另有它用呢?通过研究,物理工作者们发现,编钟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内容。扁的钟型具有双音性质,音域中的音高几乎全部与现代物理音高一致,只比现在钢琴的高低音部各少一个八度。而钟上的突起叫做钟枚,对声音能起到滤波的作用,使演奏时不会产生过长的回音。

 

在曾侯乙编钟的梁架及悬挂附件上,可以看到一些编号及文字。标明了编钟各部件安装的次序和位置。说明这套编钟在设计时就已经想到了拆装的可能。

 

编钟的悬挂附件制作得十分巧妙,起支撑及连接作用的铜人和两架之间的关系设计得非常合理。我们并不清楚编钟在曾侯乙生前曾经拆装过多少次。但很显然,最后一次拆装是在下葬的时候。

 

当时的君王对归天是极其重视的,视死如生。所以这套大型编钟,一定要随曾侯乙一起走向另一个世界。

 

在那时钟和鼎的含义是一致的,编钟不仅是豪华的大型乐器,同时也是象征王权的重要礼器。因而君王对鼎或钟的重视程度非比寻常。

 

杜迺松(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若是天子用钟,可以前后左右四面排列;诸侯用钟,则要少一列,是三面排列;卿大夫用钟,只能两面排列;士一层阶级,只可以用一面排列。这样的等级划分说明钟和鼎,都是代表权力象征的一种典型的器物。

 

传说黄帝制造出九鼎象征着九州中国。以后的帝王们对这一传说深信不疑。九鼎从夏传到商,再到西周,传到东周的时候不慎落入泗水河。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还曾派遣一支队伍去泗水打捞那些可能已不存在的九鼎,结果一无所获。

......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冯光生:“当我们第一次敲响编钟的时候,它那种非常透明,透明得像水滴一样的音色,还有它那绵长的余音,一下把大家都镇住了,真是太美妙了。”
  
在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的“天地人”音乐会上,由谭盾指挥,古老的编钟也是演奏乐器之一。假如我们相信灵魂不死,我们就能从这穿越时空的乐音里听到古人和今人的深切共鸣,余音袅袅。


 感谢央视国际等单位提供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