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物馆红地彩绘棺云虚纹饰t型帛画休闲欣赏湖南省博物馆旅游 |
分类: 博物馆之旅-从文物感觉文化 |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60-西汉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湖南省博物馆
云虚纹是汉代盛行的一项绘画内容,漆器云虚纹画延续了差不多一千年,直到隋代还有这种漆器装饰画。
朱地彩绘棺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
朱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三层,棺为梓木,通体内外髹朱漆。
外壁在朱漆上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颜色,绘出龙虎相斗、双鹿腾云、双龙穿壁,以及仙人、云气、仙鹿等,整幅画面充满海外仙山与神仙洞府神迷迷离的气氛,并以此表达吉祥升仙的主题。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2.56米,宽1.18米,通高1.14米
黑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二层,棺为梓木材质。
棺内涂朱漆,右侧板内壁中上部的朱漆面上,有黑漆勾出的奔马和人,笔画草率,勉强成形。
棺的外表,以黑漆为地,彩绘奔放的流云,以及仙人、神怪、禽兽,构成一个奇幻的仙境。
云纹的轮廓线显著高起,这是汉代新兴的堆漆装饰技法,立体感强,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
仙人游乐、骑鹤持枣、怪神狩猎……好一个“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的世外桃源,其为棺右侧场面。
这是一幅幅多么神奇的画面!云气纹是战国时兴盛起的一种漆器装饰题材,到汉代,云气纹得到了更大的张扬。
汉人好神仙,云气纹中加画各种兽、神禽和神仙,构成了一种称为“云虚纹”的新纹饰,组成寓意吉祥如意、辟除邪厉的图案,为汉初漆器上的主体纹饰。
云虚纹漆画其实是人们幻想中的仙境,它被描绘得美妙神奇。那一朵朵云彩犹如行云流水,一百多个神仙栩栩如生,一组组怪兽形态生动,随着急速回转的流云翩翩起舞,它所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汉代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里凝聚与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与情绪。
云虚纹是《后汉书》记载漆器纹饰的一个名称,即指云气纹中加画神兽的一种纹饰。
《汉书·郊祀志》:“钟虚铜人皆生毛"。原注:“ 虚,神兽也”。
《后汉书·舆服志》载:太皇太后车“云虚纹画车 ”、云虚纹有时简称虚纹(古字“ 虚”、“虚”相通)。
云虚纹中最多的是一种长鹿角的神兽,它大概是汉人常提到的名为"虚"的神兽。汉代铜镜铭文说虚是一种能"辟邪除凶"、“辟不祥”、“延年益寿”、“长乐万世”的神兽。所以,它被人们视作吉祥物,画在生养死葬的各种器物上,以保佑生者和死者,使他们平安、吉祥如意。
详见湖南省博物馆相关网页
http://www.hnmuseum.com/hnmuseum/specialExhibitions/gb/chg2.htm
锦饰内棺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202厘米,宽69厘米,通高63厘米
锦饰内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四层,棺内修朱漆,棺外髹黑漆。
盖棺之后,在黑漆层外面,横缠了两道宽12厘米的帛束,每道六七层。然后在棺的盖板和四壁板上,分别粘贴一层带菱形勾连纹的贴毛锦。壁板外所贴菱花贴毛锦的周边,又加饰一条宽12厘米的铺绒绣锦,中间又横贴一道,即贴成“日”字形。
过去在长沙地取得战国墓中,曾发现保存完整的带束木棺,但棺外贴丝织品作装饰的现象,还是首次发现,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
61-西汉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
出殡时张举的一种铭旌,长205厘米,上端宽92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象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感谢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