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标签:
温庭筠菩萨蛮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水精帘里颇黎枕 |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精彩语录 |
以下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分类: 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精彩语录 |
《唐宋词十七讲》导论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329918/?p=1
1987年《唐宋词系列讲座》23:50:0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430499/?p=1
1、2-词的起源
3-
分类: 中华文化47课精彩语录 |
http://tv.cntv.cn/video/C36252/a03f8793179647ff2ededc88
姿态是从小被无数的羡慕和尊重的眼光调养出来的。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题 记-节选
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当代青年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当代生命和未来生命,却常常被我们的研究者疏忽了。
社会上有一种惯常的看法:当代青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程度,决定着他们的生命高度。其实,事情还应该反过来:当代青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程度,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强度。文化能滋养生命,生命也能
分类: 中华文化47课精彩语录 |
46-远方的目光
余秋雨:我们之前一直避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西方文明的传入。梁启超先生把这件事说成是中国历史的第三阶段: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西方文明的传入,使中国变成世界之中国。
其实从(元)明、清一直到近代,中国遇到的重大麻烦和重大进步,大都和西方文明有关,直到今天也还是这样。世界的中国该怎么走。
对中华文明来说,最重要的远方目光,来自两个著名的西方人:一是十三四世纪的马可波罗;二是十六七世纪的利玛窦。
我很想说说马可
分类: 中华文化47课精彩语录 |
44-文化集权的沉闷
#朱元璋在文化上的自卑转化成了对文化人的鄙视和防范,“文字狱”正是体现了这种心理。
#徐述夔: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在他死后遭剖棺戮尸之祸,还被满门抄斩,故交都被牵连。翰林官庶吉士徐骏的父亲徐乾学是顾炎武的外甥,雍正八年,仇家揭发徐骏把“陛下”写成“狴下”,还有“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于是就以“大不敬”罪被斩立决。龚自珍: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1.在哲学上,程朱理学的发扬,心学的创立。心学的创立者是王阳明;
2.
分类: 中华文化47课精彩语录 |
中国人传统的重政治轻文化,重故事轻思考的历史观念,歪曲了宋朝的真实面貌;我们又要为元朝拂去尘埃了。这是一个短暂的朝代,才89年,如果回溯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的时间一起算,也只有一百多年。历来被看成是中原大地被北方铁蹄践踏的时代,因此也是没有多大收获的时代。
对元朝的误解,来自于汉族正统论。第一个君临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
中国人最喜欢在故事里迷失。
亮点:
成吉思汗,惊人的军事天才,(他和他的后辈)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帝国:东到朝鲜半岛,西到多瑙河沿岸,北到北冰洋以南,南到我们的南海、台湾地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分类: 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精彩语录 |
叶嘉莹先生吟诵访谈-6-曲-白朴《秋夜梧桐雨》第四折曲文
8:06-10:50-21:25
〔正宫〕〔端正好〕自从幸西川还京兆,甚的是月夜花朝。这半年
分类: 中华文化47课精彩语录 |
41-精雅大汇集
在讲完了伟大的唐代文化之后,再讲后面的文化现象有点艰难。因为在太强的光亮的对比下,容易使我们对后面的光亮失去惊叹的热情,也失去公平。其实,宋代文化还是不可小看的,它是在经受了波澜壮阔的唐代文化之后的一个大汇集,而且汇集得那么精雅。
民间思维往往成为主流思维,和小说、戏曲构成互相滋养的一种恶性循环,缺少整体思考:仇恨产生、抱怨产生,评价错乱。
认认真真建立了文官制度、科举制度、在全国广办学校(官学、私学。象山书院、嵩山书院、岳麓书院)。宋代文官的待遇是空前绝后的。在一个充满失败意识的宋代,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明:生态文明、艺术文明。
分类: 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精彩语录 |
https://v.qq.com/x/page/w0341tjgyet.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poster
https://v.qq.com/x/page/e0341l0u76b.html
叶嘉莹《迦陵文集·总序》:我是一个曾经历了不少坎坷忧
分类: 中华文化47课精彩语录 |
28-陶渊明:一座默默无声的最高峰
陶渊明的朴素,是对一切色彩的洗涤,因此也是中华文明在当时的一种最佳归结。他吸取了儒家的责任感,但放弃了儒家的虚浮礼仪;他更多地靠近道家,又不追求长生不老;他吸收了佛教的慈悲和看破,却又不陷入轮回迷信……结果,他皈依了一种纯粹的自然哲学:以自然为本,以自然为美,因循自然,欣赏自然,服从自然,投向自然。他本人,也因自然而净化了自我,领悟了生命。
中国的超世理想,是由这么干净的文学笔调写出来的,因此不符合西方的学术规范,不被很多学者承认。其实,即使在古代中国,陶渊明也被承认得很晚。陶渊明的作品一直非常寂寞,甚至到了唐代还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