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古代再婚男人路遇前妻时说了啥

(2016-07-12 06:12:12)
标签:

文化

历史

前夫

前妻

新人

分类: 随感杂谈一

      一个古代再婚男人路遇前妻时说了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闲来无事,偶读南北朝时期,南朝人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诗集;刚看到卷一.古诗八首中第一首《上山采蘼芜》时,便颇生感慨,尤其是对诗中最后一句“新人不如故”,更是感之慨之,故作文以纪之。先附全诗于下: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如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是汉代无名氏借用被休前妻口吻而作。原文无题,标题是编者加的。这是一首很具戏剧色彩的古诗,古人只用了四组五言,十六句,共八十个字,就把这个前妻路遇前夫的故事,完美地表现出来了。

     这首平白如话的诗,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最简单,最清晰的。而且常常是一字不易的。诗中出场人物是一对离异夫妻,外加一个未出场的,前夫后娶的妻子(新人)。惜墨如金的古人,能够在八十个字的篇幅里,几乎活灵活现地写出他们的对话交流,回忆感叹;有不满,有遗憾,甚至可以体会到新人也不一定快活的光景,令读者如置身其中。实在是诗歌艺术之精品,难怪千百年来被人传诵。

     蘼芜是一种香草,在山上采撷鲜叶,回去晾干后,可制成香囊,悬佩身上。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己婚妇女多生子。估计这位上山采蘼芜的妇女正是因为无子,才被前夫休弃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蘼芜之叹”。可是,这位妇女并不甘心于现状,而是抱着一种渺茫的希望,上山采撷这种也许能给她带来福音的蘼芜。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山路遇前夫的巧合,才留下了这首千古妙诗。

     我猜想,这位做丈夫的是不是也在为新娶的太太采撷这种香草呢?不然,怎么可能让前妻“下山逢故夫”呢?怎么可能两人重逢后,话题聚焦在“新人复何如”上呢?

     一般来说,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因为,旧,代表着过去,新,意味着未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者居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一切,都意味着新将取代旧。所以,旧时代,旧社会,旧习惯,旧传统;怎么也不如新世纪,新中国,新气象,新风尚,来得精神抖擞,来得带劲。由此可见,新衣新帽,新车新房,新茶新米,新娘新郎;凡是冠以一个“新”字者,包括什么新生代,新观念,都是容易讨人喜欢的。尽管有时也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而《上山采蘼芜》里的这位“故夫”,因为饱受“新人”的困挠,竟然打出了“新人不如故”这一与时下的观点相悖的旗帜,持一种“新不如旧”的看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显然很不新潮,很不时尚,很不合时宜,这一观点,恐怕要遭到新新人类的嘲笑了。

     前夫在与前妻的交谈中,感叹道:“新人虽言好,未如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注:姝-美好,手爪-纺织手艺),这是告诉前妻,新人不如故人好,织工手艺也不如故人;这些话,多少给了前妻极度失落的心些许安慰。他还自我检讨地说:“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简直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连招呼都不打,就把新媳妇从大门领回家,而故人只能从小门离开,太让人伤心。可是,往事已矣,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于是,前夫除了自责,还感慨莫名地说:“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原来,新人织出来的是缣,质次价廉;故人织出来的是素,质优价高。新人不仅手艺大大地不如故人,就连心灵手巧,劳动效率也大大地不如故人(一匹长为四丈)。还真莫怪这位前夫得出“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的结论。

     我想,前夫之所以对前妻如此吐露心声,绝不简单是“将缣来比素”这么简单的原故。其中,一定有对故人离去的怀念,一定有对故人抛弃的检讨,也一定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无比追悔。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南宋大词人陆游一首怀念故人唐琬的词--《钗头凤》。其中一句“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硬是生生地让原已郁郁寡欢的前妻唐琬,伤心过度,忧郁而亡。

     由此可见,“旧不如新”,也不总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固然,新陈代谢,是历史的总趋势。但,具体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部分,某一环节,就有可能出现姜还是老的辣,酒还是陈的醇,新人还是不如故人的例外。

     这首古老的诗,至少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己经拥有,而且容易被你忽视的东西。有的时候,一些平时看起来毫不起眼、毫不在意的东西,一但失去后,你才会意识到,你不经意失去的东西,是多么珍贵而又无法挽回;同时,也至少让我们懂得一点,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龙凤呈祥喜洋洋              (家庭亲情        共八篇)             

二. 她千娇百媚让大宋皇帝也无法自恃(随感杂谈一  共一百十四篇)

三. 刘邦的后裔怎么跑到日本去了?  (随感杂谈二  一百二十二篇)

四. 苏轼是高俅能飞黄腾达的第一推手(随感杂谈三  一百二十二篇)

五. 说“北方有佳人”“倾城与倾国”(随感杂谈四  共一百十三篇)

六. 广西漫游记                 (旅行图文       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八.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十.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五.豫陕晋京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六.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七.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八.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