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谁给曹操戴上了奸雄的帽子

(2011-12-20 06:45:21)
标签:

曹操

南阳

许劭

桥玄

文化

分类: 随感杂谈二

               是谁给曹操戴上了奸雄的帽子

     多少年来,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曹操总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奸雄形象出现在字里行间的;而在戏剧舞台上,曹操的脸上又总是涂抹着代表奸佞的白色油彩。只是在近几十年来,才开始有人鼓噪着要为曹操“平反”,试图把曹操戴了一千八百年的“奸雄”帽子摘掉,取而代之的是给他戴上“英雄”的桂冠。且不论这种“平反”是否恰当,我倒是觉得应该先看一看,是谁最早给曹操戴上这顶“奸雄”的帽子的,这样就会知道有没有摘帽的必要了。我们只要认真读一读《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中的一段话,一切真相也就会大白于天下了。

     这段话不长,现录述如下:“操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不能审其生出本末,或云夏侯氏子也。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颙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颙见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玄谓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尝为郡功曹,府中闻之,莫不改操饰行。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

     这段文字很简洁,把曹操的身世和出道前的情况都交待清楚了。其大意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中常侍在东汉末年是手握大权,能呼风唤雨的大太监),因为曹嵩是宦官养子的原故,所以其出生本末就难以查清了,也有人说是夏侯氏的后代(从以后曹操阵营中几员受到重用姓夏侯的大将的情况来看,此说应是真的)。文中又说,曹操年轻时就很机警,也很懂权术(大概受宦官家风熏陶而成),但生活放荡无度,既喜欢飞鹰走狗,也喜欢行侠仗义;就是不喜欢从事有关生计方面的职业(热衷于搞政治权谋的人大抵都是如此);曹操在当时的种种表现,让世人对他并不看好。只有太尉桥玄和南阳人何颙认为他非同一般(桥玄,在汉灵帝中期任太尉,因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是知名高士;何颙,南阳名士,南阳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发祥之地,所以南阳人是当时最牛的人,说出话来,也是如雷贯耳的)。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就要大乱了,不是天命济世的人才,是不能拯救天下的。将来能安天下的人,可能就是你了。” 何颙见过曹操后,感叹地说:“汉室将要灭亡了,能安定天下者,一定是这个人了。”(何颙说得比桥玄还要肯定,这两位高人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在古代,凡经过高人评论的人,是很快就能够出名的)

     桥玄为了进一步提高曹操的知名度,便对他说:“你现在还没有什么名气,应该赶快去结交许子将。”许子将何许人也?许子将即许劭,是东汉三公许训的堂侄。他善于待人接物,能够判断人的品行和能力,他和堂兄许靖在当时都有很大的名气。他们喜欢共同对当地的人物进行深刻的评论,每个月都要更换品评的题目,因此在汝南郡形成了每月初一品评人物的风气(他们自发结成的这个评论社会人物的民间社团,影响力和杀伤力都很大,既能让一个人一夜成名,也能让一个人一夜毁誉)。许劭曾做过汝南郡的功曹(郡府的重要官吏),州府的官吏们知道他在当地评论界的巨大影响力,所以都不约而同的约束自己,以提高自身的形象;就连当地的公族子弟也都收敛了平时不当的言谈举止。

     曹操按照桥玄的指点,前往汝南拜访许劭。见到许劭就开门见山地问:“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许劭会相人,这样问也符合曹操的秉性)许劭从心眼里就看不起曹操的为人(许劭大概己经听说过曹操了,名士一般都看不上有权术、又放荡、且不务正业的人),所以对曹操置之不理,不予回答(曹操可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的礼貌和耐心)。“操乃劫之”,曹操就劫持了许劭(这个“劫”,究竟是用的什么手段,如今己不得而知了),在曹操的逼迫之下,许劭十分无奈,只好对曹操作了一个评语,说:“你呀!在太平岁月里,你就是能臣;在天下大乱时,你就是奸雄。”曹操对许劭这样的评语非常满意,遂大喜而去。也就是高兴得屁颠屁颠地跑回去了。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曹操也因此而扬名。许劭真不愧是高人,明明不喜欢曹操,却在曹操的逼迫下,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就是说,曹操有可能成为“能臣”,也有可能成为“奸雄”,许劭之所以这样说,既为了摆脱曹操对他的纠缠,也为了避免曹操可能对他的加害。其实,许劭对当时的时局是看得很清楚的,知道天下就要大乱了,曹操必定会成为“乱世之奸雄”。可令许劭想不到的是,曹操对这样的评价也很高兴,因为许劭不知道曹操来造访他的目的就是为扬名。“能臣”也罢,“奸雄”也罢,只要能扬名,安什么名头,戴什么帽子,都可以不在乎。这很符合曹操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用任何手段的作风;也很符合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座右铭。

     由此可见,曹操的奸雄帽子是自己跑上门去,强迫当时的名士许劭给自己戴上的,而且还挺高兴。因为后来天下确实大乱了,所以这顶奸雄的帽子也让曹操一戴就戴了一千八百年,谁想摘,还真不一定能摘得掉呢!原因是曹操本人就很喜欢这顶帽子,“操大喜而去”。即然曹操这么喜欢这顶帽子,也就没有必要给他“摘帽”了。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的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血雨腥风的东汉末期宦祸         (随感杂谈一   共六十四篇)

三. 班超出使西域建奇功             (随感杂谈二     共六十篇)

四. 纸上谈兵 误国误民              (随感杂谈三     共六十篇)

五. 闲话“封建主义”               (随感杂谈四     共六十篇)

六.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七.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八.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九.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一.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二.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三.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五.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