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
误国误民
“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起源,应追溯到二千二百七十年前的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在山西长平的一场“长平之战”。在这场十分惨烈的大战中,只因赵国错用了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人做主帅,结果,不仅输掉了这场战争,而且还让赵国元气大伤,使赵国从此再也没有从这场大战中恢复过来了。这就是“纸上谈兵”“误国误民”的故事。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己日渐强大,不仅打败了强大的楚国,还夺取了韩地。兵锋正盛的秦国,在这年派出左庶长王龁为将军,率大军伐赵。
这时的赵国,己经没有了赵惠文王时,由蔺相如、廉颇、赵奢联合辅佐的强盛局面。因为赵惠文王死后,己由儿子赵孝成王继承了王位;能征善战的马服君赵奢也死了;蔺相如、廉颇也都老了;赵国己大不如前了。
不过,廉颇虽老,却有着十分丰富作战经验。秦军兵锋所指的长平郡,正是老将廉颇驻防的地方。经几次接战,虽然均是秦军胜。但经验丰富的廉颇,却找到了秦军的软肋:急于速战的秦军,最怕的是拖延战术。廉颇认为:当下秦军兵锋正盛,不可以硬拼,只能拖着它,以寻找战机。于是,赵军便开始了深沟高垒,坚守相持,以逸待劳,等待战机。这一手,让秦军十分焦急。可是,既没有战争经验,也不懂军事的赵孝成王,却以为廉颇因打了几场败仗,就怯战不出了。遂大怒,并多次派使者前去责备廉颇。
秦军对廉颇的坚守拒战,毫无办法。由是,秦国的范雎,便使出了“反间计”,派人携带千斤黄金去行贿赵王最信任的权臣,以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受贿的权臣对赵王说:“如今,坊间到处都在传言,秦人最害怕的是大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秦人说,如果赵括当了主帅,秦国就有大麻烦了。而廉颇己经老了,很容易对付,过不了多久,廉颇就要投降了。”赵孝成王还真是脑子出了毛病,这么“白痴”的反间计,居然也让他入了套。
由是,赵王遂以赵括取代廉颇,为长平前线主帅。老臣蔺相如进谏说:“大王以名气任用赵括,就像用胶柱去打击鼓瑟,是起不了作用的。赵括只会空谈其父的兵书兵法,却没有实战经验,不知应对战场上的千变万化,用他是要误国的。”赵孝成王己经完全听不进蔺相如的劝阻了。
当初,赵括自小学习兵法,稍长,便学有所成。只要与人谈论兵法,无不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曾经与其父赵奢谈论行军打仗的事,其父也难不倒他。但赵奢却认为,这决不是什么好事情。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何如此认为?”赵奢说:“战争,是要流血,是要死人,是置之死地的大事。而括儿却随意谈论,把战争看成是一件很容易办的事情。如果赵国不任用括儿为将帅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去带兵打仗,造成赵国损兵折将的一定是括儿。”
当赵括即将起程时,括母上书赵王,请求收回陈命,不要任命赵括为将。赵王问:“这是为何?”括母答道:“我服侍赵括的父亲很多年了,亲眼见到赵奢身为大将,却能礼贤下士,爱兵如子。我看见赵奢亲自送饭给部下吃的就不下十几次,而和他成为肝胆相照、同生共死的朋友的就有一百多位。凡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财物,他都分送给了军吏和士大夫。一旦领受了任命,他就会专心致志地考虑大王交办的事情,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却不然,刚任命为将,就端起了架子,使得军吏拜见他时,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给他的金帛,他也全部收藏到了家里。近日看到良田美宅,能买的就想方设法买下来。大王以为赵括像他的父亲,其实他们父子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两类人。请大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将到长平去。”赵王说:“括母不要再说了,孤王决心己定。”括母见无法说服赵王,只好退而求其次地说:“既然大王己下定决心,我也不好再说了。但如果战争有什么不测,请不要将我赵家连坐。”赵孝成王同意了。这是一个比赵王有头脑的、有大局观的、令人尊敬的母亲。
秦王得知赵括取代了廉颇,非常高兴。便秘密任命能征善战的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并对外严密封锁此消息,下令军中:“有敢泄漏武安君为上将军者,斩。”
赵括到了长平,既不调查,也不研究,首先撤消了廉颇坚守的命令,变更了廉颇所有的军法约束。接着又更换了各级军吏。这样做下来,赵括就自认为可以统帅军队,可以打胜仗了。在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情况下,赵括命令全军向秦军发动进攻。胸有成竹的白起首先佯败而走,还分别派出奇兵袭扰赵军,以吸引赵军追赶。赵括乘“胜”追击秦军,一直追到秦军设伏的壁垒。秦军在壁垒中坚守,赵军攻不得入。这时,白起出奇兵二万三千人,截断了赵军的退路;又派五千骑兵冲击赵军,把赵军一分为二,使之不能相互救应。同时赵军的粮道也被秦军切断了。分割包围赵军后,白起派出小股部队,日夜袭击赵军,让赵军不得安生。而且,赵军每次与秦军接战,都占不到什么便宜。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经历过实际战争,而且还是如此残酷的大战,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只好修筑壁垒,以待救兵。
秦王知道了赵军的粮食己经断绝,便亲赴河内征召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悉数派到长平参战,主要任务是阻击赵国的援兵和运送的粮食。赵国当时也缺粮,向齐国求援,被齐王拒绝了。
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即赵孝成王五年)九月,赵军己绝粮四十六天了。饿得实在没有办法,赵军内部就相互残杀,相互吃被自己杀死的士兵充饥。无计可施的赵括,命令赵军分成四队全力攻击秦军的壁垒,以求突围。如此反复向秦军冲击了四、五次,却无法突破秦军的包围。于是,赵括就组织精锐的士兵为前锋,自己也披挂上阵与秦军搏杀。很不幸,赵括不多时就被秦军射死了。军中无主帅,赵军大溃,四十万人全部向秦军投降了。尔后,白起怕降卒再反抗,就在长平坑杀了这四十万人,只放走了二百四十个未成年人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也是最残酷的一场战争。赵军前后共死亡了四十五万人,秦军虽然是胜利者,伤亡同样惨重。在这场战争中,“纸上谈兵”的赵括,不仅断送了四十多万条赵人的生命,也使赵国失去了最基本的精锐部队,从此走向衰亡。当然,这也与赵孝成王崇尚空谈,不务实事有直接的关系。“纸上谈兵”“空谈误国”,这个历史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爱孩子,就让他去为国建功
(随感杂谈一
共五十九篇)
三. 闲话“封建主义”
(随感杂谈二
共六十篇)
四. 趣说好丈夫秘笈
(随感杂谈三
共五十篇)
五. 第一个用文字描述欧洲的中国人
(随感杂谈四
共六十篇)
六.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七.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八.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九.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一.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二.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三.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五.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