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为何怕“尤物”

(2011-03-01 06:46:17)
标签:

叔向

小店

尤物

秋波

文化

分类: 随感杂谈二

              古人为何怕“尤物”-词海拾遗

一. 古人为何怕“尤物”

     如今的男人把具有魅惑力的漂亮女人称之为“尤物”。不少男人,尤其是有一定权势或财势的男人,一看见“尤物”,就恨不得即刻将其据为己有。孰不知在古代,“尤物”却是男人们,尤其是以道德高尚自诩的男人们,避之犹恐不及的对象。在小篆字形中,“尤”被描绘成植物受到阻碍,屈曲生长的样子,而受到阻碍还能继续顽强地生长,则显示出其生命的优异特征。因此,“尤”的本义就是特别优异的意思。

     “尤物”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国大夫叔向想娶申公巫臣和夏姬所生的漂亮女儿为妻,其母规劝他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意思是,“尤物”的魅力足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失去平衡;如果男人不是有德义的正人君子,根本镇不住这种“尤物”,如此必有灾祸。“叔向惧,不敢取,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此文出处同上)。意思是,叔向怕了,不敢娶。晋平公强迫叔向娶之,婚后生子叫伯石。后来,“尤物”果然给其家族带来灾祸。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没有足够的德行能与“尤物”的魅力相抗衡,并能镇住“尤物”的的男人,最好不要招惹“尤物”。这很有点“红颜祸水”的意思。经过斗转星移,如今的男人却不怕“尤物”了。

                 .“百货店”的来历

     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打扮成庄稼汉的模样,到江南一个小镇微服私访时,见到有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店铺,却挂着“万货全”的招牌。乾隆心想:好大的口气,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不是万货全。只见乾隆进了店铺,沿着柜台转了两圈,看到店铺货架上的货物确实很全。这时,乾隆开口对店伙计说:“我要买一把粪杈子。”伙计连忙拿出几把粪杈子放在柜台上,说:“老客,请随意挑选。”乾隆边摇头边说:“我要的是金粪杈子。”伙计急忙转身走进后面柜房里,对掌柜的说:“前面那位老客要买金粪杈子。”掌柜一听,不敢怠慢,赶忙来到柜台前,定睛一看,就知来者不善,是来找麻烦的。于是,连忙陪着笑脸说:“对不起,老客,小店确实没有金粪杈子。”乾隆说:“你这里不是万货全吗?”掌柜一听就明白了,忙让伙计把招牌摘了,然后对乾隆说:“那就请这位老客给起个名号吧!”乾隆笑道:“虽非万货全,但百货我看还是有的,就叫“百货全”吧!”乾隆本是个喜欢到处留墨炫耀书法的皇帝,就顺手给这家小店写了一个“百货全”的招牌。由是,这家“万货全”就改成了“百货全”。后来,民间传出这家“百货全”是乾隆皇帝亲自御赐的店名,“百货全”小店就迅速红火起来,小店逐渐变成了大店。由于是乾隆御赐的“百货全”,“百货全”就在全国的店铺名称上流行开来。再后来,“百货全”又逐渐演变成了“百货店”。

                .“秋波”的妙用

     南唐后主李煜《菩萨蛮》词中的:“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有“秋波”二字,以及《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的:“湘云慢起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醉了。”也有“秋波”,出现在这两处的“秋波”,都是用来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的。秋波,原有秋天的水波之意。譬如,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苏武庙》写道:“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封侯绶印缅怀葬在茂陵的先帝,空对秋水泣哭失去的年华。为什么要用秋天的水波来形容呢?因为古人认为:春、夏季节,高山积雪融化,怒潮排壑,波涛汹涌,毫无美感;冬季河面结冰,只有寒冷的感觉,亦无美感;只有到了秋季,历经一个夏季的丰沛雨水,河水不盈不枯,再经过一段时日的澄清,水波明净,水面清澈,水变得更美了。因此,秋时的水波既可以用来形容清澈的心灵,也可以用来形容美女的双眸之“暗送秋波”。

                .伉俪的解释

     《左传.昭公二年》记载:“晋少姜卒,公如晋,及河,晋侯使士文伯来辞曰:‘非伉俪也,请君无辱。’”孔颖达.疏:“言少姜是妾,非敌身对耦之人也。”大意是,晋平公娶了齐景公的女儿少姜为妾,很宠爱她,但没过多久,少姜就死了。鲁昭公闻讯后前去吊唁,车驾己到了黄河边,晋平公派使臣文伯前来辞谢说:“少姜不是正室,依礼无需昭公亲自前来吊唁,以免有失身份。”孔颖达疏章说:“少姜是妾的身份,与晋平公的身份是不相匹敌、不相对等的。”这里的“伉俪”是对正妻的专称,少姜是妾,也就不能称为“伉俪”了。“伉”通“抗”,本意是对等、相等、匹敌的意思,如《战国策.秦策》:“天下莫之能伉”。而“俪”,本意是配偶的意思,如《广雅》:“俪,耦也。”“耦”通“偶”,即配偶。因此,“伉俪”是指可以相匹敌、相对等的配偶。后来,人们就尊称个人条件、事业成就相当的夫妻为“伉俪”“贤伉俪”。

                                    (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 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教训                (随感杂谈一   共三十一篇)

三. 明太祖朱元璋与文化人                      (随感杂谈二     共五十篇)

四. 探究岭南文化与粤语的成因                  (随感杂谈三     共五十篇)

五. 《西游记》中的“我爸是李刚”              (随感杂谈四     共五十篇)

六.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七.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八.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九. 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 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一.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二.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三.豫、陕、晋、京行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四.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篇)

十五.这里的冬天暖洋洋                         (图说深圳     共二十六篇)

十六.文革二三事                               (往事记忆       共十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