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压榨 诚信 激励 分享

(2009-01-22 08:53:37)
标签:

财富观

企业家

诚信

激励

分享

利润

文化

分类: 管理

压榨 <wbr>诚信 <wbr>激励 <wbr>分享有博友介绍到宁波一家大的民企讲课,发现这家民企在经济危机中做得很轻松,企业庞大,业务多元,散而不乱。觉得很奇怪,经过深入的了解,才知道其核心竞争力很强,老企业家历经十年的追求,终于水到渠成,赚到了第一桶黄金。当财源滚滚来的时候,就铸成了他们的行业第一,甚至是寡头垄断。

 

我与他们的经理人交流,问了他们的一个问题:你们的老板“财富观”是什么?先是一愣,我解释说:第一种:有些老板把员工的工资以各种理由七扣八扣,通过“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获得财富——压榨;第二种:有些老板很有诚信,承诺并改善员工的待遇——诚信;第三种:有些老板把利润的一部分用来激励骨干员工——激励;第四种:还有的老板境界就更高把所有的利润与所有的员工分享——分享。这四种财富观,你们的老板属于哪一种?

 

想了一想,其中的一位说:最起码应该算是第三种吧?!与民营企业交往多了,我们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一个企业究竟能够做多大,跟这个老板的财富观有很大的关系。这里应着了一句流行语:人聚财散,财聚人散。而人和财均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缺一不可。

 

于是,有感于很多企业家把赚来的钱到处投资,想让钱滚钱,以钱赚钱。由这种思想导致的社会问题就来了:没有人愿意做实业,最起码好好地做实业,要么想着投机——得赚就赚一把;要么想着——钱生钱,玩资本运作,投机企业。这也是本人非常佩服超人李嘉诚的原因所在,这位让人佩服的真正的企业家,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实业的奋斗中。

 

我认识的一位浙江大企业,从销售额来看应该算作大企业了,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个亿。这位企业家也跟李嘉诚一样,有着很深的实业情结,早期在机会遍地的时代,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不断的把企业做大了,但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定位模糊,实业的情结,却不是做实业的材料。逐渐大起来的企业,不能够用做实业的方式去做,企业运作越来越吃力,最后,不得不分拆,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企业,非常遗憾。

 

假如,企业家把赚到的利润集中投入并与骨干员工分享,既得到了资源的集中使用,又能够留住人才,这样的企业又何怕不能具备核心的竞争能力呢?温州有一位企业家,属于第四个层级财富观,在企业一开始的时候就与大家分享利润,不但与自己的员工分享,还与自己合作的机构分享,集中使用人力资源,把不擅长的事情都交给最优秀的机构去做,看起来分出相当一部分的利润给合作的伙伴,但是,他的企业发展却是飞速的,不到十年的时间,营业额就达到了60多个亿。

 

所以说,企业家的“财富观”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家这样的胸怀,企业的经营模式或管理模式再好,企业也难以做大做强!

 

不知道博友们你们服务的企业老板是什么样的财富观呢?

 

 

以下是《再谈大学生就业难》的部分精彩评论

 

藤龙: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管将来选择怎样的道路,都要沉淀沉淀再沉淀,同时内心的信念不能变。

————能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想法!现实中我们看到那些认准方向坚持十年以上的人,都已经在各个领域中有一方天地了。

 

ccyksz:年轻人在今天能韬光养晦的又有几人? 做不到韬光养晦是很难有大的作为.

————因为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民间有句话叫“大器晚成”,意思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而现在的媒体动不动就宣传20岁当总裁的“神话”,其实是一种误导。

 

眉儿: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难,主要是因为一些大学生择业观念淡薄、对自己定位不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很多人不自信,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找工作自然就很茫然。当前流行这样一句话:我们就像玻璃窗上的一只苍蝇,前途一片光芒,就是没有出路。其实前途是光明的,出路也是蛮多的,而是在于自我定位高度是什么?要转变观念,就业门路才会更宽。

————同意眉儿的观点。古人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一点转变观念的毕业生容易找到好工作。

 

麦加菩提:确实深有同感,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的大学生基本是眼高手低的,最主要的是现在他们没基本的吃苦精神,目前大学生这么多的情况下,还是一直的按照原来的思路找工作,逆商不够,很多的高素质人才还在想办法就业的情况下,他们自然就形成了变相的失业,其实,在目前,应该要有点核心竞争力,就是在学历和素质相等的情况下。应该吃点苦,应该多思考。

————但是很多家长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今年我们公司也在招聘毕业生,本以为经济形势不好,学生们应该有一种紧迫心理,但是发现很多人反而更不急着找工作了——因为更有理由当“啃老族”了。

 

Frank: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只想着到大公司拿高工资,很少有人首先想着怎么样提高自己的能力。学工程的不愿意到车间里去,连一个产品怎么装配都不知道,怎么可能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
    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影响许多公司不愿意招聘新大学生,那就是浮躁,不稳重,把自我看得太重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许多人频繁跳槽,工作只有两三年,却已经跳槽两三次。有一点点不合自己意愿就甩手不干或跳槽。我也是一个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人,试想那个manager愿意自己的部下想走马灯似的换。
这也从另外有关方面反映出我们现在教育改革的失败。学校只注重分数和经济效益。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缺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培养。其实,这在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更为重要。

————确实说出了企业的苦衷!我们跟一些企业的高管或HR交流过这个问题,现实情况让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会设一些条件,例如: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兄弟姐妹的;不是大城市来自比较穷的地区;有针对性的参加过社会活动,如勤工俭学之类……其实是前些年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工作好找的错觉,象国外的很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之后,人们就很害怕失业,中国不可能永远高速发展下去,但如何才能让这些年轻人有危机意识呢?

 

逍遥林下:有些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认为一是眼高手低,贪图舒适,不愿从基层干起,不愿做艰苦工作,认为这有损面子希望能一步登天,这恰恰是职场中的大忌.二是盲目攀比.千元左右的工作不愿干,认为自己苦读十多年,拿这点钱不值,以至于错失良机.
    经验的积累需要经过实践的磨练,不拿出一定的时间到基层去磨刀,刀锋是不会锋利的.高薪需要与高水平相挂钩,刚走出校门没有经验,而书本知识往往与现实相脱节,高薪企业需要的是创造出比薪水更高的利润,才能物有所值,才能聘你,因此只有正确衡量自己的价值,才能摆正位置,找到合适的工作.

————“高薪企业需要的是创造出比薪水更高的利润,才能物有所值,才能聘你”说得太好了,对于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企业是不会吝惜金钱的。在做咨询和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很多老板真是捧着金砖在找人,但是真正的人才都不缺舞台,所谓一将难求。

 

海纳百川:用自己儿子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大学生就业发生的种种现象,很有说服力。我赞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期望值太高。大学生仅仅是一个文化水平的标签而已,缺乏社会经验是他们的通病。当然,一心想获得一份称心的工作岗位,获得一份不菲的薪金收入并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几百万的大学生鲜有自知之明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传授社会大学的基本知识。因此,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冷遇也就不足为怪。

————其实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我在自己办企业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举一个很小的例子,80后的毕业生连擦桌子这样的小事都需要教——因为在家里没做过,不会做,教过之后也能做的很好,做事的教育还好办,还有更重要的做人的教育,很多道理都不懂,靠企业文化团队氛围去影响,真的很累。但是没有办法,教育在这一块上的缺失只能由企业来补,这就是现实。

 

竹林潇潇:您说的很有道理,其实我觉得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大学和企业脱离太大了,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会和市场需求,本来一个烤炉是烤饼的,但大家都想吃烤地瓜,导致烤出来的饼大家都不爱吃。自然也卖不上好价钱。

————呵呵,很好的比喻,还可以反过来说,因为地瓜的需求旺起来,有聪明的烤饼的人就去烤地瓜了,然后越来越多的烤饼人都去烤地瓜,最后烤饼的绝迹了,这时候需要吃饼的人傻眼了。就象当年不管什么学校一窝蜂开财会、计算机专业一样。

 

绝地苍狼:大家都在谈论就业,更多的人认为大学生没有摆正心态,所以才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为什么我们不能反过来想,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思维那么狭隘呢?实际不是如此,有很多现实情况让大学生的选择面变得很窄很窄。去偏远地区,将来回来容易吗?你们可以比较身边的人,看看是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好还是去小城市发展的好,不要举特例。挑肥拣瘦,谁不想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起点更高点,从事的行业更好点,因为这些工作经验有可能决定你一生的职业道路,没有深受其害的人是不能想象的。等等,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有着深刻的不得已原因的。我们希望大家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岗位不能满足和跟上大学生的数量增加。但是我们又不能因为这样就减少大学招生。因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

————“因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太对了!提高全民素质如何与教育结合,这是当官的们要多多思考的问题。

 

庞智大威:曾经的天之娇子,如今竟沦落到数以千万计的失业飘零,政府的就业之计,也只是力图重复扩大中国是世界大加工厂的低层次作为方面,并寄望于由此扩大毕业生的安置就业。而事实上,这已被证明是徒劳的,因为,中国这个诺大的世界加工厂里,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当然不是占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的学生,而是少数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技术工人们!大学生们,无奈的成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麻烦制造者”!正所谓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怪圈积累。唉!真是令一切善良的人们揪心不安啊!这一切,究竟谁之过!?

————这届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相信会有具体的措施,但真正改变还需要过程。但是毕业生可不能有“等”的思想,经验值也是财富,早一天开始工作,就早一天开始积累。

 

 

推荐阅读我的其他文章

 母亲                   大尾巴大老鼠

 种树者说               拒人于千里之外  

 说说老板的心态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值钱? 

 为什么写林黛玉         谁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 

 茶香弥漫的都市         静静地,我们相依走过岁月

 这样的钱要不要赚?      世界上真的有“绝招”吗?   

 有关“空降兵”的困惑   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中国式的完美与美国式的完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