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诗人在最好的状态里,废话都是好诗

标签:
白话诗汉诗汉语华语经典口语诗歌诗经诗人现代诗现代诗歌口水文学 |
分类: 中外文学哲学精品资料 |
4月16日,一年一度的“伦敦书展(London Book Fair)”将在伦敦拉开帷幕。今年,中国作为2012年伦敦书展主宾国,有20位中国作家将受邀于4月前往伦敦参与书展中国项目的讲座活动。此外,从4月到11月,将有30位中国知名作家受邀赴英国参加各地的文学节和艺术节。自1971年伦敦书展创立以来,首次有如此庞大的中国作家代表队伍参与此次盛会。搜狐文化特别带来伦敦书展系列名家专访,本期专访诗人西川。
“梨花体”“废话诗”国外早有先例
诗人西川 |
搜狐文化:您在伦敦书展上一共有几场演讲?
西川:一共有四场吧,好像,我15号去伦敦,15号有两场,一场是与韩东对谈“当代中国诗歌”,一场是在伦敦大学。另外还有两场,一场在尤卡希尔大学,一场在里卡索大学。这些演讲都是即兴式的,没有事先确定的主题,比较随性,更多的是与现场读者互动,回答他们比较关注的中国当代诗歌的问题,和韩东那场,主要是介绍下80年代以来中国的诗歌情况。
搜狐文化:杨炼编选的中国当代诗歌英译本《玉梯》这次会在伦敦书展首发,您知道吗?
西川:我知道,这本诗集也收录了我的作品,因为我现在还没有看到书,所以具体选的哪几首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有《契丹面具》。
你可能有所不知,国外已经出过好几本中国当代诗歌的英译本了,去年10月在美国出了一本《Pushing the window》(《推开窗户》),这本收录了我的3首诗《思想练习》、《蚊子痣》、《皮肤颂》,这本诗集出版后,我还在美国做了一次巡回朗诵,从西雅图到华盛顿。
另外在美国编过中国当代诗选的还有张耳、陈东东和王屏。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出过一本《中国现代文学选读》,里面收录了一些诗歌、小说、戏剧等。更早之前,有过一本《风暴之后》,是一位美国诗人编选的。不过之前出的几本质量都比较一般吧,无论从编选上还是翻译上,这与编者的视角有很大关系。
去年这本《推开窗户》,是美国一个非常大的出版社铜峡出版社出版的,在国外出书,出版社非常重要。这次杨炼这本《玉梯》,也是由一个非常大的出版社,血斧出版社出的,而且这本《玉梯》的编者非常出色,我个人很看好这本。
搜狐文化:国内的“梨花体”、“废话诗”您关注过吗?
西川:“梨花体”我知道,我并不反对“梨花体”和“废话诗”,而且,其实“梨花体”这种写作形式并不是从赵丽华开始的,国际诗歌界早就有这种写法。
荷兰有个诗人写过一首诗《听来的诗》:
“我数十下限你离开酒店
1、2、3、4、5、6、7、8、9、10”
我感觉,国内的“梨花体”和“废话诗”没太大意义,更多的是一些不太懂诗歌的人在炒作吧。你看这首《听来的诗》,它好像也没有说什么东西,但是诗句中那种“紧张感、现场感与随意性”是很强的。
我不反对“梨花体”和“废话诗”,我不关注你的写法,但我看重的是你写得好与坏。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诗人在最好的状态里,废话都是好诗”。所以,写得好坏是唯一的问题。我对“废话诗”没有关注过,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我的感觉是,我们应该先搞清楚什么是“废话”,特别是诗歌创作中,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些所谓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废话”穿插在诗句中是为了缓解那种紧张感,起到一个调剂作用,这样的可能就不叫废话,关键还是要看上下文语境。
国外有一种Light poetry(轻诗歌),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就是好玩。有位大诗人奥登,他就编过一本英国的《轻诗歌》,里面的诗歌都特好玩,你看着都像“废话”,但是人家写得每一首都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都有上下文和语境。
“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化的秘密发动机”
“诗歌影响着我们的‘观念’、‘语言方式’甚至对一个事物的‘趣味’”——西川
诗人西川在朗诵 |
搜狐文化:您的作品在国外有单行本吗?
西川:今年美国新方向出版社刚出了一本《蚊子痣 西川诗选》,这本诗选的翻译是卢卡斯克莱因,国外专门翻译我诗歌的翻译家。
搜狐文化:您最近有没有新作?
西川:下一期《今天》会刊登我的一组长诗《万寿》,写的是清代生活,主要是晚清的社会变迁。
搜狐文化:您觉得当代生活需要诗歌吗?
西川:当下,我们的诗歌环境比较复杂,有官方的,大学的,民间的,网络的,并且有一些资本也注入了诗歌现场。
我觉得,不是当代生活需不需要诗歌的问题,而是你所说的诗歌到底是什么?现在很多人读诗,可能有些读的是徐志摩,有些人读的是北岛、杨炼、多多,我觉得不同的人他对诗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诗性活动我们当代肯定是需要的,去年我在一次领奖时说过:“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化的秘密发动机”。很多人可能都觉得现在诗歌比较边缘化,但其实诗人创造发明的东西,早已经渗透到了诗歌以外的生活中,只是很多人不了解。
诗歌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很多细节中。比如我们现在很多的“观念”、“语言方式”甚至对一个事物的“趣味”,这些都是从诗歌中来的。
国内诗歌界缺席当下国际诗坛 “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世界诗歌地图”
《西川的诗》 |
《西川诗选》 |
搜狐文化:介绍些国外诗人给我们吧。
西川:我们国内目前的诗歌翻译界存在着很多问题。现在中国读者读到的诗歌,大多数都是80年前、100年前的诗人的作品,也就是出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些诗人,比如刚才你说的俄罗斯白银诗派、保罗策兰、里尔克等。对于国外当代诗歌,也就是国外眼下正在进行着的诗歌创作,我们读的太少,可以说,我们的翻译和阅读,都严重滞后于国外正在进行的诗歌创作,对于当下最具活力的国际诗坛,我们是缺席的。
还有一个问题,国内的诗歌翻译大多集中于欧美俄以及拉美诗歌,对于亚洲、非洲诗歌我们翻译得很少,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诗歌,国内诗歌界关注太少。唯一一个我们关注的阿拉伯诗人是阿多尼斯,那是因为他长期在巴黎生活。阿拉伯世界有个非常有名的诗人达维石,他是一个世界级的诗人,北岛和我都认为他非常出色,他是巴勒斯坦人,已经去世了,在国外非常有名,他的诗歌关注了当下的阿拉伯世界,我们却从来没有翻译过。巴勒斯坦还有个非常好的诗人,叫穆罕默德阿里,我们也没有翻译过。
可以说,当代阿拉伯世界,包括土耳其、波斯等地的诗歌创作被我们忽略太久了,还有当代印度诗歌,可能国内没几个人能了解,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泰戈尔。所以,我们“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世界诗歌地图”。这是很遗憾的。我们的诗歌翻译距离当下世界文化进程太远了。国内的翻译界、出版界,过于功利化,加勒比海地区有个诗人沃尔科特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诗歌立马被翻译引介,但是那个地区另一位非常好的诗人爱德华布拉斯维特,在当地享有盛名,因为没获得诺贝尔奖,国内没有人翻译他。
另外,我们对国外的年轻诗人关注也太少,土耳其有个女诗人白江玛吐尔,西班牙有个女诗人尤兰达,她们都非常年轻,也非常优秀,但是我们鲜有关注。最近,我一直在努力翻译一些国外当代诗歌,前段时间在《诗刊》发了一组国外70后诗人的作品,国外80后诗人的我还没有翻译。
最近有一套世界范围内的诗集在香港出版,并且会被引进国内。上个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了一本我翻译的盖瑞施耐德的《水面波纹》,他是美国垮掉派诗人,现在已经80多岁了,这本诗选的书名就是他本人亲自定的。牛津社计划出版一套外国诗人的诗集,主要都是一些国际知名诗人,目前已经出了4本,除了盖瑞这本,还有美国的迈克尔巴穆、日本的谷川俊太郎,以及一位俄罗斯诗人,即将要出的是阿多尼斯,出到10本的时候,国内的译林出版社会引进这一套诗集,出简体字版的平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