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 明:诗人的偏见

(2011-10-25 13:29:57)
标签:

白话诗

汉诗

汉语

华语

口语

诗歌

诗经

诗人

文学

现代诗

现代诗歌

经典

文化

向 明:诗人的偏见

 

    任何一个诗人对「诗」本体的看法必定有他自己特定的认知,他就绕着这个设定的中轴把诗一首首写了出来,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是造成一个写诗的人成为真正诗人的基本修养。天下诗人千千万万就必定有千千万万对诗的看法,绝对不可能有统一的思想,诗也不可能像从装配在线的标准作业程序下产生出来。既然不可能有规格一致的诗,只好说诗是产自每个诗人自己的「偏见」似乎并不为过,所幸诗就是因为不是统一口径写出来的,所以诗坛才能像百花齐放的各显异彩。

    这是一个多元并举的时代,诗的多元定义更令人啧啧称奇。云南有位诗人叫做雷平阳,他写过很多出人意外的诗,也得过一些不太平常的诗奖,有争议也有叫好。最近他对诗歌的定义,看法更令人称奇。当有人访问他「什么是诗歌」时,他回答说诗歌就是「观世音菩萨」。诈听之下以为诗是用来慈航普度众生的,那是观世音菩萨救世的法旨,诗的使命也许应该如此。然而雷平阳却另有将文句拆开解释的本领。他说「观世」是指诗人跟外部的关系,要观察和体认世界。「音」是诗歌的音律、节奏、韵味,系诗歌内部的艺术特征。「菩萨」指诗人要有菩萨一样的悲悯情怀,要能悲天悯人。他这样对诗歌分解动作式的解释,无论诗的内外都己顾及到,倒也四平八稳,大概平常人对诗和诗人的要求也不过如此。

    也有诗人用诗来论诗的。这种「论诗诗」早在唐代即己盛行,杜甫的く戏为六绝句>即是「论诗诗」的传世之作,他对六朝的诗歌肯定其为「清丽词句」,更有「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一面,他主张诗应兼收并蓄,力崇古调,也兼取新声,古今体并行不废。这可与我们现在动不动就反传统,其气派真不可以道理计。我们现在也有「论诗诗」,但在诗中明言主张反传统的尚未见到,只是他们诗的表现早己不是传统「清丽」「凌云」的那一套。北鸟在走过朦胧,游歴海外归来后,发现当今汉语诗己沦落至不成体统,他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诗,属于抽屉和锁」。不知他是发现当今诗已浮华不实,需要沉淀。还是诗己必须禁闭思过,暂时不能见人?

    现今论新诗的诗,大概每位新诗人多少都写过。大家和大师的不必细说,因为早己成为经典,现在摘几则不为人知,倒也满新鲜有趣的说一说。菲华名诗人和权十五岁即曾在马尼剌的「菲华青年文艺营」,接受过当年(1960)诗坛大老覃子豪主持的诗的讲授,并开始写新诗,出过四本诗集和两本评论,但直到1990年,他写了一首题目为く诗>的诗,向他的一位同时间写诗,却不属同一诗社的好友垂明(按即「千岛诗刊」的庄垂明)请教,因为他对诗起了疑问:

      

       ——给垂明

       轻声问你
       什么是诗

       你含笑不答
       只睇着
       屋盖上
       一对依偎的
       鸽子

    这首诗短得精致,却含蕴深邃。他低声轻问,对方却是笑而不答,只看着屋顶上一对依偎在一起的鸽子,这情景,有如禅师的不轻易启口,全赖弟子自己去体悟。原来诗的存在就如那对依偎在一起的鸽子,透露出的讯息是极精诚的爱恋,纯洁,安宁与尊重,若问「什么是诗」,眼前景物就是最美满的答案,只是尽在不言中,必须用心去静思。

    大陆河南新乡有位笔名香泉先生,在2009年三月十日发表了一首「一个诗人给我的留言」,对「诗是什么」有着自虐和否定其存在的轻篾表现,非常特殊:

       一个诗人给我的信  香泉先生

       诗歌是内心深处子夜里飘渺的独白
       偏激和颓废遗弃的私生子
       饱受刺激者无所不在的梦呓
       你不要窥探我的隐私
       我不在乎你的理解
       我的诗歌是潜行的象形文字
       在天书的扉页上像一只蚯蚓
       寻找适合的松软
       或者是水 自然地流向谷底
       你的作用是读或是不读
       遗忘或是不遗忘

    这十一行的短诗里有六行都在描述他认为的诗的形相。启始三行全系负面不堪的残败意象,包括「内心深处子夜里飘渺的独白,偏激颓废遗弃的私生子,饱受刺激者无所不在的梦呓」,这种极度残酷的自剖,其实无非是诗人自己不愿以诗讨好现实的自我调侃。自第六行至第九行则在解释他的诗歌的不合时宜,表露出他的诗其实都非比寻常,不是潜行的象形文字,便是天书上一只寻找适合松软的蚯蚓,再不就是自然地流向低处的水,都隐约表露出他的傲气和不凡,所以他不求人理解,他的诗你读或不读,遗忘或不遗忘,他都不在乎。好一个个性十足,毫不在意诗外喧哗的硬汉诗人,我打心底敬重。他对诗的认知有他独到之处,也值得学习。

 

 

更多精华:

 

卞 敏:《哲学与终极关怀》 

刘 波:《当世界不再令人着迷时》           卡内蒂:《钟的秘密心脏》 

韩作荣:《诗来源于垃圾》                   大 解:《非诗》
大  解:《小神话》                         谢 冕:《诗歌是做梦的事业》

徐小斌:《美丽往往掩盖智慧》               西  川:“诗人生在中国,真是太不幸…

摩 罗:《别把诺贝尔奖当回事》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于 坚:《道成肉身》 我的诗生活鈥斺斖跷髌较盗蟹锰福毫浩狡                    左后卫:《“坐台”与“作诗”的25点异… 我的诗生活鈥斺斖跷髌较盗蟹锰福毫浩狡

旷新年:《卑贱的生存》                     刘晓枫:《诗与自律》

徐 贲:《宽容的困惑》                     王 涌:《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凡响…  

陈丹青:《如何成就大师?》                 钟 鸣:《为你的生命狼狈而逃》            

徐 江:《叼着烟与经典握手》               蒋 蓝:《墨水是黑暗的补丁》

孙文波:《伤别离》 我的诗生活鈥斺斖跷髌较盗蟹锰福毫浩狡                      何立伟:《生活在别处》

鲁西西:《反义词》                         于 坚:《诗歌是无声的》

吕 约:《我们与我》                       小 引:《对批评的批评》

小 引:《无立场》                         沈天鸿:《诗歌的三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